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尚书五子之歌)

五帝本纪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尚书五子之歌)(1)

“五子之歌”可能是民本思想最早的源头,因为没有比《尚书》更早的记载了。“五子之歌”讲述的是夏朝开国之君启的儿子太康尸位素餐淫乐无度被后羿拦截不得还朝,他的五个兄弟在洛水畔恭候太康归来时所吟唱的歌谣。其大意是希望太康能铭记太祖大禹的教诲,明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不可恣意玩乐,疏远百姓。

三代禅让体制至大禹而终。大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是为夏朝。启作为夏朝开国之君没有什么不良的记载,应该还算一个有道之君,毕竟他的父亲大禹耳濡目染的熏陶还在起作用。况且开国之君鲜有孬种,即便是后世荒淫无道的也极为罕见。守成之君就不一样了,权柄得来全不费工夫,而且从小就优越惯了,高位深居,疏远基层,纨绔的味道就要浓郁的多。

五帝本纪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尚书五子之歌)(2)

从“五子之歌”的内容看,太康任性且贪玩,在其位不谋其政,游乐不加节制,甚至抛开国事外出游猎百日不归。五个兄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期待着太康回心转意,有担心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忧心忡忡,这才搬出太祖大禹的皇训,希望太康幡然醒悟。其歌曰: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乎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五帝本纪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尚书五子之歌)(3)

其一是说,切记皇祖大禹的教诲,民是国之根本,只可亲近不可看轻。不要等到民怨爆发了才来体察民情,治理天下以民为本,只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方能临危不乱,安定民心。其二是告诫太康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其三是期望太康能像尧一样勤政爱民。其四是期望太康铭记祖父大禹的教诲,以国事为重,体恤万民,不可因噎废食,忘记根本。其五是告诫太康,因为你已经背祖离德,荒淫无度百姓已经仇恨在心,国家已经危如累卵,惭愧又悔恨怕也已回天无力了。忧虑与悲伤溢于言外,不可遏止。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身在高位的皇帝沉湎于游乐不能自拔,脱离基层无法体察民情民意,事实上皇帝也不可能真正的把百姓放在心上,陶醉于帝王梦幻之中的人不可能明白权利的来源和根基的。贤者之言之所听不进去,是因为克己勤政的本质就是要放弃个人的游乐享受,而这一点正是一切昏庸的国君最不能接受的。

道理好讲,事情难做,劝人容易,于己难成。亘古不变的道理就是,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了后悔莫及。这种迷幻代代相传,层出不穷,根子是忧劳近乎自虐,逸豫足以悦心,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之常。若非大智慧者不能明也,若非坚毅者不能身体力行也。因此成大事者必有大智慧,大智慧者必有坚毅之心。二者兼之方为豪杰。

五帝本纪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尚书五子之歌)(4)

英雄豪杰秉天地之灵,成万世之业,造万民之福,无怪乎孔子感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的确如此,博古通今者常有,而万民翘首者稀,古之人莫余欺也。唐人同谷子据此作五子之歌以警之曰: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

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

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

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

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

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五帝本纪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尚书五子之歌)(5)

2021年7月7日星期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