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学院院士(这6位双一流名校教授)

“伏虎山麓、南湖北畔,四海俊彦聚化苑。”武汉工程大学作为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湖北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0年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14万余名毕业生,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不少校友选择走上杏坛,执教于三尺讲台,成为桃李满天下的高校教授。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其中的6位。

(因篇幅原因,本文为不完全统计,按校友毕业年份排序)

清华大学 陈晓教授

武汉工程学院院士(这6位双一流名校教授)(1)

目前担任《中国会计评论》联执主编、《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编委、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等期刊的学术委员,先后担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中文在线、汉王科技、深圳远望谷、首旅集团等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

1983年获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化工机械学士学位,现研究领域为会计与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税务与企业战略、企业价值评估。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国际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并发表专著。

浙江大学 柯映林教授

武汉工程学院院士(这6位双一流名校教授)(2)

现任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制造技术与机床研讨班副院长。

1983取得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现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包括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与系统、难加工材料加工新技术、复合结构制造。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项目、省重点科技项目30余项,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余项。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进步一等奖、部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拥有授权发明专利数十项,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华东理工大学 彭昌军教授

武汉工程学院院士(这6位双一流名校教授)(3)

物理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教授;上海市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物理化学)负责人;首届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首届华东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培育团队”骨干成员。

1985年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获学士学位。主要研究离子液体与大分子等复杂流体,通过实验测试、理论模型构建、量子化学计算、分子模拟、COSMO预测以及基团贡献法等。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科技部973课题及科技部973子课题等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 解孝林教授

武汉工程学院院士(这6位双一流名校教授)(4)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化学会理事;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委员等。

1987年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精细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多相多组分高分子化学、全息高分子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高分子复合技术与加工流变学。曾先后获2015年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2014年“中国化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09年 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突出贡献奖”,200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等。

发表SCI论文250余篇,单篇SCI引用达137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 (其中美国2件、欧洲1件)。

华中科技大学 余翔教授

武汉工程学院院士(这6位双一流名校教授)(5)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中欧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管理学院中德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德国洪堡学者;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湖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1988年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矿山系采矿工程专业,现研究方向主要为“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与许可证贸易”。先后获得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云南省“余翔院士工作站”首席专家;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引智项目评审专家;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咨询专家;湖北省荆门市熊兴化工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首席专家称号。

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知识产权领域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多家中国企业委托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战略项目。主持承担和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以英文、德文、日文、中文在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合著出版中文专著1部、合著英文专著4部。

华东理工大学 朱明亮教授

武汉工程学院院士(这6位双一流名校教授)(6)

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科技信息分会委员。

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02级校友,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材料的疲劳与断裂。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和优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先后参加“十一五”863计划(先进汽轮机关键部件的全寿命预测技术)、“十二五”863计划(大型旋转机械安全服役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

先后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2/15,2018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5/14,2010年)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4/5,2015年)等省部级科技奖励。

五秩芳华,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工大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当今武汉工程站在新的起点,坚持树立“全面成才、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关注“武汉工程大学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武汉工程大学官网、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官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浙江大学官网、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官网、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官网、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官网、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官网、中国化学会官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