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汲取地铁雨水倒灌事件教训(看完地铁倒灌)
7月20日,郑州在一天之内变成汪洋。
街道上的积水漫过腰部,踉踉跄跄回到家的路人,刷完朋友圈后才知道自己算幸运的那个,因为还有很多人被困在郑州的各个角落。城市的正常秩序早已被打乱,大家都在等,等救援、等来电、等雨停。
2天后,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公布了一组数据:16日以来,因暴雨导致的受灾人数已达到300万,其中,33人死亡,8人失踪。
1973年-2019年的年均降雨量中,河南是610毫米,排在31省份的第16位。作为远离沿海的内陆省份,河南这场暴雨背后的原因可能比我们想的还要复杂。
河南这场雨,到底怎么来的
过去的这4天里,河南各个城市的降雨量不断刷新着中国2418个国家气象站的纪录,其中,20日下午4-5点的郑州,一小时的降雨量就达到201.9mm。
如果你对201.9mm没有概念,可以参考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前所长张学文给出的解释:这相当于1小时之内107个西湖灌入郑州。
7月20-22日这两天,河南新乡市的降水量达到812mm,这意味着,新乡2天下的雨比过去河南一年的雨都要多得多。
这种级别的雨,不光河南人没有见过,中国其他地区的人可能也从未见过。连南方城市都少有的特大暴雨,为何会出现在河南这样一个内陆省份?官方总结出了三点原因:台风、地形和大气环流。
想要雨停,只有等“烟花”离我们更近一点。/ 微博截图
通俗点讲,就是当时离我们还有一千多公里的台风“烟花”,通过气流远程遥控了这场暴雨:它利用东风,把大量水汽从海上输送到内陆。而当这些水汽到达河南时,被太行山和伏牛山拦住,正好河南附近有个“吸水机”(低压涡旋),导致这场雨不仅下得大,而且下得久。堆积起来的雨水无处可去,水灾就发生了。
至于雨水为何会堆积,城市建筑专家袁牧给出了解释:郑州虽然与黄河很近,但流经郑州的黄河水位已经比郑州高了,所以郑州的雨只能往淮河排。可是淮河又离郑州很远,积水一时之间就无处可去了。
这么看来,郑州就没指望黄河能替它分忧,这种情况之下,作为“地上悬河”的黄河,没有“添乱”就已经谢天谢地。
也因此,早在5年前,郑州就未雨绸缪,投资了500多亿打造“海绵城市”,其目的当然是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更好地应对雨水灾害,但这一措施在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前,也只会力不从心。毕竟,抗洪经验再丰富的南方城市,也不一定能扛住两天下完一年的雨。
全球变暖导致暴雨?
1979年2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FWCC)上,“全球变暖”这一概念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随着相关数据越来越充足,这一现象终于被诸多学者接受。
尽管中途有人对这类学说提出过质疑,甚至还有英国人将其拍成纪录片,取名《全球变暖的大骗局》,但当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的证据越来越多时,大家逐渐相信,全球变暖可能确实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
这个纪录片还在BBC播了/ 图片来源:豆瓣
13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处地球观测站发现,地球上的风雨带由于全球持续变暖的缘故,在悄悄向北推移。随后的一系列研究推测,中东、亚马孙河流域以及部分美国地区或将变得干燥少雨、亚洲季风带和非洲赤道地带雨水可能更加频繁。
13年后,这一预测似乎正在被慢慢验证。
北美高温、德国暴雨、郑州水灾……这些发生在不同地区的灾难,被越来越多的人联系了起来,而串联这三个事件的终极线索,就是全球变暖。
那么,这次洪灾真的与全球变暖有关吗?
世界气象组织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他们认为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而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常见的强降水事件很有可能与此有关。
专注气候研究的拉姆斯托夫教授曾对此做出解读:地球大气每上升1摄氏度,就会多出7%的水蒸气被吸收,结果就是小雨变少、大雨变多。
河南暴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虽然目前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表明,德国与郑州的暴雨是全球变暖导致的,但德国的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施劳斯纳还是坚信,全球变暖是水灾频发的主要原因。现在最应该抓紧研究的课题,不是“是不是”,而是“有多少”,即全球变暖会在多大程度上增加洪水的频率。
德国的一名海洋物理学家也警告称,全球变暖如果不被重视的话,极端天气只会越来越多,人们的生存条件会变得恶化。
依靠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来缓解全球变暖,或许能从根本上减少洪灾的发生,但是远水不解近渴,在某些危急时刻,还需要一些其他手段才能阻止悲剧发生。
暴雨之下,如何自救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水灾频发的国家,但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内陆省份来说,对抗洪灾的经验并不丰富。
很多南方城市发生洪涝灾害之后,就算是排水防洪的系统足够先进,有时也会产生难以避免的后遗症,如农田减产、水污染、交通运输崩溃等。
而在这场千年一遇的暴雨中,郑州的交通系统就发生了大面积瘫痪的情况。整场灾难中,最让人窒息的莫过于地铁被困,有网友表示,看过相关的“生死视频”后,连转发的勇气都没有。
地铁倒灌视频 / 来自安徽城市之声
从来没有人想过,如灾难电影般的场景会在现实生活上演。面对不断上涨的水位,被困在地铁车厢里的乘客只剩下绝望,甚至已经有人通过手机留言安排后事。
直到#于逸飞免试用期直接录用#的新闻冲上热搜时,网友们的紧张才被慢慢舒缓。这位从英国毕业、刚刚到郑州人民医院实习了一天的年轻人,也是此次地铁的被困人员。然而,当他从车厢逃生后,却又选择回头救人,连续6小时跪在地上,为他人做心肺复苏,挽回了十几位乘客的生命后,被当地医院直接录取。
然而,在灾难里,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能遇到像于逸飞这样的白衣逆行者。人们更应该知道的,是水灾被困地铁时的自救方法。
用手机求助、站在椅子上不要蹲下、保持冷静……这些常识无须赘述,下面这些措施,也需要大家了解一下。
水刚刚漫进车厢的时候,其实是最好的逃生时机,因为那时你还有机会打开地铁门去逃生站台。这个步骤,要留意车厢和接洽处的缝隙,如果直接跳到隧道里,极易崴脚。至于打开门的方法,也不是很难,你只需要找到紧急开关,把它旋转90度,用力之后,地铁门一般都是可以被扒开的。
但如果车厢里的水已经没过了膝盖,一旦车门被打开,视频中那样急的水流,会把整个车厢的人瞬间淹了。
地铁轨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那这种时刻能否使用安全锤呢?破窗有好有坏,而现场的情况一般都很复杂,需要在场的一些安全人员或专业人士才可以给出确切建议。但是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想要减少氧气消耗,就不能大幅活动或者大声呼喊。
此外,身体在水中泡久了可能会导致失温的症状,因此建议被困者抱在一起相互取暖,尽可能减少热量丧失;如果随身有食物就再好不过了,可以多吃一些保持能量。
当内涝发生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就算出门也不要开车。不开玩笑,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划船真的是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接触了洪水,回家之后一定要及时清洗相关部位的皮肤,尤其是那些还在生理期的女生,一定不能大意。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永远都渺小得可怜。“7· 20暴雨”之后,除了缅怀逝者,我们更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大自然的突发状况,让悲剧不再重演。
参考资料
世界气象组织:人类引发全球变暖 致极端天气频发,中国新闻网,2021-7-17欧洲遭遇罕见洪灾 专家称或与气候变化相关,中国经济网,2021-07-21
全球变暖导致风雨带北移,科技日报,2013-10-16
郑州暴雨,500人被困地铁4小时,若城市内涝再次发生该如何逃生?,久见菌,2021-07-22
被大水困在地铁里时该怎么办,财经十一人,2021-07-23
撰稿 | Jasper
排版 | Jasper
校对 | 凌晨
*未标注出处图片来源网络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有间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