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屡败屡战的宋朝)

宋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处于何种重要地位?学者们普遍认为宋朝是新的社会形态与文化模式的形成时期。一些史学家将这种新的发展称为某种“文艺复兴”,这是对这个被滥用的术语一种非常特殊意义上的使用。更有甚者,有人提出宋朝是“早期现代”的发端。以上种种论断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它们都试图把中国历史装进欧洲历史的参考框架内。其实,两者之间最多具有相似性,不能用欧洲历史的框架去解释中国历史。这些论断无助于解释中国在经历“文艺复兴”后为何没能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中国在“早期现代”之后为何没能走向“晚期现代”,或者这种新的模式为何以及如何成为中国国家秩序,并持续了如此长的时间。

宋朝为什么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屡败屡战的宋朝)(1)

要想较为全面地认识宋朝,我们既不能高估这些变化带来的前进势头,也不能低估历史连贯性带来的稳定惰性。毕竟,连贯性与变化的力量并非彼此排斥,而是相互作用。虽然变化的力量改变了连贯性,连贯性决定了可能发生的变化的类型。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较强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根深蒂固且得到了有效传承,并一直延续至唐,因此唐宋之际的变化必然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是部分变化而不是完全改变。这些变化创造出取代旧模式的新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鼓励发生更多改变。

因此,我在其他著作中提出了“新传统”(neo-traditional)发展阶段的概念,这一阶段始于晚唐,定型于宋初,前后持续了近一千年。所谓新传统,本质上是指将特定古代文化传承与变化因素相互融合形成。这一新传统并未局限于精英阶层,而是贯穿了整个中国社会,并触及广大民众,比旧传统更难被加以改变。由于这种新传统是通过新旧两种因素柔和交织而成,它总是阻碍突然而彻底的改变,更遑论具有革命性的变革了。最终,新传统的保守取向导致了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当然,宋初远没有停滞不前,新传统此时朝气蓬勃。具有前瞻思想的人才层出不穷,欧阳修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人才用旧传承来定义新问题,提出新思想,尝试用新方法来解决旧问题,并用新方法来应对当时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宋朝为什么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屡败屡战的宋朝)(2)

宋朝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军事上,这个农业帝国虽不能说软弱,但其军事实力确实无法匹敌其北方邻国。宋朝统一了今天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唯独在统一北方地区时遭遇失败。紧贴长城以南的中国北方大片地区被牢牢掌握在辽帝国手中。辽国的契丹统治者在治理北方游牧领地的同时,非常善于控制这部分农耕地区。而该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传统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宋朝统治者无力收复该地区,导致了全国上下不断滋生出屈辱和怨恨的情绪。雪上加霜的是,景德元年(1004年),宋与辽达成和议(即澶渊之盟。——译者注),向其缴纳岁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失败主义外交政策逐渐成形并一直持续下去。随后接二连三发生的危机,对宋朝愈加不利。

11世纪,宋朝面临的紧张局势日益恶化。从西北到内蒙古沙漠地区以南,由党项族建成的新国家西夏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入侵宋朝。辽朝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局势,对宋朝趁火打劫。同时,宋朝内部还发生了多起暴动。上述危机催生了1043—1044年间小规模改革——庆历新政的出台。由于国内外秩序很快恢复,改革搁浅了。1069至1085年,宋朝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革——熙宁变法,重塑宋帝国的军事力量是变法诸多大力举措之一。

宋在与位于南方的安南以及西北地区的冲突中取得了胜利。但半个世纪后,悲剧发生了。来自长城东北满洲地区的新势力女真人灭辽,并建立了金帝国。金曾短暂与宋结成名义上的盟友(指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海上之盟。——译者注),但随后在短短几年内就南下至黄河并灭亡了北宋。宋帝国的残余势力维持着淮河流域以南,大致位于中国中南部地区,其建立的政权被称为南宋(1127—1279)。最终,蒙古人到来,征服了金与南宋。

宋朝为什么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屡败屡战的宋朝)(3)

虽然饱受摧残,但南宋在蒙古人的攻势下顽强坚持了大约半个世纪,远远长于金朝存续的时间。南宋能坚持这么久主要是因为内部团结一致。唐帝国与短命的五代(907—960)诸国均毁于藩镇割据,宋朝政府吸取了这一教训,小心掌控着军事力量,将最精良的部队大部分集中于都城附近,且有意弱化边防军队的力量,以致于有时边防军队甚至无法应对当地的动乱。

任何军事指挥者被授予的权力都很有限,而且这些权力还总是受到约束。无论这项政策有何缺点,它都很好地服务于维护国内安全的目的。由此一来,地方分裂主义从未出现,也没有篡位者威胁到皇位。金朝入侵者暂时扶植的两个傀儡皇帝(伪楚的张邦昌和伪齐的刘豫。——译者注)也不例外,他们难以自立,这是宋朝得到坚定支持的又一证据。

促成宋政权稳固还有另外两个因素:士大夫们的忠心耿耿与对入侵者的同仇敌忾。可能正是出于这种同仇敌忾,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时期相比,这一时期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数量格外少。宋朝政府不时减免农民的税收,向农民发放救济粮,还在控制腐败、限制贵族滥用权利方面做出不少努力。最重要的是,持续发展的经济带来的普遍繁荣,使大部分贫民的不满情绪降到了爆发点以下。

文章摘自《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有删减

宋朝为什么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屡败屡战的宋朝)(4)

书名:《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

作者:刘子健 著 刘云军 李思 王金焕 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定价:58.00元

分类:华章大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