定编岗位设置方法(岗位定编的方法)

岗位定编是采取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对确定的岗位进行各类人员的数量及素质配备它要求根据组织的业务方向和规模,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本着精简机构、节约用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确定各类人员必须配备的数量,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定编岗位设置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定编岗位设置方法(岗位定编的方法)

定编岗位设置方法

岗位定编是采取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对确定的岗位进行各类人员的数量及素质配备。它要求根据组织的业务方向和规模,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本着精简机构、节约用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确定各类人员必须配备的数量。

编制管理与岗位的分析、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岗位确定过程本身就包括工作量的确定,也包括了对基本的上岗人员数量和素质要求的确定。

定编的原则是以组织的经营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专业地进行定编。

1.科学

要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规律,做到精简有效。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与同行业标准或条件相同的企业所确立的标准相比较,要能体现出组织机构精干、用人相对较少、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特点。

2.合理

要从组织的实际出发,结合本组织的业务类型、专业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员工素质、组织文化等,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潜力的可能性来确定编制人数。正确处理企业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的比例关系。正确安排管理人员与全部员工的比例关系。

3.专业

定编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业务的运行。所以,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应具备相关领域内比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经验。

不同公司、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定编的方法各有不同。有时候组织文化不同,选择的定编方法也不同,有的组织比较偏重科学计算,有的组织比较偏重经验。本书介绍比较常用的六种方法。

1.劳动效率定编法

劳动效率定编法是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等因素来计算岗位人数的方法,或者说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员工数量的方法。因此,凡是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岗位,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劳动效率定编法的公式如下:

定编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员工劳动效率×出勤率)。

【举例】

某企业明年计划生产的产品总任务量是100万件,工人平均的生产效率为每天生产10件(或劳动产量定额),工人的年平均出勤率为90%,该企业工人的定编人数应是多少?

计算过程如下。

工人定编人数=1×106÷[10×(365-2×52-11)×90%]=444(人)(四舍五入)。

其中:

“1×106”是计划期内生产任务总量;

“10”是员工每天的劳动效率;

“365”是一年的天数;

“2×52”是全年周六和周日的公休天数;

“11”是每年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天数;

“90%”是出勤率。

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产量定额和时间定额两种。如果采用时间定额,则计算公式如下:

定编人数 = 生产任务×时间定额÷(工作时间×出勤率)。

【举例】

以上例来说,如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为1小时,则计算过程如下。

工人定编人数=1×106×1÷[8×(365-2×52-11)×90%]=556(人)(四舍五入)。

其中:“1×106”是计划期内生产任务总量;

“1”是每件产品需要的小时数;

“8”是每名工人每天工作的小时数;

“365”是一年的天数;

“2×52”是全年周六和周日的公休天数;

“11”是每年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天数;

“90%”是出勤率。

2.业务数据分析定编法

业务数据分析定编法是根据公司业务数据变化来确定员工人数的方法,通常适用于员工人数与业务数据关联性较大的岗位。这里的业务数据可以包括销售收入、销售量、利润额、市场占有率等。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岗位人数。

根据企业的历史业务数据及企业发展目标,确定企业短期、中期、长期的员工编制。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将员工数与业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分析方程。

根据企业短期、中期、长期业务发展目标数据,确定人员编制。

【举例】

某品牌笔记本电脑销售企业去年每月的平均销售额为1亿元,预计明年销量将增长20%。通过回归分析,每月销售额与销售人员数量的回归分析方程得数为4.286×10-6。该企业需要的销售人员定编数量应是多少?

计算过程如下。

明年销售人员定编数量=明年全国月平均销售额×回归分析方程得数

=1×108×1.2×4.286×10-6=514(人)(四舍五入)。

业务数据分析定编法中用到的回归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测的基础上的。要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要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其次要加强数据管理,保留真实的历史数据,便于用统计的方法建立回归分析方程。

3.行业对标比例定编法

行业对标比例定编法是在某一特定行业中,用组织中某类岗位人数与另一类岗位人数的比例来确定该岗位人数的方法。在组织中,由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要求,某一类人员与另一类人员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该方法比较适合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各种辅助支持类岗位的定员。行业对标比例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岗位定编人数=另一类岗位人员总数×行业内对标企业定员比例。

【举例】

某连锁餐饮连锁服务业现有一线服务人员1万人,在该行业的其他对标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与公司一线服务人员之间的比例一般为1︰100,该企业应配置多少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计算过程如下。

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人数=1×104×1/100=100(人)。

4.预算控制定编法

预算控制定编法是财务管控型企业中最常使用的定编方法,它通过人力成本预算的金额或比率控制在岗人数,而不对某一部门或某类岗位的具体人数做硬性规定。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业务目标、岗位设置和员工人数负责,在获得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自行决定各岗位的具体人数。由于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且与产出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预算控制对企业各部门人数的扩展有着严格的约束。

【举例】

某集团公司给A子公司设定明年的销售预算额为10亿元,预算人力费用率为10%,A子公司平均每人每年的人力成本(非工资)为8万元,该子公司应配置多少人?计算过程如下。

A公司定编人数=10×108×10%÷(8×104)=1250(人)。

其中:

“10×108×10%”是明年的预算人力费用额。

若组织战略调整或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预算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则定编人数也应相应调整。以上例来说,假如市场形势较好,A子公司明年的销售预算额调整为12亿元,则按照预算控制定编法,该子公司的定编人数如下。A公司定编人数=12×108×10%÷(8×104)=1500(人)。

其中:

“12×108×10%”是明年的预算人力费用额。

5.业务流程分析定编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岗位的工作量,确定各岗位每名员工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如单位时间的产量、单位时间处理的业务等。根据业务流程衔接,确定各岗位编制人员比例。根据企业总的业务目标,确定单位时间流程中总工作量,从而确定各岗位人员编制。6.管理层或专家访谈定编法

管理层或专家访谈定编法更偏重经验,通过与管理层或者相关专家访谈的方式,获得下属员工工作量、流程的饱满性,得到员工编制调整的建议,预测各岗位员工一定时间之后的流向,确定部门内或跨部门的提拔、轮岗、离职方案。

通过专家访谈可以获取到国内外同类行业、同类企业,各种岗位类型人员的信息结构、管理层次、管理幅度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设计部门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员结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