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卡饮食制作(使用34)

低卡饮食制作(使用34)(1)

换一种调味料,热量便能锐减一半以上?近日,在不少社交平台,有健身博主晒出低卡路里食谱。其中“秘诀”是以“零卡糖”调味料等产品代替普通白砂糖或酱料,称既能保留甜味口感,还降低了热量,有的还打着“无糖”的名号。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在厦门,“零卡糖”等代糖也进入公众视野,不少超市上架了零卡糖调味料,不过,“零卡糖”等代糖是否能代替真的糖类?记者咨询了营养师。

低卡食谱出现新角色 超市上架购买者不多

最近,一种“零卡糖”食谱在网上引热议——除了糖醋排骨、番茄炒蛋等菜肴,居然还有蛋糕、奶茶等甜点,热度颇高。零卡果酱、零卡沙拉酱等也成了一些食谱的新角色。

这类“零卡糖”的“真身”是什么?记者看到,从配料表上可以获知其成分大多是赤藓糖醇,并配以微量木糖醇、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代糖甜味剂,使整体热量锐减。

在厦门本地,记者走访发现,这些“零卡糖”调料也能在外卖平台和个别超市中买到。在数家超市,有的已经出现代糖类调味料货架;在售有“无糖方糖”代糖调味料的超市中,记者了解到,购买“无糖方糖”代糖调味料的人并不多。

代糖口感存在差别 并非减脂必需品

在蔡塘广场附近,记者随机采访几位路人对于“零卡糖”等代糖的看法。市民小杨告诉记者,以甜菊糖苷为代糖成分的奶茶和果茶,有着特殊的味道,“是与普通糖分不一样的‘假甜味’,我比较难接受,但如果日后代糖食品的制作技术有提升,我还是会考虑尝试,毕竟热量减少很多。”另一位市民张阿姨则认为,用代糖做菜是“多此一举”。

记者注意到,大多力推“零卡糖”调味料、并声称能极大程度控制热量的人,往往是健身博主。对此,记者也向厦门的健身人士了解情况。健身教练小冉提出了观点:她并不会要求自己的减脂学员在日常膳食中用“零卡糖”等产品代替白砂糖,而是更看重把握宏量营养素的均衡,“当然,如果减脂人士平常特别喜欢吃糖,每日习惯摄入很多甜食,那么用‘零卡糖’来‘欺骗’一下舌头,并控制热量,也并无不妥之处。”另一位健身教练小张也表示:“我不建议特别使用加工的甜味剂产品来代替白砂糖,更应该被广泛注意的是,很多食品中都有‘隐形’的糖分,例如西瓜等高糖水果。”

【专家说法】

适度摄入无大碍不推荐长期食用

“零卡糖”等代糖产品是否真的可以代替普通白砂糖,供人们日常食用呢?市营养师协会会长、国家一级营养师王雷军告诉记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食用‘零卡糖’等代糖来代替白砂糖真的对代谢和健康有益;但对于一些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波动的人群,可能会推荐他们使用。”王雷军还表示,在做饭炒菜时,“零卡糖”等代糖并不能达到和白砂糖相似的效果,最典型的便是零卡糖并不能炒出“糖色”。

市营养师协会理事王钰玢也对其成分进行了解释:市面上可见的甜菊糖苷、赤藓糖醇,都是比较常见的代糖,并且常用于糕点、巧克力糖果中。“只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对健康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况且代糖的甜度都比较大,所以一般人不会在菜肴或甜点中过量摄入。”

此外,对于“零卡糖”等代糖是否真的“零卡路里”,王钰玢表示,赤藓糖醇是从玉米淀粉中提取的,具有很少的碳水化合物,并不是真正完全没有热量;但如果产品达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的“零卡”标准,即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含热量≤17千焦,即可标注为“零卡”。

来源: 厦门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