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

大明“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钱氏,明英宗朱祁镇之原配皇后,明宪宗朱见深之嫡母,明朝第七位国母。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

孝庄钱皇后 像

钱氏在明代历史上的标签,等同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她与英宗同患难的真挚情感,一直被传唱至今。而在这夫妻情深的背后,我们似乎又隐隐看到了大明后宫政治生态未来走向的转变。

我想以钱氏为视角,和大家一起感受那段宫廷里的爱恨情仇。

将门之女,母仪天下

钱氏出生于宣德元年,是将门之后。相对于明代其他后妃家世的平凡,钱氏祖上可谓人才济济。

先祖钱万一,曾祖钱整,祖父钱通,皆为昭勇将军,任金吾右卫指挥使。父亲钱贵更是随同成祖、宣宗北伐,累功至金吾右卫指挥佥事。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2)

战争场景

祖辈的悍勇之风并没有把钱氏培养成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却也打磨出了钱氏骨子里的坚韧倔强。

正统六年,英宗已到婚配之龄。英宗祖母太皇太后张氏,敕令礼部从十余个省份地区各大小官员民庶有德之家,遴选贤德女子入宫选妃。

娴静庄淑的钱氏一眼就被皇祖母看中,钦定为英宗皇后,于正统七年大婚。这一年,钱氏虚龄17岁,明英宗朱祁镇16岁。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3)

明代宫廷人物 剧照

从明太祖洪武建国到正统年英宗大婚,大明已经走过了七十余年,而钱氏居然是明代第一位皇帝登基以后成婚的原配皇后。所以钱氏与朱祁镇的婚礼,非常隆重,毕竟要给朱家后世子孙打个样。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钱氏与朱祁镇的婚礼,皇祖母张氏几乎事无巨细全程把关。也许是老人家冥冥之中有了不详的预感,这是她自己能为孙子,为大明做的最后一件事了。也就在钱氏大婚后的几个月,张氏便撒手人寰。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4)

太皇太后张氏 像

我们没有在史书里找到关于钱氏婚后生活的具体状况,但考虑到婚后英宗要加大对钱氏娘家人的封赏,我们可以大概推测从正统七年到正统十四年这段时间里,钱氏与朱祁镇感情还是非常甜蜜的

大明历有不厚赏外戚的传统。

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太祖朱元璋的祖训里就要求朱家后妃的人选,需要从中下级官吏乃至良善庶民之家中选择。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5)

明代仕女图

钱家的身份相对明代其他大多数后妃的娘家,算是比较尊贵的了,且钱氏父亲钱贵已经因为父凭女贵,晋升为了都督同知。英宗现在还要对钱家继续封赏,其实是有违背祖训的嫌疑。

皇家后苑里,最不缺的就是女人戏。

正统十二年的时候,英宗另一个妃嫔周氏,诞下了一名皇子,即皇长子朱见深,也就是后来的明宪宗。而此时,钱氏仍旧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6)

周氏 像

母凭子贵,周氏在宫中风头日盛,甚至有时候看向钱氏时,眼中隐隐有不屑之意。

但英宗自有其判断,毕竟自己和钱氏都还年轻,这对夫妻依旧深信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孕育出爱情的结晶。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钱氏将会在丈夫的疼爱与对子嗣的希冀中,幸福地生活着。直到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的爆发。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7)

故宫 午门

患难真情,我见犹怜

正统十四年,英宗亲征蒙古瓦剌,回程中于土木堡被围,兵败被俘。大明数十万精锐部队,数十位朝中重臣,一战殆尽。消息传回京师,举朝哗然。

苦等丈夫得胜回朝的钱氏,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她无助地跑到自己婆婆太后孙氏那,希望婆婆能给自己出出主意,却发现太后正在让宫人打包细软财物,要送去蒙古赎回英宗。

钱氏转身回到了自己寝宫,把所有私财一并拿出,让人送到太后处。她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8)

明英宗朱祁镇 像

结果所有人都知道,瓦剌人怎么会轻易放过英宗这一天大的“肉票”。于是,整个后宫都乱了。太后忙着召见朝臣,皇长子朱见深被匆匆立为太子,英宗其他妃嫔终日惶惶不安,而郕王朱祁钰要继位登基的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

但这些都与钱氏无关。此时的她不是一国之后,只是一个苦等自己男人回家的妻子。国家大事她无力过问,所有关于自己丈夫的消息也被有意无意地封锁起来。时间每过一分,钱氏便更绝望一分。

那就祈祷吧,祈求上苍把夫君平安地送回自己身边。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9)

明代宫廷人物 剧照

钱氏开始了近乎疯狂的祈祷。她长时间保持着固定的祈祷姿势,饿了就随便吃些冷羹凉饭,困了就倒地和衣而眠。深秋的微寒,地板的凉意,都无法阻止她继续祈祷下去。因为只有祈祷,才能让绝望之中的钱氏抓住那一点仅剩的光芒,犹如巨浪之下一叶扁舟,那是钱氏觉得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废寝忘食,衣不解带,终于让钱氏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史书说钱氏的一条腿残疾了,走路都有问题。按照现在的理论来说,很可能是类似腰椎突出的病变,压迫了神经所致。同时,因为悲伤过度,整日以泪洗面,钱氏的一只眼睛逐渐失明。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0)

故宫 花

朱祁镇的后宫女人无数,但又有几人能做到像钱氏这般用情至深?钱氏的倔强,在此亦可见一斑。

如果你相信神灵的存在,那么对于朱祁镇在“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的归来,会不会联想到钱氏虔诚的祈祷?如果你是一个唯物论者,你大有可能觉得钱氏的幼稚与可笑。

但钱氏会怎么想?

她在经历了疯狂和病态的祈祷之后,终于盼回了自己的丈夫,她怎会不感念上苍对自己的垂怜?她也肯定觉得自己废一条腿和瞎一只眼,就是换回丈夫的必要代价。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1)

朱祁镇 剧照

朱祁镇回来看到了钱氏,这个原本风姿绰约,仪态万千的妻子,此刻身体残疾,形容憔悴,却仍对自己绽放着灿烂的笑意。

当他知晓了妻子为何如此的原因后,他也终于读懂了妻子这份笑意背后饱含的炙热情感。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这一年,她25岁,他24岁。

接下来,就是二人在南宫长达七年的软禁生涯。没有人身自由,没有锦衣玉食,朱祁镇和他的妃嫔们,过得十分潦倒,甚至到了后期,连基本的用度都无法保证。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2)

故宫 门

但我相信在南宫的钱氏已经很满足了。比起见不到丈夫的绝望,这种即使困苦却每日相伴的生活,对钱氏而言已如天堂一般。

于是我们看到了钱氏在南宫中的坚韧。她时时宽慰自己的丈夫,创造机会让朱祁镇与其他妃嫔亲近;她组织南宫女眷赶做女红,偷偷托人带出以换取衣食用品。

这七年的时间里,没有皇后的劝谏君王,没有国母的母仪天下,钱氏就像一个普通百姓家的正房太太,辛勤地操持着南宫这个家,“痛并快乐着”。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3)

明代宫廷人物 剧照

我想,这七年也是钱氏心中最难以割舍的一段日子。

起码在南宫里,没有朝堂的争权夺利,没有后宫的恩怨是非,所有人都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所有人都互相扶持,一起度过每一个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的日子。

君恩似海,只影人间

景泰八年,“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辟登基,改元天顺。南宫里的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似乎要把这几年的压抑与阴晦从胸口里排出。

皇长子朱见深重新被立为储君,生母周氏也晋升为皇贵妃。朱祁镇此时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皇后钱氏已无生育可能

周氏看着钱氏一瘸一拐地走路,便想携新晋贵妃之威势,直接冲击皇后大位。周氏让亲近宦官到朱祁镇这探口风,以钱氏无后,且仪态不雅为由,想让皇帝废后。不料却惹得朱祁镇大怒。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4)

明代皇后 凤冠

对朱祁镇而言,钱氏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妻子,更是自己生命中无法剥离的精神寄托与灵魂伴侣。

从天顺元年,到天顺八年,朱祁镇一直对钱氏敬爱有加。钱氏也在丈夫的庇护下,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朱祁镇明白,有朝一日一旦自己先行一步,作为继任皇帝生母的周氏,绝对不会放过钱氏。

我们知道,明英宗朱祁镇在临终之前,废除了明代后妃的殉葬制度。这个殉葬制度主要是针对前朝没有生育子女的后妃们。现在想来朱祁镇此举,很有可能是为了保护钱氏。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5)

明代宗朱祁钰 像

要知道,在他复辟登基后,对于自己弟弟明代宗的后妃们,除了当时明确表示反对废除朱见深太子之位的废后汪氏以外,代宗其他后妃都被英宗勒令殉葬。

为了保住钱氏的政治地位,英宗要求钱氏千秋万岁之后与自己合葬,并把这点明确地写进了自己的遗诏中。

而对钱氏来说,得君如此,妇复何求?

但朱祁镇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太子朱见深登基,改年成化。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6)

故宫 石狮

按照惯例,新帝即位,要尊礼太后。钱氏是嫡母,周氏是生母,一般这种情况就会两宫并尊。但周氏不同意,理由是钱氏残疾,又无子嗣,没有资格尊为太后。

朝臣们不同意,意思是你看看人家钱氏,现在还在为先帝悲伤,你却跑到这里来大吵大闹要废掉人家;再者,钱氏的政治待遇已经明确,还被写在遗诏中,现在更改,没有道理,不合礼制。

朱见深也不乐意了,自己刚刚继位,老母亲如此不懂事,逼自己做推翻先帝决定的事情,此举对于人心不稳,极为不妥。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7)

明宪宗朱见深 像

君臣两方一合计,就没理周氏,最后还是两宫并尊。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成化年间,因为周氏贵为生母,所以钱氏的一应待遇应该比之之前会被减免很多。

成化元年,明宪宗朱见深决意废后,此时距离他的大婚刚刚过去一个月。因为新任皇后吴氏杖责了万贵妃,触了宪宗的逆鳞。

钱氏出面维护吴氏,遂被宪宗记恨,二人开始疏远。这也是钱氏在史书里的最后一次露面。

成化四年,郁郁寡欢的钱氏,终于追随夫君而去,享年四十有二,葬于裕陵。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8)

明代宫廷人物 剧照

结言

周氏对钱氏葬于裕陵一直耿耿于怀,曾几次阻挠其与英宗同葬。以致于最后钱氏虽然葬于裕陵地宫,但其棺椁却被单独存放在一处隔室,并被堵死了所有通道。

钱氏一生坎坷,却也有苦有甜。坦白地说,钱氏对于正统,景泰,天顺,成化这些时期的朝局并无影响,后人对其的关注点也集中在她与英宗的伉俪情深。这就使得钱氏身上并没有什么值得深挖的地方。

明朝钱皇后与英宗为什么不能合葬(明英宗之钱皇后)(19)

故宫 角楼

但我还是决定把钱氏写出来。因为她是大明后妃历史上第一抹同时兼有悲情与温暖的颜色。在我们习惯了君臣之间的尔虞我诈时,钱氏的出现会让我们重新去审视那些被淡忘的真情实感。同时,我也用钱氏的事例,引出明朝君主对于后妃的痴情,因为大明马上就要走到皇帝专情的岁月。只是说不清,皇帝对一个女人至情至深,到底是福是祸?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朝史暮想,独家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