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沂蒙特色乡村 沂蒙干巴村变形记

中新网济南4月17电题:(小康中国)沂蒙“干巴村”变形记:山青水美依旧 人贫村空不再

作者 孙宏瑗 梁犇

山东临沂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曾经也是山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今,众多“干巴村”“空心村”脱贫焕新颜,谱写小康新篇章。

“闲时吃稀,忙时吃干,井底刮水,井里冒烟。”“就是嫁个半老头,也不嫁到兔子不拉屎的后峪子!”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源匮乏、贫穷落后……临沂市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社区曾经是出了名的“干巴村”“光棍村”。

“要拔掉穷根,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梁兆利自1976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有40余年。当年,他下定决心,吃多少苦也得把乡亲们从“穷窝”里拽出来。

整山治水、修路架桥。提着保险灯在山上打石料、引进汶河水、建起蓄水池、硬化路面、建设桥涵……梁兆利与村民靠双手一点点改造乡村。

“过去的后峪子祖祖辈辈在几亩薄地里‘刨食吃’,连基本温饱都解决不了。”梁兆利告诉记者,为改变这种状况,后峪子创办兆利合作社和帅李协会,注册“阳都帅李”商标,生产的阳都帅李、板栗通过了有机品牌认证,村子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现在,整齐美观的居民楼、农资商场、便民超市等陆续建起,村子薄弱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后峪子还引进服装厂、玩具厂,带动当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这其中就包括在当地工厂上班的魏光霞,她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中的老人、孩子。

临沂沂蒙特色乡村 沂蒙干巴村变形记(1)

后峪子社区帅李丰收场景。 后峪子社区供图 摄

嫁到该村20余年,魏光霞也目睹了村子的变化:“刚嫁过来时,村里还都是泥巴路、石头路,我丈夫骑摩托车上班,一个月轮胎都要扎坏好几个。”现在,不仅路修好了,从2009年开始,村民们还根据自身意愿陆续搬入二层楼、中年房、老年房,“村里盖的房子,水、电、太阳能等都齐全,搬进去就能住。”魏光霞说,她家还种了李子树,一亩地收入能达到约七八千元(人民币,下同)。

村子大变样,后峪子所有的山头浇上了水,绿树如茵,变成了花果山,民富村强,全村集体资产达到66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2028元。村子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使“干巴村”不再干巴,新理念的运用、综合体的建设使“空心村”增了人气。

临沂沂蒙特色乡村 沂蒙干巴村变形记(2)

后峪子社区居住新区。 后峪子社区供图 摄

深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三面环山,曾经的闭塞和贫困让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闯荡,朱家林村成了“空心村”。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改变了这里“山青水美却人贫村空”的状况。

如今,走进朱家林,是乡土氛围浓郁的干插墙、茅草屋、老屋改建而成的精致民宿、茶馆。近观,是青石板路与正在作画的艺术家;远望,是青翠的山峦、盛放的花海……

在桥上漫步,听声声鸟叫,和当地的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到朱家林旅游的刘丽感叹当地生活之惬意:“村子的环境很好,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这里还可以学习扎染、养蚕缫丝等技艺,在村里散散步,和纳鞋垫的老人聊聊天,感觉生活节奏都放慢了。”

临沂市提出,到2035年,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广大乡村“沂蒙高地”全面展现,全部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顶层设计到科学谋划,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临沂市打造了诸多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乡村。村强民富、乡村振兴、共奔小康……沂蒙精神的传承不断,沂蒙老区的小康之歌越唱越响。(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