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关于教育(礼记学记中的教之兴废)

《学记》一方面批评错误的教学方法,同时则详细说明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者指明应该如何做和不应该如何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礼记中关于教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礼记中关于教育(礼记学记中的教之兴废)

礼记中关于教育

教之所兴与所废

《学记》一方面批评错误的教学方法,同时则详细说明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者指明应该如何做和不应该如何做。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正确的教学方法,首先有豫、时、孙、摩四项兴教之法。豫是预先设法禁止不良现象的发生。时是在适当之时加以适当之教。孙是对不同的人给以不同的教导。摩是使学生相互观摩优点。用这四者推行教学,就可以使之兴盛不衰。与之相反的则是六项造成教学荒废的做法。若等到不良现象已经发生了再去禁止,就会费力而难以制胜。错过了适当的时间再去学习,就会特别辛苦而难以成功。不分对象混乱施教,就会造成学生之间相互不和而使学习秩序混乱。单独学习而没有同道学友,就会孤陋而寡闻。学友之间相互亵渎过分亲昵而不相敬重,则会对其师长也不知尊敬而敢于违背了。学生对于师长在教学之中的譬喻和说明随意加以嘲笑,就会使他自己的学业荒废。这六种做法都是使教学荒废的原因。

君子之人既然知道教学废兴的原因,就会把教学搞好,这样就可以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了。所以君子施行教学的时候,会采用引导而不硬逼,扶持而不压抑,启发而不说透的方法。引导而不硬逼,就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扶持而不压抑,就会使学生易于学成;启发而说透,就会使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学生如果心情愉快、易于学成而能独立思考,做为师长而言,就可算是善于教喻了。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学记》的教与学,其目的十分明确,这就是它开章明义时所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既要建国君民,就要通过教与学来培养执行建国君民之任务的主体之人,于是这里就产生了“为师、为长、为君”的问题。《学记》对此有明确的说法:“师也者,所以学为君。”那么,我们要看一看这个命题是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提出来的。《学记》说: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以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学记》之所以对教人学习的教师要求甚严,是有其原因的。从上面一段话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点端倪了。它说:“师也者,所以学习为君也。”又说:“三王四代唯其师。”还说:“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这几句话再明白不过地说明了它重师尊师的根本原因。古代的统治阶级十分重视最高统治者的素质之养成,所以必然重视教育和培养之的教师的素质之优异。做为教师,在《学记》看来,他们不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身负培养教育君王及其接班人的重任。如果这批人素质低下,怎能胜任这个重任?

《学记》对于师长的要求十分严格而细微,正是出于其特定的目的。它说教师应该知道学生的四种失误。这就是或学得多,或学得少,或好问而不识其意,或只是好思而不问。其第一种失误,是说有的学生才识浅小而所学贪多,则会终无所成。第二种失误,是说有的学生才识深大便所学务少,结果是徒有才器而终成狭局。第三种失误,是说大道深奥不易弄通,而有的学生却不知用心思索而只会到处外问,这就对于大道过于掉以轻心了。第四种失误,是说有的学生本来并没有把道理弄懂,却不肯谘问别人就停止下来而只靠自己苦思冥想。这四种毛病的产生,是由于每个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所造成。做为教师则要能够区分不同学生的不同心性,然后才能根据他们的不同而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补救,同时则要启发培养每人的不同特长,这才算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

善于唱歌的人,能使学生继承下自己的唱法和声调。善于教学的师长,也能使其学生继承自己的志向。这样的教师,他的语言虽然简要却很明白,所说的义理虽然微妙却很精善,很少使用譬喻却很易懂,这样教育学生就能让学生继承其志向了。君子之人知道最高明的学问之中的难与易,又知道其中的美恶之所在,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他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能做一个合格的教,才能做合格的官长。能做合格的官长,才能做君主。所以教师这种工作,其根本目的乃是为了学习做君主。因此对于帝王来说,在选择教师的时候不可以不慎重,古代经典《记》里说过:“圣明的三王四代之君,都把选择师傅当做唯一重要的事来做。”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如上的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