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永寿的名人:永寿镇名人合集

杜德溥:永寿镇永胜村人,是二十年代中共永寿党支部书记、杜宗钰之父,解放初眉山的民主人士,也是川西区农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曾任过永寿乡财委会主任、乡民主席。他学识渊博,从事过私塾教育,潜心书法研究,写得一手好字;原永寿镇文武宫、永寿中心小学校内的横联“蒙以养正”,就是他的杰作。他希望唤起子孙振兴国家,常记不忘。他为人正直、豪爽、忠厚,教人“为人要有品德,为官要清正廉洁、不受贿赂。”解放后,是永寿的开明人士,于1951年逝世。

陕西永寿的名人:永寿镇名人合集(1)

杜伦:作风正派,为人忠厚;曾任大竹县田粮处长、广汉县长。1938年保释被捕的原共产党人周亚光出狱;1939年保护共产党员邹昆望,并支助其大洋30元去延安;还派广汉社会科长李淑章护送邹昆望出昭化、广元。在成都,杜伦与当时的地下党人车跃先来往密切。他本人参加过民主党派,于1949年去世。

冷藤芳(1920~1998年):眉山永寿乡永华村人,大学文化;一生追求进步,为人正直。她出生在大富人家,主张正义;解放时是本地的开明绅士。她是家中独女,分家时父亲为她提留田地20亩,供她读书和结婚时的礼品。几十年间,出租的土地她从来未窜户催租,佃户能交多少就交多少。灾害欠收,她概不追收。

陕西永寿的名人:永寿镇名人合集(2)

1930年大学毕业后,任眉山文化馆馆长;后调任永寿乡中心小学校长,聘请周亚光(共产党人)作教导主任。她冲破封建婚姻的枷锁,与周亚光自由恋爱结婚。周亚光于1934年和1937年两次被捕入狱,冷藤芳为营救丈夫四处奔波,托本乡人杜泽沛(成都市保安处秘书)营救释放。周亚光第二次被关押在重庆集中营,给妻子写信的内容如下:

藤芳

分别以后你一定悲伤,请不要为我哭泣。我在重庆集中营,为了信仰我失去了自由。但你相信,我的信仰是正义的,望你待好年过半百的老人,养育好儿女,团结起来到明天。……

祝你愉快地生活和工作!

君 亚光

冷藤芳收到这封信后十分心急,愁得睡不着觉;又托杜伦(当时的广汉县长)于1938年将周亚光救出。

1952年周亚光又被捕入狱,家人也受牵连。冷藤芳(尖尖小脚)被调到了永顺村白鹤林任教,每天往返十多华里。当时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极其艰难,但她毫无怨言,说:“只要我能为党工作,这就是我的光荣。”

袁文启:1919年出生,男,共产党员,永寿镇双池村人,从小家庭十分贫苦。1943年被抓壮丁,1944年在辽宁磨子山等地参加抗日。日本投降后,所在部队于1945年11月整师起义,接受改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1946年攻打长春,首立三等功;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副班长。1948年10月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长春战役、锦西战役、四平战役、平津战役,北平于1949年和平解放。同年3月,部队南下,直达广西、广东;拿下广西、广东后过春节,准备过了年解放海南岛。

陕西永寿的名人:永寿镇名人合集(3)

1953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在一次防卫作战中负重伤,肠子吊下一尺多长。但他坚持不下火线,后被强制抬离战场,伤好后复原回家。参军十年打仗四年,带回战功纪念勋章16枚。安家种田,他从不张扬自己,也不向上级伸手,默默地劳动生活。只是想起昔日的首长和牺牲的战友,他心里就有些难过。当老年协会的同志去看望他时,他总是说:“党和政府对我关心,日子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当说到他自己,总觉得自己很平常,没有什么可说的。为啥一个从枪林弹雨中活过来的人会觉得平常?就是这些平常的人,为人民打下了江山,征服了过去,创造和建设着未来。这样谦虚谨慎、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世人尊敬吗?

黄素明:又叫黄仁明,生于1904年,人称“田主席”,永寿镇永祥村二组人。她参加过土改,首任永寿乡农民协会妇联主席。

田贵安来到她家,她正和儿媳妇冷淑芳坐在门前编扇子,靠穿扇篾消磨时间。别看她一百多岁了,头发早已花白,可她耳聪目明,说话时中气十足,显得很有精神。她出生贫寒,娘家在高埂子(东贤村),解放前无田无地,全靠她的父亲编甑蓖、切刷把挣点钱来买米过生活。她小时候捡狗屎、捞柴等,穿的是破衣褴褂,吃的是菜稀饭。好容易熬到青春年华,十七岁就嫁到了田家,二十九岁时丈夫死后就守寡。留下两个儿子,大的当时才九岁,小的只有七岁,三娘母相依为命谋生。黄素明心灵手巧,帮人缝衣、做鞋、绣花,自裁、自剪。白天打工,晚上回家熬夜划篾条编鸳篼。冬天受冻,脚坐麻,腰酸背痛、眼熬紫。天亮时,眉毛上沾满了露水珠。大水天,挑起鸳篼去赶张坎场,隔河渡水,麻起胆子去,扁担在肩上压得翕牙巴,而肚皮饿得眼发花,卖完货要深夜了才回得家来;而两个孩子却伸着颈项望得眼巴巴。夏天帮人栽秧时太阳又大,浑身被晒得火辣辣,额上汗珠如雨下,脚蒸暑气像烘粑。搞够了坐在田坎上歇一下,饿了啃点大麦粑。天干车水腿惩胯,下车不能开步跨。一天半夜坐凳吊绳断,滚到沟头浑身湿透水中爬。向别人家借麦子,借一斗要付人家两斗,还要说很多好话。一天吃一顿的“对时饭”都吃不起,野菜充饥又无盐巴,有时烧起锅儿烤铁巴(有柴烧,无煮的)。

陕西永寿的名人:永寿镇名人合集(4)

解放后,共产党为人民掌天下,穷人翻身乐哈哈。黄素明参加工作很听党的话,分配到哪里就到哪里,顶风冒雪吃苦大。有时熬夜把山爬,看不见就打火把,你拖我拉往前跨。访贫问苦干劲大,走了这家窜那家。忆苦思甜会讲话,群众把她当成一根藤上的苦瓜。处事总按政策办,那些年一人主持大会定审判,有人说该断头;黄素明却说:“吃核桃要分隔界,吃橘子要分瓣瓣。这人年轻罪又浅,留下为国作贡献。”那人终归没法办,活了八十多岁才升天。一九五0年,黄素明送子参军保国家,从此没有信回家。盼了三十几个秋冬和春夏,政府当烈属照顾她。她在梦中常牵挂,醒来泪水湿枕帕。一株大树两股叉,儿子抗美援朝被俘了。转到台湾也想妈,借问明月捎句问候话。改革开放儿回家,六十三岁重见妈,抱头痛哭泪下,久别话儿难表达。从此儿子供养妈,年年妈望儿回家。妈妈满头是白发,吃穿用都满足她。客厅里面有电话,空调设备伴随她。

现在,黄素明儿孙满堂,生活幸福。她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她希望祖国越来越发达。离开黄素明家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她高矮要把客人送出门,反复叮咛慢走。我们祝她健康长寿,越活越年青。正是:老夫喜祝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冷少春:永寿镇永华村人,曾在四十年代任永寿乡乡长、蟆颐堰局局长、永寿乡第七保保民代表。他思想开朗,一贯以仁义待人;常教导子女说:“亏人是祸,饶人是福;对人处事要忍让。”他关心群众疾苦,只要有求于他的,总是不惜自己的利益,有求必应。

陕西永寿的名人:永寿镇名人合集(5)

他家中常备有膏药、救急药、流行病防治药等,无偿给群众防治疾病。1947年霍乱流行,他亲自到眉山请当时的名医胡伯安处方,捡药制成粉末,给群众防治霍乱病。收成好的年份,逢年过节他准备大米、米粑、米花糖等送给穷困人家,让他们过上一个好新年。丁学明(永华村6组人)有一年欠债,无法度过年关,准备出卖住房。冷少春知道后,给了丁学明大米一石,使之保住了房子,度过了难关。

冷少春在任永寿乡乡长期间,永华村6组的李春廷被抓当壮丁;送到乡公所后,冷少春见到他,问:“李春廷,你的布卖完没有?”李答:“没有。”冷少春说:“去把布卖完了再说。”他把李放走后,自己花钱买了一个人抵交壮丁,使李春廷从此再没有人抓他当壮丁了。因为冷少春知道李春廷的一家老小,全靠李织布维持生活。

四十年代初,黄中宪任永寿仓库主任时将仓库内的粮谷出卖,携钱逃走;而无法将他抓回,归回粮食,便要当时永祥村(曾购过该粮)的米贩子陈华山、陈义顺赔偿。县第一次派侦缉队队长袁成带上便衣队员三十多人来抓人,当时冷少春因脚生了一个鹅蛋般大的疮而无法行走,就未到乡里上班。当听说这事后,便出钱叫当时的乡队长胡友三主持,在崇宾园饭馆办了招待。便叮嘱胡友三向袁成说明:“两个米贩子家里都穷,靠买谷子做米生意维持生活的,抓住他们也拿不出谷子来赔。”这样就了结了,当天侦缉队没有下乡去抓他们。但是以后,又连续来抓他们,使这两人成年都不敢在家,昼夜外躲。侦缉队无法,竟把陈华山的爱人抓进城。冷少春见此情景,就出卖了家中的金条一根,又借了一些现金,忍痛亲自来眉山城,将该案解决了,避免了陈华山和陈义顺二人的牢狱之灾,免遭倾家荡产之祸。冷少春任职一年,负债累累,主动提出辞呈。辞职后,出卖当时位于大旺寺的土地20亩,还不足以抵债。

冷少春之妹冷藤芳与周亚光结婚,因贫富差距很大,他给周亚光一间铺面和20亩粮田,周亚光坚决不要。解放前,作为一名地方的乡长,安分守己,能为人民作一些有益的工作,实为开明,令人敬佩。

赵玉轩(1912~2010年):永寿镇永江村人,曾任过“三青团”区队长、伪乡民主席,不贪污钱财。学生会宣传革命,赵玉轩不但不反对,还深表赞成。1949年5月,国民党驻军孙德志营驻守永寿,挨家挨户清查户口。赵玉轩唯恐革命青年、进步学生遇害,便与乡民协会成员商定,以酒宴、烟茶招待孙营、连、排长,使其撤去街头巷尾的机枪,使永寿及东路免受了兵灾之苦。

龙允之:永寿镇一居委人,曾在永寿小学任教,四十年代曾担任过永寿学生会第一届主席。他尽心尽力保护中共地下党员冷焕章、余文正、汪霖等人,对学生会组织开展的宣传活动也做过保护工作。四十年代末他任过县参议员和蟆颐堰局长等职,任职期间常给政府提出一些地方性建设的建议,并支持过永寿地下党开展各项斗争活动。

龙允之在任蟆颐堰局长期间,每年只收大米80万斤左右,用于蟆颐堰每年岁修的工资及水泥材料等的费用,只能基本够用。有些年不够开支,龙允之还把家中的黄谷垫支在工程上。原蟆颐堰职工张崇志说:“蟆颐堰聚餐吃油大时,龙允之一概不参加。他是一个朴实、忠厚的人,绝对没有公子、豪绅的傲慢态度。”龙允之在职期间,捐献过60亩土地以换取蟆颐堰占地进行整修;用水泥浇铸,开创了蟆颐堰工程的先例,为后期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龙允之在蒙受冤屈之际,也不忘为国为民办事。1978年通过眉山县法院的平反昭雪,龙允之恢复了名誉。

徐俊良:男,汉族,生于1927年,永寿镇永江村人,笔名:徐蜀,别号“西蜀散人”、“万化楼主”。四十年代眉高中毕业后,离家在外闯荡,从事书画。解放后先后担任过北京东方书画廊高级画师,中国新世纪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当代国际华裔书画家海联会顾问,《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特邀顾问编委,东方书画函授学院教授,《世界美术家传》(华人卷)顾问编委,孟州市书画院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理事,中国北京东方神州书画院一级书画师、院士、顾问,日本中国友好文化艺术院荣誉教授,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

主要成就:在南京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政治部从事宣传文化工作时期,参与时事政治宣传、美术创作。在北京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中国国防体育协会国际联系宣传部工作时期,编选画报。在绘画方面:好游历写生,历览名山大川。他广揽博收,崇尚传统,尤重创新;所创作品上追唐宋,所融西法,赋予时代气息。在书法方面:他融汇古今,博采众长,更新观念,突破旧藩蓠,不拘一格,务求多变;笔墨刚劲,挺拔雄健,质朴自然。他的书画、诗作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多有获奖。1954年武汉,所创作品《在钢瓶就要爆炸的千钧一发之际》、《辛劳的地勤工作者》、《红云岭》参加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绘景评比,获一等奖。1987年1月,所作《山青水秀》、《孤独的谋杀者》参加了焦作市群众艺术馆展与河南省第二届电影画展;同年,自撰诗书法《炎帝颂》(诗曰:远古炎帝号神农,教化耒耘和亩垄;尝尽百草治百病,千秋万代子孙宏。)获得首届国际“神农奖”;《基诺族少女》、《龙女献珠》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二楼展示,获荣誉奖。自撰诗书法《辛亥革命八十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年感赋》(诗曰:华夏风光五千载,漫长岁月属封建,辛亥革命展新宇,帝制废除换新天;妖孽未尽乾坤暗,斧镰重开新世界,红霞满天昭盛世,十亿神州尽欢颜。)被湖南楚天书画艺术研究院收藏。《水墨牡丹》参加中国老年书画家河南老年书画作品展;在日本长野市展出《群英荟萃》,获得中国奥运杯国际书画艺术大赛优秀奖,并入编《跨世纪中国书画艺术精品集》。1995年8月所创诗作书法(诗曰:中日韩国,青少英年,体育交流,盛况空前,亲热竞争,友谊长青,强身健魄,奋进共勉。),热烈祝贺中国、日本、韩国第三届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隆重开幕;其作品参加全国书画作品邀请赛,被本届盛会珍藏。国画山水《云浮碧嶂》入展“迎接香港回归,河南省老年书画展”, 在郑州“省博物馆”展出,并发表在《国际经贸报》。《人寿年丰》参加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获国际艺术精品奖;作品被组委会收藏,同时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交流中心共同授予他“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