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第七次全省法治宣传教育(青春与法同行法治守护成长)

近年来,共青团青海省委以深入贯彻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抓手,联合省委政法委、省关工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法学会等单位,共同启动以“青春与法同行”为主题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活动六年来,累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1.08万场次,惠及青少年154万余人次,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为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建设建设注入强大的青春力量,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青海省第七次全省法治宣传教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青海省第七次全省法治宣传教育(青春与法同行法治守护成长)

青海省第七次全省法治宣传教育

近年来,共青团青海省委以深入贯彻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抓手,联合省委政法委、省关工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法学会等单位,共同启动以“青春与法同行”为主题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活动。六年来,累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1.08万场次,惠及青少年154万余人次,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为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建设建设注入强大的青春力量。

  围绕党政中心,服务发展大局。近年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七五”普法、扫黑除恶、未成年保护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民族团结进步、市域社会治理、抗击疫情、教育“双减”等内容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学法用法好习惯,争当尊法守法好公民。积极探索青少年法治工作新思路,坚持依法引导好、教育好青少年,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用孩子影响家长,以家庭带动社会,全面促进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社会、全领域在法治轨道上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高位推动,形成强大合力。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更是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六年来,坚持由省级政法系统、团省委、关工委、教育厅、法学会等单位共同牵头,将“青春与法同行”工作列入各部门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细化任务、整合资源、加强联动。团省委、省司法厅专门建立推进青少年普法维权工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每年初,组织召开专题工作务虚会,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年度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动各项系列活动有序开展。每年底,对活动成效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并通过各部门工作宣传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推广,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部门主责、共青团协调、各方合力推动”的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全面组织发动,实现广泛覆盖。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以“组织化 网络化”动员的方式,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知晓度。一是通过组织化动员方式,督导推动市县两级普遍开展“青春与法同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构建省市县三级法治宣传工作网络。二是依托社会组织、专业机构,通过社会化动员方式购买政府服务,推动“青春与法同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高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三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通过网络化动员方式,推动“青春与法同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没有死角、不留空白。四是通过项目化方式,持续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命名省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并指导其不断发挥作用,促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多样化、有形化。

  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坚持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工作方式上,大力选派普法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到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巡回辅导讲座,与青少年互动交流,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工作手段上,通过举办普法类征文、漫画、模拟法庭、舞台剧、快板、网络知识竞赛等法律实践活动,让青少年从被动学法转变为让主动参与,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年来,累计举办青少年模拟法庭243场次,征集普法舞台剧189部、漫画7494幅、征文8360篇;微视频《照亮你不曾关注的世界》《china 赞赞赞》被中央政法委分别评为“十大微视频”奖、优秀原创音乐MV作品。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有效增强青少年尊法学法意识,还进一步提升守法用法的能力。

  坚持青年导向,突出实践育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思维导向,做到法治宣传教育为了青少年、依靠青少年、服务青少年,依法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用普法文化作品激发法治思维。以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热点集点问题、青少年关心关注事件等为主题,鼓励青少年用文化作品的形式将法律维权意识牢牢植入心中,学会用法治视野看待问题、用法治手段处理矛盾、用法治理念规范言行,争做新时代遵纪守法好公民。用法治实践活动增强法治理念。通过模拟法庭、普法舞台剧、法宣快板、参观法治教育基地等多种方式,鼓励青少年深入挖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感人故事,让青少年在自编自导自演的生动实践中,亲身感受法律尊严和权威,引导青少年树立向上向善的成长观,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用民主建言方式参与法治建设。引导青少年结合学习、生活、工作实际,密切关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文化事业、生态文明、青少年成长发展等领域,通过“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提交模拟政协提案等方式,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拓宽利益诉求代言渠道。近年来,在加强青年就业创业、婚恋交友、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形成提案建议6条,其中3条被省人大列为督办内容或吸收采纳。

  注重理论研究,促进法治建设。坚持宣传法治理论与推动健全法治体系深度融合,在紧紧围绕青少年身边的案例、关注的热点集点事件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善于发现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问卷调查、重点关注、个案分析等方式,认真研究通过法律手段、法治实践进行解决的有效途径。团省委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青海青年参与城乡社会治理的思考》调研,省委政法委开展《坚持以系统观念 法治思维 强基导向,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攻坚战》调研,省司法厅开展《青海省“七五”普法群众满意度调查》,省法学会开展《新时期视阈下我国未成年人财产保护问题研究》《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证明问题研究》等调研,用形成的法治成果推动全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科学化发展,为“八五”普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青春与法同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品牌,与“七五”同年启动实施,与“八五”普法同年开启迈入新时代的新征程。六年来,得到了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大中小学校、社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全面形成各级党政、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已经成为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响亮品牌,深受广大青少年群众及家长们的欢迎和好评。(张鹏新)

来源:新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