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真的演了一辈子的康熙吗(陈道明的康熙与陈宝国的)
帝王戏,在中国文化圈曾有过争议。
反对者认为:
许多帝王戏在歌颂封建帝王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把帝王精神与民族精神划上等号。
这是错的。任何一个皇帝,他的生命期是不可能与民族的生命期相提并论的,民族精神是恒古不变的,而帝王精神是暂时的。
如果说,秦始皇是民族精神的代言人,那么秦二世呢?哀帝,更始帝,这些贫弱至极的西汉皇帝呢?他们是民族精神代言人吗?
他们当然不是,一般而言,我们在谈到民族精神的时候,所强调的是自强不息和不屈不挠的积极一面,但那些历史上具体的帝王——
它不可能有着如此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大的帝王很容易给人们带来一个幻觉:以为国家的强大和帝王的强大是同义的。
因为帝王戏有一个很大悖论:只要有一个伟大的皇帝,社稷江山的兴旺就有了保证。
这也是许多文化的研究学者,反对在“帝王戏”的原因。如果皇帝真的那么伟大,为什么他们会灭亡,为什么我们还要进行民主革命?现代人如何跟后人解释革命的必然性。
这场学界内的争议,让帝王戏走向了分水岭。
如今的“帝王戏”大致分两类:
一类,类似于《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这类对帝王的英雄气概以及英雄本色的高度评价。
一类,类似于《隋炀帝》《大明王朝》这类在帝王戏的故事中,隐藏着对封建王朝的批判。
所以,我看经常有人在比较《康熙王朝》和《大明王朝》的差别,归纳在演技上的差距。
这个方向是错误的。
演技固然有差距,但陈道明的“康熙”和陈宝国的“嘉靖”真正的差距,在于他们的目的。
今天我们就结合“封建历史”,从剧作本身和历史事实出发,客观地聊一聊。
陈道明的“雍正”和陈宝国的“康熙”,这两位演技大拿的戏骨,角色差距到底在哪里?
康熙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是明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作家也好,还是小说家,杂文家,编剧,电影编剧都给“康熙”的评价是肯定的,到了陈道明这里有了变化。
陈道明出演的《康熙王朝》不再是一部单纯歌颂帝王的戏,也不再是康熙的成长史,在《康熙王朝》,它指出了封建王朝“官本位”对人的扭曲。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说:“京城是个大染缸”,任何接近权力的人都被异化了。
亲信的大臣要害他。
儿子也联合大臣谋反。
康熙悲叹地说:“我已经把你的女儿立为皇后,外孙立为太子,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他甚至在乾清宫怒斥群臣:“你没问为什么要和朕做对,你们都是朕的亲戚呀。”
但他们在私底下说:“是啊,大清朝又不是他一个人的,是所有满人的,他不过是替我满人坐下罢了,他做得好,咱们忠于他,他坐得不好,咱们换掉他。”这是在正剧里,第一次把皇帝的权威打破,变成了“选择”。
也正是这个选择,让《康熙王朝》有一个更高的深度:不再是歌颂帝王,而是借以帝王的困境看到这个腐朽的王朝。在封建王朝的高度集权下,造就了一大批特权阶层,他们是贵族,皇族,豪门,是整个封建帝国的维护者。
陈道明的“康熙”很伟大,但是它触碰到腐败的根,要革命,首先就要革掉亲属的命,
可,即便就是革掉亲属,康熙会发现,其实他自己才是整个封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皇帝,又怎可能革自己的命。
陈道明的康熙是知道这点的。康熙的人生,亦也王朝兴衰,权力更替的一生。
康熙注定会失败,而在陈道明主演的《雍正王朝》里,这一切都在千叟宴上爆发了。
千叟宴上,康熙三碗酒。
敬祖先,敬百姓,敬死敌。
他说:“是他们造就了朕! 逼着朕立下这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 朕不祝他们死得平安! 而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
然而就在说完这句话,意外发生了。
容妃被马桶压死。
怜悯又可怜。
可康熙还能怎样,他当初的意气风发,不理解为什么亲朋好友一个个跟他翻脸,背叛他,
后来他知道了。
他跟是那群“逆贼”里的代理人,他只不过是一条为清朝守了六十多年的老狗。
他早已经精疲力尽。
陈道明饰演的康熙跟历史上的康熙,如出一辙,没有慷慨激昂,瘫在椅上,长叹一口气。
愤怒,荣誉,都随着生命的结束而消散。
如果说,陈道明“康熙”回答的是——
帝王是封建体制下最大的奴役。
那么,陈宝国的“嘉靖”的是——
为什么封建体制走到了尽头?”
一个陈述句,一个疑问句。
为什么封建体制走到了尽头?
答案就在“陈宝国”的嘉靖身上。
嘉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一个23年不上朝,朝服也不穿的皇帝,但却牢牢掌握大权。
跟许多末代皇帝不同,末代皇帝因为不勤政,就有人造反,而嘉靖则是越不上朝,整个朝廷运行得越是“安稳”,嘉靖的昏庸,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封建王朝的运作,他不上朝,并没有影响到对权力的巩固和对国家的治理。
但,跟许多帝王不同的,嘉靖是直接撕下了自己的面具,坦然告诉世人:国就是家,家就是国,他把天下当成了家,整个天下的老百姓,都是嘉靖的私人财产,都是可以被剥削的。
嘉靖觉得做皇帝没自由,但是又不能撒手不管,于是就找了一个代理人:严嵩。
严嵩实质上就是家族管家。
负责帮大家长嘉靖,敛财,管理家族。
但,严嵩这个管家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就是个管家,什么都可以拿一点,但是不能触碰到嘉靖的底线,而嘉靖的底线就是:钱你可以拿,但你没能拿土地。因为土地是皇帝的根。
土地是整个封建王朝运作的根本。
但,嘉靖也神通帝王术。
不能让管家取代了自己的权威,于是嘉靖又给管家设立了一个“敌对”的太子集团牵制。
太子是要继承皇位的,而管家又只听皇帝不听太子的,因此这势必就有利益的冲突,有了冲突就不会一家独大,在这权力的游戏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
太子党的张居正,徐阶、高拱,这些清流,也曾为了推翻严嵩,把浙江百姓作为棋子。
百姓视为棋子,这跟严嵩有何区别。
于是,后来裕王登基,成了隆庆帝。
他发现,跟在自己身边斗了一辈子的严嵩的亲信徐阶的家人,也开始圈地谋取利益。
隆庆帝勃然大怒,推到了一个严嵩,又有了一个严嵩,几十年的皇室与文官集团的斗争都是虚无的,没有任何意义。
最终,隆庆帝也成为了他的父亲,开始玩起了权力的游戏,在惩罚的时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知道,他改变不了。
改变不了,那就加入他们。
这就是隆庆帝的选择。
没有人可以帮隆庆帝。
即便是张居正,海瑞也不行,张居正的改革是给地主行方便的,而海瑞呢?满腔热血说了一辈子的要改善民生,但是他却无法拿出一个真正可行的方案,去彻底改变这腐朽的一切。
无论上层的变法,地主都有办法把成本转嫁给佃户和贫民。海瑞可以改变一个县,但他改变不了一个国家。他跟张居正一样,治国安邦的政策是改革,是围绕着行政管理的改革,却不是革命。
海瑞自己也是封建的主人与秩序维持者。
海瑞比谁都清楚,农民是国家的支柱。
地主越多,权贵越多,就会压榨自耕农,最终会爆发矛盾,这对封建王朝是不利的。
但问题谁都知道,海瑞改不了。
大到皇室宗亲,小到一个县长,乡长,秀才都是这层利益网的既得利益者,你要改,就是动了全部官员的利益的犯法,皇帝想改,下面文官集团和士绅阶层不让改,结果就是耗着。
每一个皇帝,都知道封建王朝的本质,他们想不想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避免这个王朝周期律的灾难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至于,这一切,
一切都是封建体制走到了头。
故事里的每一个都在这里沉浮,几百年后,历史上写道:嘉靖也好海瑞也罢,
他们都只是封建王朝的牺牲品,天似囚笼所有的人都像是腐朽的骷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