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

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1)

昨天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供图/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12月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并讲话。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国旗下半旗。约3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静静肃立。10时整,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抬起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之后,孙春兰发表讲话。她表示,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宣示中国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庄严立场,表达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孙春兰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这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抗战期间牺牲烈士以及死难同胞的最大告慰。历史大势浩荡前行,民族复兴前景光明。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倍加珍惜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开启新征程、展现新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春兰讲话后,84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3声深沉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深沉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坚定向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主持公祭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和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出席。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东部战区、江苏省、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国内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有关高校和智库专家、宗教界代表,驻宁部队官兵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据新华社

现场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昨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当日全国多家抗战类纪念馆同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介绍,当天上午,来自部队、学校和社区等社会各界代表约200人到该馆参加了公祭活动。由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青春热血保家乡——抗战老兵口述史料文物展》昨日正式开展。展览以历史史实为依据,用120位老兵的口述资料、200余幅历史照片以及100件珍贵文物,系统介绍了抗战老兵的激情岁月和赤胆忠心。其中绝大多数文物均为首次对外展出。

13日,辽宁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发文称,当天该博物馆承办的“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各界的代表观众参加了悼念仪式。上午10点,各界群众在象征着“白山黑水”的序厅里,众人队列整齐,秉烛祈祷,气氛庄严肃穆。

悼念仪式开始后,全体人员低首肃立,为死难同胞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们高声朗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随后,参加公祭日悼念活动的各界人士代表,缓步列队将手中的蜡烛敬献在卧碑前,以表哀思。

上午9时58分,在江苏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广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生及自发组织的单位和个人参加了陈列馆举办的悼念活动。参与者们在警报响起时集体默哀,随后为死难的同胞献花,寄托哀思。

昨日,第八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步举行。上午10时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正式开始。《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现场百余名参与仪式活动人员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全体人员为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默哀。现场人员依次将鲜花敬献于纪念馆序厅“铜墙铁壁”雕塑前。

同日,抗战馆在新华网上线“祭奠同胞·共祈和平”大型专题,广大网民可通过线上点烛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同胞。专题中特别加入了南京大屠杀云讲解、公祭新闻、亲历者报道、抗战馆往年公祭活动等相关内容,引导公众铭记苦难历史,汲取前行力量。同时,抗战馆还特别制作了H5专题页面,在云端发起接力献花活动。

文/本报记者 屈畅 崔毅飞 统筹/池海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