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口少于5万的县有几个(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120万)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是成都市,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其中,就资中县来说,人口超120万,隶属四川省内江市,古称资州。资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地跨北纬29°34´~30°24´,东经104°27´~105°07´之间,东邻资阳市安岳县、内江市东兴区;南接内江市市中区,威远县;西毗眉山市仁寿县,威远县;北连资阳市雁江区。距成都143公里,离重庆197公里。在历史上,资中县这一建制始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

四川人口少于5万的县有几个(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120万)(1)

首先,资中县隶属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地处荣威穹窿西北翼尾端斜层地带,为平缓倾斜岩层,岩层倾角2~5度,地震基本裂度为6度。受岩层影响,地形西南高,东及东北部低。境内最高点(新桥镇杉树坳)海拔739.8米,最低点(银山镇沱江水面)海拔298米,山体相对高差小,约439米。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坪状深丘、浅丘中谷、缓丘宽谷),海拔300~550米,面积1478.96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85%;低山窄谷,海拔500~700米,面积25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5%。资中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早、夏长、秋冬季短,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无霜期长。春季84天(2月26日至5月20日),夏季118天(5月21日至9月15日),秋季76天(9月16日至11月30日),冬季87天(12月1日至次年2月25日)。

四川人口少于5万的县有几个(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120万)(2)

就资中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蜀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强大的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今四川省资中县一带成为秦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内江市资中县一带属蜀郡这一建制。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设置资中县(治所在今资阳市),属益州犍为郡。在历史上,尧的儿子“资”协助大禹治理沱江水患,因而称沱江为资江,县城又座落在沱江中段,故名资中。由此,就资中县这一建制,始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资中县一带成为蜀汉的疆域。

四川人口少于5万的县有几个(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120万)(3)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设资州,州治所在资阳。北周保定中(561年—565年)设置盘石县,县址在今资中县城北门外两路口一带。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资州治所由资阳迁盘石县,该地区属之。唐懿宗时,资州辖盘石(今资中)、资阳、清溪、内江、月山、龙水、银山、丹山八县。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大军分路进攻四川,普州兵乱;淳祐三年(1243年),蒙古大军从南部入川,资州及辖县荒废;普州军民筑铁峰城,据险置治,固守至宝祐六年(1258年),城破州废。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降资州为资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升资县为资州直隶州,辖资阳、内江、井研、仁寿。

四川人口少于5万的县有几个(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120万)(4)

最后,到了1914年,资州改为资中县。1928年,资中县直属于四川省。1985年,撤销内江地区,设立地级内江市,改原内江市为市中区。1989年,撤销内江县改置东兴区,与市中区一同隶属于内江市。与此同时,内江市还管辖资中、资阳、简阳、威远、乐至、安岳、隆昌等七县。1991年,资中县与阆中、巴中同时被评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资中县隶属于四川省内江市。截至2018年底,资中县幅员面积1733.96平方公里,下辖22个镇,总人口约为124.61万人。因此,资中县为四川省人口较多的一个县。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资中县这个千年古县,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