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南宁市以乡镇微型消防站建设破解乡村振兴消防安全瓶颈)

来源: 原创稿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速,乡村地区“高速发展”和“落后基础”的矛盾属性进一步突显,南宁市着眼城乡融合发展实际,强化乡镇微型消防站“建、管、训、用”四个抓手,持续健全城乡一体化消防联勤联防联治体系,以乡村火灾抗御能力提升,带动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防范能力提升,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贵州农村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贵州农村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南宁市以乡镇微型消防站建设破解乡村振兴消防安全瓶颈)

贵州农村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

来源: 原创稿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速,乡村地区“高速发展”和“落后基础”的矛盾属性进一步突显,南宁市着眼城乡融合发展实际,强化乡镇微型消防站“建、管、训、用”四个抓手,持续健全城乡一体化消防联勤联防联治体系,以乡村火灾抗御能力提升,带动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防范能力提升。

建出标准,优化城乡消防整体布局。南宁市政府将乡镇微型站建设纳入《南宁市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推动实施“城市—产业园区—城镇化圈层—普通乡镇—农村”五步走消防规划全覆盖;同步将乡镇专职队伍建设纳入《南宁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关于乡镇专职队伍建设和保障的责任;近年来,南宁市依托“为民办实事”工程,累计建成乡镇微型站72个;并出台《乡镇微型消防站/村居建设指导意见》,在全市推广“有人员、有场地、有装备、有战斗力”的城市街道社区微型站建设标准。

管出经验,确保微型力量可持续发展。推动政府出台乡镇专职队员量化考评制度,建立完善消防站管理、检查、督导工作机制;消防部门定期履行对乡镇微型站的业务督导职能,确保实现乡镇微型站“三知四会一联通”;拓宽政府/企业专职、村(居)委会/政府公职人员/综治网格员兼职、派出所协警/城管兼职相结合的人力充实渠道,先后增加乡镇专兼职消防人员编制75个;强化乡镇专职队员绩效经费保障,确保队员薪资达到3万元/人·年;参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业荣誉体系,健全乡镇专职队员奖励机制,将乡镇专职队员同等纳入从优待消体系,切实增强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训出水平,稳步增强基层打赢能力。消防部门经常性派驻业务骨干对乡镇专职队开展实地业务指导,组织定期业务考核和不定期拉动,强化响应“弹性”,实现“打早、打小、打初期”的目标;依托消防训练基地,定期组织乡镇专职队骨干开展“基地化”轮训;定期组织乡镇专职队员到普通消防站进行实战化出警“见习”,不断提升乡镇专职队员战斗素养;建立灭火救援预案资源共享平台,强化消防关键信息的互通;经常性开展普通消防站、乡镇微型站、重点单位微型站之间的联合演练,有效提升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协同处置水平。

用出实效,织密区域火灾防控网络。深入推动乡镇一级政府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将综治网格员、乡镇专职队员纳入城市火灾风险预警监管中心终端;为乡镇微型站配齐消防宣传摩托车/电动车,方便乡镇专职队员开展走街串巷消防宣传,提升乡镇消防宣传半径和渗透力;将乡镇微型站深度融入消防指挥中心平台,通过共享“智慧消防”集成功能,确保乡镇专职消防队员力量调派、火场通信畅通。近年来,乡镇消防站累计处置火情700余起、抢救被困群众558人,保护财产价值1800万元,开展防火巡查1.6万次、消防宣传1877次,培训群众5.2万人次。

对比上个5年,南宁市乡村火灾四项指标分别下降36.5%、73.2%、72.8%、54.8%,实践证明,乡镇微型消防站的“杠杆效应”足以撬动整个城镇化圈层的消防安全“大盘”,应不断推进消防工作乡村地区的战略“大纵深”,打通城乡一体化消防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