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

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1)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不要因为闭馆而遗憾。停课不停学!唐美丽现在就把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课程带给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戳这里复习前面课程哦)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鼠你最牛”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虎狼之师的集结号”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一只身世不凡的蚕”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锦囊妙计”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鼎鼎有铭话多友”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方寸尽显金石心”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绣罗衣裳迎春风”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一个使者的故事”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千年古都诞生记”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熏香袅袅,技艺精湛”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教育课程之“你不知道的丝路美食”

课程介绍

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2)

主题文物:西汉·彩绘雁鱼铜灯

西汉彩绘雁鱼铜灯于1985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店塔村一座西汉墓葬中。通高54厘米,长33厘米,宽17厘米,重4.925千克。铜灯整体由雁的头颈、雁身、灯盘、灯罩四部分组合而成。长长的雁颈,圆圆的眼睛,身体两侧铸有羽翼,短短的尾巴向上翘起,雁喙张开衔一条胖胖的鱼。雁鱼铜灯表面有红绿彩绘,雁和鱼通身施绿彩,在雁、鱼及灯罩板上,绘着漂亮的翎羽和鳞片,雁喙、腿下关节及蹼施红彩,雁翅膀上羽毛轮廓微微隆起,用红彩勾勒出流畅的羽毛梗,整件铜灯构思巧妙、造型别致、制做精良,体现了汉代的美学思想和当时的科技水平。

课前预习:想一想

1、你知道“雁”和“鱼”分别代表的寓意吗?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造型和原理的古代灯具?请列举1—2件。

美丽说原理

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3)

彩绘雁鱼铜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汉代这种带导烟管的灯,称为“釭灯”,“釭”(gāng)指的是烟管的部分,这种灯具属于汉代的新创。灯罩的发明解决了避风的问题,“釭”的发明解决了油烟的困扰。

晋代夏侯湛所作《釭灯赋》对釭灯有着详尽的描述:“乃珠珍宝器,奇像妙工,取光藏烟,致巧金铜,融冶甄流,陶形定容。尔乃隐以金翳,疏以华笼,融素膏于回槃,发朱辉于绮窗;宣耀兰堂,腾明广宇,焰煜爚于茵筵,焕炤焎乎屏组。”“取光藏烟”正是这种灯具的特点。

鸿雁喙张开衔鱼,鱼身下接灯罩盖,鱼身以及雁颈均为中空并相通,下方放置圆形灯盘,直壁浅腹,内有两道圈沿。灯盘一侧附有灯柄,可以控制灯盘转动,用以调节灯光的照射角度。灯盘下有圈足,于雁背上的直壁圈沿以子母口套接。灯罩为两片弧形屏板,其上部插入鱼腹下的开口,下部插入灯盘内的直壁圈沿中,可左右转动开合,起到防风和挡风作用。

在彩绘雁鱼釭灯的设计中,组装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这样的设计正是现代设计中所追求的生态设计和提倡的空间变化的概念。全灯四个部分可自由拆装,便于清洗。取下灯盘、灯罩可向雁的身体里灌水,这样既可以吸收烟气又加大了铜灯重量,让其重心下移使两腿站立的铜雁不容易倾倒。灯火点燃时,烟雾在热力作用下通过中空的鱼身和雁颈导入体内,雁腹内盛有清水,可以对导入的油烟起到吸附过滤的作用,从而防止油烟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在设计上设计科学精巧,结构新颖别致,造型逼真,充分考虑了功能和形式的统一。

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4)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日用灯具,汉代釭灯既生动又富于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雁身比例协调,腹大颈细,作为盛水的容器;口中的鱼体态丰盈,同时也作为灯罩使用,造型美与功能结合的恰到好处。《说文》中记载:“雁,知时鸟,大夫以为挚,昏礼用之。”取忠贞不渝的含义。“鱼”和“余”同音,即代表了生活富裕。深厚的文化内涵让造型更加生动。而张大的雁嘴、肥硕的鱼身更像是根据艺术想象做出的 创造,使其造型的形象特征和艺术的感染力更加强烈,充满了情趣盎然的浪漫主义。雁鱼铜灯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是非常难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美丽讲发展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人类文明。数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懂得使用自然之火来御寒、烧烤和照明。几千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灯具承载火烛,书写文明史。从简单的火把到青铜灯具,从油灯到现代的电灯,灯具的历史变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缩影。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西周时的“烛”可不是咱们生活中使用的蜡烛哦,它其实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说文解字》中记载:“庭燎,火燭也。从火蜀聲。”这种庭中用来照明的被点燃的火把,就称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燎置于门外的称为大烛,门内的则称庭燎。

春秋战国时,照明用的油灯灯具开始出现,豆就是当时照明所用的工具,豆本是商周时期的食器,是一种用来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也是当时的礼器,多用青铜、陶瓦所制。人们是豆脂作为燃料,将豆脂盛放在陶制的小碗里,放上一根灯芯,点燃灯芯,就有了一个可以用来照明的豆。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豆就是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出土的,而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在《尔雅·释器》中有:“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豆笾,瓦豆谓之登。”宋代的徐铉在解释《说文》对“镫”的字义时说:今俗别作灯,非是,晋郭璞云:礼器也。(在周代,“镫”、“登”通用)我们从追溯灯的历史和字形的演变,去理解“镫”字的产生,可以看到“镫”的出现与“豆”也是有相应联系的。

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5)

镂空铜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汉代是我国古代灯具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油灯发展的繁荣期,这一时期的油灯功能合理,造型多样,装饰华丽。青铜铸造技艺的日臻精湛和制陶制瓷业的发展,都为后世的灯具制造业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灯具不仅有着精美的外表,更是有着多种巧妙的设计,满足人们对节能和照明度的需求。

汉代还有哪些制作精良的灯具呢?美丽姐姐就介绍几个雁鱼铜灯身边的小伙伴给大家认识一下吧~

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6)

铜牛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盏铜牛灯造型是一只屈膝的卧牛。点灯的时候,可将牛背向上翻起作为灯盏。闲置时,将牛背翻下来,让剩余在盏中的灯油流回牛的腹腔内部,起到储存作用,是不是非常实用又节约呢?

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7)

右一人形铜灯,中间 雁足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雁足灯是宫廷常见的灯具,灯座铸成雁足的造型,既可以是用来支撑灯盘的灯座,又可以作为人手持的灯把。人形铜灯由灯座、人形灯柱和带柄的灯盘三部分组成,这种灯具的灯盘可以从柄上取下,既可以放在桌上也可以手持。这种形制的灯也称为“行灯”,在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早期都十分流行。

这几位小伙伴就住在雁鱼铜灯的对面哦,下次来博物馆里偶遇它们吧~

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8)

发展到唐宋时期,制陶制瓷技术达到顶峰,这个时候陶瓷灯具也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宫廷专用。这些灯具制作精良,题材丰富,性能也越来越好,省油的同时照明度也越来越广。直至二十世纪,西方科技发展迅速,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断增多,电灯传入中国后,电力照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油灯照明。

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9)

宋·黑釉省油灯 望野博物馆藏(图片来自网络)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灯,既要美观又要实用还要节能,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灯具设计的不变的要求。如今节能和环保的理念,也一直贯穿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古人是怎么做的呢?

怎样识别青铜器鎏金(陕历博周秦汉唐)(10)

可以看到,各个朝代,人类其实一直没有停下“环保”的脚步,人类也一直不断探索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回顾我们今天的生活,因为“气候变暖”导致的影响,正在一步步席卷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2019年的北极圈,格陵兰岛单日融冰量高达20亿吨;2019年的亚马逊森林,火灾数量超过了7.2万起,较2018年同期增长了83%;2019年9月至2020年,澳洲的山火共烧毁了超过590万公顷,根据悉尼的生态学家估算,大约有5亿动物死于这次灾难。这些灾难的背后,其实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造成的,比如:汽车尾气过量排放、大量使用燃烧化石燃料、过量的塑料制品、乱砍滥伐树木森林......如果不采取行动,下一个受到伤害的必然是人类自己。

当地球需要我们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们不如从这些“小事”做起。比如:尽量选择更环保的交通工具,绿色出行;严格践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节约能源,避免浪费等等。我们保护的不仅是地球,更是我们自己。

关爱地球

关爱家园

油灯虽小,却非常真实地反映出古代人民的生活。事情虽小,却能慢慢改变令人堪忧的生态环境。从这盏雁鱼铜灯身上,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人的美学思想,感受到对环保理念的探索,看到古人对美好的生活的不懈追求,它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更像是点燃了一盏不灭的明灯。

诗词小课堂

《咏幔诗》南北朝 • 王融幸得与珠缀,羃历君之楹。月映不辞卷,风来辄自轻。每聚金炉气,时驻玉琴声。但愿置樽酒,兰釭当夜明。《草名诗》萧绎胡王迎娉主,涂经蒯北游。金钱买含笑,银釭影梳头。初控游龙马,仍移卷柏舟。中江离思切,蓬鬓不堪秋。况度菖蒲海,落月似悬钩。《卧听法曲霓裳诗》白居易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起尝残酌听馀曲,斜背银釭半下帷。

这些诗句提到了哪些有关釭灯的关键词呢?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古代灯具或照明方式的词句吗?

留做课后作业考一考你吧~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啦!期待下期再见哦~

唐美丽课堂到这里已经是第十二节啦!你最喜欢哪一件文物?

有什么感想?都可以发给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挑选系列课程中任意一件重点文物,

录制2-3分钟的文物讲解视频上传到我们的邮箱,793939543@qq.com1716508122@qq.com注明“孩子姓名 年龄 所在地 学校 年级 联系方式”

(视频文责自负)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三年级何欣芮

期待你们更多更好的作品喔!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啦!小伙伴们,要乖乖待在家里~

春天已经来临,春花即将绽放。相信我们很快就又能伴着灿烂的春光在博物馆里相遇!后面的课程都很精彩,要持续关注喔!

我们下期再见~参考资料:《浅析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汉灯》 高嵘《流光溢彩: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研究》王强校阅 审核:廉钰 郭玮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