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书法欣赏100幅(十年弹指一挥间)

名人书法欣赏100幅(十年弹指一挥间)(1)

作者:吴巍

日子压着日子,一年一年地摞,不经意间十年已过,《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终于画上了句号。十年,放进历史长河中,不长,似如掉落在赤炎烈日沙漠里的露珠,十年,放到人生里,不短!60岁加10,已成老年,70岁加10即是暮年。“老”字在象形字里,是一个步履蹒跚,手持拐杖的写意老者,“暮”字初始象形字是“莫”,上下为草,中间为日,寓意太阳坠落在草丛里,先人们极聪慧,留给后人的文字,皆有考据。

人生注定干不了许多事,应有自知之明。本人生性文弱,即不善交际应酬又缺乏雄才大略,更不具叱咤风云之魄力,所以一边探寻古文字,一边跟着古人学写书法,正好适合自己人生命运的轨迹,如同,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下些苦力,辛勤耕作,种些瓜豆,以饱三餐,远离喧哗,远离名利是非,坐看云卷云舒,尽情消享门前没有车马喧。当着手编撰第一部字书时,还会有些冲动、激情,时而会流露出些许怨言。感到世道并非公平,再后来经历了一大堆岁月的冲洗,碰撞、打磨,激情和情绪也就荡然无存了,如果有人再问我这数十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回答肯定不是这四部字典,而是回望自己人生之路时能够真诚的、坦率的、问心无愧的淡然一笑。随着四部字典相续出版,常能听到“功德无量”或“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好话,当然对别人说好话一定要至诚地道一声谢谢!同时也有必要自问,真的有他们说得那么好?要么还有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以及那些诽谤,诋毁又该怎么去自圆呢?

大江大河虽然波澜壮阔,浩荡千里,但在大地上到底是晨星,既然注定自己成不了江河,呈现不出波涛汹涌的壮观,甘心于山涧一线细流何尝不好!春天伴花开,秋天伴叶落。在书房明亮的玻璃窗下,置一张竹椅,用宜兴紫砂沏一壶尚好的绿茶,捧着一本小说,悠闲地阅读,多年的奢望,此刻终于如愿,因为跑完了四部字典的马拉松,备感一身轻松。

没有门庭若市,没有高朋满座,不一定就是与世隔绝。虽朋友不多,一旦成了朋友,便是一辈子。我相信缘份,缘份胜过诅咒发誓。凡我朋友者,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他们会在不同时期出现,仿佛是上天的精心安排,无论是在国外、新疆、深圳、北京均是如此。他们成为我身后的大山,信念的柱石,砥砺我一路前行!因为我们全是系在一条长长的知识、文化、艺术链条上的道友,没有金钱名利之争,一杯清茶,一幅好的书画作品,足够我们消享好多个小时!

十多年前北京相识亦师亦友的刘文杰先生,也属生命中注定的缘份,他一生醉心于书画艺术鉴赏、研究,知识十分渊博,渊博得足足代表着一个时代,他为人豪迈、坦诚,胸怀灿烂、宽广。他高深、独到的书画艺术理论,足能让我消享终生,是他让我明白什么是力透纸背、行笔如刻;什么叫平、留、圆、重、变、慢;什么是书品,什么是格调,什么是抑扬顿挫,什么是柔美、秀丽、浑厚、飘逸……怎样品评吴昌硕石鼓文的老辣、古拙,齐白石篆书的金石气,毛泽东草书的大气磅礴,傅心畲楷书的审美价值与书卷气等。

一个挥衣拂袖全是学问的文化学者,十年来伴我前行,推着前进。除大长了我对书法的认知,也大长了学问和见识,万分荣幸!

名人书法欣赏100幅(十年弹指一挥间)(2)

后记里,除古文字外,书法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的服务功能,首指书法,编撰这套书时,在书法这部分上,也是耗精力、费时光最多的一块。所有单字字头全采用简帛书体手写,四部字书耗材---红星宣纸高达300刀之多,统一规格,每字1.3平方尺,压平叠摞起来高达两米之多。

从保护和延长宣纸寿命而言,应该托裱成镜片,可是我已经无能为力,托裱成镜片后再叠摞起来,长、宽所增面积暂且不计,单是高度即会冲破六米,体型实在是太大了!况且还有一笔不可忽略的银两!华夏浩瀚广大,但我很渺小!

旧时称读书人为寒生,即使今天也没见有哪些真正的读书人家道殷实得让人羡慕,但读书人有读书人的怪僻、嗜好和乐趣,他们会为一筒老纸,一方印章,一本好书,一篇文章乃至一首诗而激动,而颠狂。去年岁尾,就曾为一篇序言激动过好些日子。时至今日,再去品读,仍感深广无尽,那是著名学者郁龙余教授为魏达志教授、陈健先生正在着手主编的《吴巍与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书所写序言。郁龙余教授是学界泰斗季羡林的门生,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学贯中西,是印度学研究的权威。曾获得印度总统颁发的杰出印度学家奖。是印度政府设立的最高奖。序言是一篇跨学科的文章,如同站立于另一个山头,俯瞰式的清晰、客观、公平地对该部字书做一个全方位的解析和评鉴。

序言里难免会有许多让我喜欢听的好话。

但是也绝不会因为说了我的好话就激动、颠狂、忘乎所以、念念不忘。深信还不至于庸俗下作到如此地步。而是十分拜服他的好学问,老北大文化人的风骨;平和清秀脸上的人文、哲学、渊博知识,登高望远的文风,富有哲理的语言定位、空间层次以及文章里的留白、阴晴、远山近水、星光月色、蓝天白云、浑然天成地形成一幅可品可读的、枝叶分明的完美水墨画卷。

最为我激动的还是序言里对麦子的溯源表述,麦子非我国原产,是周代从西方(中亚)引进,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来、麦,为古今字,甲骨文、金文均有出现,最早注释“来、麦”字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是象形字,象麦有芒,其注释正确。但还附加一句,来是周王承受上天所赐予的祥瑞的谷物。完全变成隔代奉承了!对“麦”字的注释是什么季节播种、生根、发芽以及什么季节成熟等一大堆与文字起源无关的废话。倒是后一句注释:凡麦属皆从麦。从夊。巨铉曰:夊,足也。所引用徐铉注释虽然正确,也仅限于对“麦”字的造型解释,意为“麦”为上下结构,上为来(麦穗),下为夊(足)。也难为许慎了,周离东汉时代久远,受当时信息的局限,无法知道麦子为外来物种实属正常。随后的1800多年历代文字学家,基本承袭《说文解字》注释,倒是后期有文字学家把来下边的(夊)注释是麦子的根须,更为荒唐,除没搞清楚“麦”字的造字起源外,反而变成了猜字!

名人书法欣赏100幅(十年弹指一挥间)(3)

通过郁龙余教授这种跨学科的启发,再来理清“来、麦”造字起源即容易多了。来为抽象字,无法用象形来表达,借用麦子是外域而来,故“麦子”成了来的象形字。而“麦”字呢,上为来“麦子”,下为夊(古文字为倒止,有往回走之意,俗称足),寓意麦子这一粮食物种是从远方走过来的。同时来与麦也是形意相连的姊妹字(甲骨文来:此处略,麦:此处略)。

以上文字走远了,折转头来,再补加几句有关2007年8月24日工作室被盗这一陈年旧事,当时深受打击,视为人生中较黑暗的一天,数年来所整理的大字典全部资料,顷刻间洗劫一空。如晴天霹雳,不知所措,一夜白了头。报案、呐喊、奔波……无果。后来我也累了,也就认命了。再后来应邀来到北京,重启大字典的编撰工作。窃贼岂知在知识这一领域里,人脑远胜于电脑!

四年后由于古文字资料被盗的舆论发酵,市有关部门终于出面了。估计无须周折,告知事因,窃贼也就立即缴械归还了。但是由于南方空气潮湿,再加上资料长期堆积埋压在阴暗潮湿之处,归还的20箱纸质资料和200多张光盘全部成了废品,感叹造化弄人!文化追忆妙不可言,现实不过如此!

现在再回望此事,已是远天薄云。本不想再提及此事,但是它又属该书里的岁月,横坚还是淡墨素彩地涂抹几笔,为数年数月之后的文人墨客留些茶余饭后的念想。同时也属该套字书的岁月历史!

什么叫历史?耗费百万两白银兴建圆明园是历史,洗劫焚烧圆明园也是历史!

北京,重启大字典的编撰出版是该书的历史,北京简帛书法艺术院的组建成立也是该书的历史。

同样清华大学出版社所有参与该书编辑出版的同仁们,也全都载入到了该书的历史里。况且有着十年的携手共进,岁月会使这种纯洁的友谊发酵成一坛老酒,日子越久远,越醇浓。

还要感谢北京、深圳两地的学生们,为第三、第四部的文字资料征集付出诸多艰辛。除分担了庞大的工作量,也推进了大字典的出版进程,虽然共同学习书法的时日已经结束,相见的机会甚稀,但对每位同学的爱,却会永远根置于我内心的最深处。

虽然全书的出版工作即将结束,但仍存遗憾。由于编撰第一部时比较仓促,另加经验不足,出版后发现有个别文字的错、漏。再是版本装帧也和后三部有差异,第二部的内页纸张,也有别于另外三部。还有前两部和后两部的出版间隔时间过久,字头书写风格变化大。出于以上诸多原因,计划年尾待最后一部书面世之后,即开始重启前两部字书的校勘修订事宜,包括字头书写。如今年事已高,心意都在,干劲日衰,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版一次,免得留下遗憾!

该套字书的校勘全由学生王一大负责,同时还参与了部分文字资料的征集。校勘是项细活儿,枯燥、艰辛。但他从没计较过得失,任劳任怨,使我深受感动。在人生之征途,有这样一个弟子陪伴前行,只怕也归属缘份了!

末了,还要遗憾地道一声对不起。第三部字书出版后,仍发现了三处错字,分别是手写字头“钮”、“挪”和“母”,同时把“毋”字的部分简帛书资料错刊于“母”字栏内,实感愧疚,在此向大家深深鞠躬,望能求得谅解。

书房外的春天,树影婆娑,万物繁忙,远处近处都是花,唯独樱花最为艳丽,亲亲密密簇拥于枝头,朦胧成一树烟云薄纱。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绿草坪上,斜躺着一池春意的雍容华贵的阳光,是夕阳。

吴巍 于北京春芳园 二〇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