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1)

看似简单的钟楼,所用材料非常复杂。 感谢著名古建专家刘叔华、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朱旭峰为本文提供资料图片。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2)

20世纪80年代初长沙火车站后面的大片水面为著名的湘湖渔场。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3)

主站楼、售票厅、邮政大楼组成一个围合式的建筑群。图/记者常立军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4)

从火车站一楼平面图中可以看到四个围合式的花园。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5)

广厅是主楼内部的核心空间,在它周围分布着五个候车室。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6)

长沙火车站候车室空间阔绰,令人心情舒畅。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7)

广厅里大立面的透明玻璃窗户,让整个空间光线明亮。图/记者常立军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8)

没有网络购票的时代,售票厅总要排长队。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9)

一层平面的候车室进入站台,要经过长长的地道。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10)

站台的设计,简约大气。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11)

火车站出口设在广场的北侧。

长沙南站是一个火车站吗(为何说长沙火车站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12)

20世纪70年代修建五一东路前的旧影,其时新车站已竣工。 陈先枢供图

长沙火车站并没有诞生在一个伟大的建筑时代,相反,那个时代的建筑思潮迷茫混乱。但这并不等于那个时代就没有伟大的建筑。迷茫中的探索,往往更加珍贵。它的先进性在当时是毋庸置疑的,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火车站,它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设计让它成为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

[居中] 城市中轴线上最重要的建筑

建筑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程度。中轴线无疑是城市中最为重要的能够统领全局的轴线。城市以此为中,向外扩散发展。中轴线上的建筑,是一座城市中最为核心的建筑。长沙的东西中轴线是五一路。长沙火车站并不是位于中轴线的两侧,而是直接矗立于轴线顶端。五一路以此为终点。它因此成为一座在当时的五一路上“高山仰止”的建筑。

如果把五一路看作一条长桌,火车站就是一位端坐于主位的主人。这是一份独有的尊荣。

[宏规]曾经的城市“巨无霸”门户

传统的礼制建筑往往有着巨大的面阔(平面宽度)。长沙火车站作为高规格接待外宾的场所,在设计上承袭了这种思路。

站在长沙火车站广场上,仰望这座建筑,可以清晰看到它的外部立面结构。这是一种底部巨大、顶端高耸的“方盒子”。横向长度达150米的主体建筑,63米的钟楼,站房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巨型体量,这种横向的巨大建筑排列,形成一种极为广阔的气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足以傲视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建筑,在当时属于仅次于北京站的全国第二大站。当年站在五一路的任何一个方位,都能看到长沙火车站。它也因此成为这条中轴线上的地标建筑。

西立面上前厅和南北候车室之间,按18米标高拉齐作成一条长达150多米的大挑檐。长沙火车站的广厅(候车厅)同样体现了一种“阔绰”的设计思想。候车室为错层设计,二层平面标高达4.5米。广厅极为空阔,除了六根支撑柱外别无其他柱子。火车站主楼结构采用现浇砼框架结构,两端为预制变通砼梯形层架,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广厅采用预制柱屋面为42米×42米斜向正交普通型钢联方网架结构,在全国属于首次应用。在候车室的设计上,设计者吸取以往建成的客站的经验,在庭园式(天井式)布置的原则下,将候车室空间作相对地集中和分散,以大厅为中心,分南北线候车,在南北线中再分快慢候车室,共集中成4个普通候车室和一个团体候车室及两个软席候车室,全部为南北朝向。走在长沙火车站内部,感受到的是一种整体端庄大气的风范。而在火车站的外部,三座主体建筑之间,用漫长的连廊相接。对于多雨的南方,这样的设计既大气又实用。

[夸张]

钟楼与主体的大视觉比例

时间是永恒的存在,钟楼不仅仅是报时,它拥有一种特别的纪念性。如果没有钟楼和火炬,长沙站还不足以形成巨大的精神气场。

钟楼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钟楼,来源于国外火车站的经典传统。但大多数的火车站的钟楼并没有像长沙站这样高耸且独立于建筑物中央位置。钟楼与主楼在比例上并未采用常规的视觉比例。钟楼高25.1米,外轮廓宽8米,玻璃宽6米,高宽比约为3:1,实际感觉在3:1~4:1之间。这两个主要几何体的比例都和黄金分割比(1:0.618)相距甚远,长者更长、高者益高,这种大比例的视觉关系在建筑设计中非常夸张,它让长沙火车站成为一座具有纪念碑气质的建筑。而他采用的三重檐琉璃瓦顶,则是中式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中的一种重新演绎。

钟楼大钟造价昂贵,它直径4.25米,长指针长2米,短指针长1.7米,由铁道部交给具有四十年造钟历史的上海钟厂定做,造价16.55万元。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巨款。采访那天我们路过钟楼时,恰逢整点报时。熟悉的《东方红》乐曲飘荡在城市上空。四十多年来,钟楼历经修缮,报时用的钟也从人工校时升级为GPS卫星定位系统自动校时,不变的只有这旋律。

钟楼与火炬形成高达63米的地标,在当时的长沙城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火车站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标建筑。

[围合]

现代建筑中的传统空间格局

宏伟的长沙火车站,亦有内向深厚的一面。

长沙火车站与广场构成一个三面围合的建筑群,而在长沙火车站候车厅与办公区之间,则形成四个围合式的庭院。从功能上讲,可以改善建筑内部的通风与采光。从建筑设计上看,它是传统中式庭院在现代建筑上的一种再现。传统园林的格局与现代主义极简风格的围合框架,极为融洽。

围合是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北方民居中的四合院、南方民居中的天井院、皇家建筑里的宫殿、信仰建筑里的寺庙道观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围合空间。传统文化中认为内向围合是一种高贵的姿态。

长沙火车站在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中,却又保留了传统的围合空间,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新中式风格。

同样具有围合性质的还有火车站站前广场。它南北宽259米,东西进深138米,面积为35742平方米,中间两条东西向的绿化带将广场分作南、北、中三部分。我们不认为它是长沙火车站的附属建筑,它应该是整个建筑群围合而成的核心空间。是火车站与外部空间连通交流的门户。

对于庄严肃穆的火车站而言,广场与庭院不仅仅是一个休闲区。它与火车站严肃的场景形成一种平衡。漫步在长沙火车站的深深庭院中,你会忘记这是一座巨大的车站。草、木、水、石这些自然物赋予了建筑以强烈的生命气息,也让这座建筑有了超越那个时代的深切人文关怀。

[象征]

每一种装饰物都有“特殊含义”

象征性体现在每一个建筑细节中,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装饰。

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外部并没有太多繁缛的装饰。内部的装饰也简约大方,但依然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象征意义。

长沙火车站是五一路的轴心建筑,广厅的壁画则是火车站内部的核心装饰。

这是一幅巨型的油画。画的内容跟随时代几经变迁。最初是毛泽东像,后来又添加了华国锋像,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个方案——1990年更换的《武陵源风光》。当时的张家界知名度还不是太高。以张家界武陵源的风光作为湖南风景的代表,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先见之明。火车站是人流量巨大的城市出入口,巨幅的风光油画,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张家界。

“向日葵”“火炬”“红旗”是构成时代象征物的主要图案。除了红旗,其余的两大符号长沙火车站都具备。火炬是这座建筑最为醒目的标识,葵花则分布于候车大厅的顶部装饰中。葵花向阳,生长时能跟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调整方向,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最革命的花”。葵花因此成为那个时代最常见的象征符号之一。它的背景是交错的菱形方胜纹理,这是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纹饰。火炬则象征着革命之火熊熊燃烧。长沙火车站的火炬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精神。长沙是毛泽东革命思想诞生地之一,长沙火车站在设计上则突出了这点。因此还闹出一段火焰该往何处飘的争议。现在我们回头再看这种争论,觉得并不重要,然而在当时,它事关重大。这种争论本身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长沙火车站具有极为强烈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几乎遍及每一个细节。

[经典]

水磨石地面流传至今成为新潮流

长沙站的候车厅,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水磨石地面。水磨石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常用的一种地面材料。它是将碎石、玻璃、石英石等骨料拌入水泥粘接料制成混凝制品后经表面研磨、抛光的制品。它有一种独特的质感。灰暗朴素的水泥背景中,镶嵌着被打磨过的石料,如碧玉般温润。不规则的石料造型则产生出一种自然随机的美。这种美感有着超越时代的经典特质。因此水磨石在沉寂了几十年后,近几年又重新回归装修市场,成为家居和商业装饰的新潮流。这也是经典美学的生命力所在。所幸长沙火车站的水磨石地面一直被完好地保留着,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跟随那些短暂的流行,它显露出的经典之美,从未过时。

踏步铜条也是具有历史记忆的装饰。长沙火车站广厅里,从一楼到二楼候车室的台阶上,踏步铜条历经了四十多年无数人流的磨砺,光亮如新。岁月磨损掉了它的棱角,让它变得厚重圆润。铜在当时是贵重的战略物资,用铜条装饰的台阶,多出现在重要的公共建筑之中。长沙火车站候车厅的水磨石地面,也是以铜条作为分隔。

TIPS

彭立珊捐赠了公交车和站前喷泉

出生于湖南娄底涟源的香港慈善家彭立珊始终关注湖南的发展。

1988年彭立珊一次性购置公交车20台,将其捐赠给长沙市政府。当年11月1日,这批车被投入到长沙火车站到湖南大学的公交线路运营中,这条线路也因此被命名为“立珊专线”。

长沙五一广场地道工程、火车站大型彩灯喷泉也是彭立珊捐建。

撰文/本报记者常立军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