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新动能(上海创新发展一路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谱写了新时代上海接续奋斗、创造奇迹的新篇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上海发展新动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上海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谱写了新时代上海接续奋斗、创造奇迹的新篇章。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座不断创造奇迹的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发展新空间
漫步在上海杨浦滨江地带,绿道蜿蜒,白鹭翩飞,曾经的“工业锈带”已变身为“生活秀带”。年逾九旬的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出现在上海杨浦滨江人民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互动直播间里,给南来北往的人们讲述杨浦滨江的变迁故事。
展开上海地图就会发现,步入新时代的上海正在打造发展新空间,在一个个新空间里描绘新蓝图。
沿着新开通的上海临港两港大道快速路西行,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工厂,一排排整齐、流光溢彩的“书架式”建筑映入眼中。这里看起来像是创意商圈,实则是一大片承载生物医药产业的标准化厂房。这里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特色产业园区生命蓝湾的核心承载区。临港新片区挂牌后,生命蓝湾迎来飞速发展。
“作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主力军,临港集团全力以赴投入新片区开发建设,确保力度不减、热度不退、亮点不断,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表示。
在上海东大名路668号,一幢外形好似“钻石”的小楼静静伫立,这就是新建成的数字北外滩展示馆。记者参观体验后才发现其中别有洞天:通过智慧化手段可以体验飞跃地平线的感受,看到十年后的北外滩盛景。
海内外的客人乘坐飞机从虹桥机场起降时,在俯瞰大地之际,都会注意到一朵巨大的银色“四叶草”,这就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这里堪称中国乃至全球会展业的“超级航母”。2018年起,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为载体,四届进博会成功举办,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2700亿美元。
今年1月份,以嘉定新城上海联影医疗产业化示范基地二期为代表的五个新城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千亿元。五个新城建设序幕就此拉开,将成为上海的全新增长极。
在大手笔布局之下,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特殊功能加速孕育,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迭出。2021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达4.32万亿元;口岸货物贸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
构筑新优势
上海张江“科学之门”双子塔重大工程工地建设热火朝天,一座座未来地标正拔地而起。作为上海科创中心核心区和国家级科技高地,张江科学城集聚了一批大科学设施、科学平台和一流创新型院所。当人们走进上海张江科学城展厅,无不被“鹦鹉螺”形状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释放的“能量”所震撼,其中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能把10个太阳到地球的辐射功率汇聚于一根头发丝”,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能还原宇宙大爆炸场景”。
有介子之微,也有国之重器。C919大型客机、量子计算机、北斗导航系统、“天问”“天和”“天舟”“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这些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背后都蕴含着上海科技力量。上海积极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3家在沪国家实验室和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发展。
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说,上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为主攻方向,依靠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方面,上海已制定并正在落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在沪国家实验室建设顺利推进,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开工建设,张江科学城完成扩区;在电子信息、精准时空定位、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等领域,上海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开展了一批技术验证与应用示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截至2021年底,在沪两院院士共有185人。上海已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支撑的层次分明、各有侧重、较为完整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奋楫者先,勇为者成。上海处处涌动着先行者的志气、排头兵的心气、创业者的朝气。
凝聚新动力
穿过上海杨高路标志性的“海鸥门”,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出现在眼前。“一个‘闯’、一个‘试’,让深水区改革的方向豁然开朗。”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注册三科科长王连凤说,随着商事登记改革的不断推进,注册效率越来越高。
上海自贸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播撒的改革“良种”持续迎来好收成:2021年,上海日均新设企业1800余户,千人拥有企业数居全国首位,诞生3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如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播下的“种子”,已在20多个省份的自贸试验区茁壮成长,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上海汇聚全球之“智”,持续生成澎湃的发展新动力。从上海临港出发,驱车驶过东海大桥,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跃入眼帘,码头前沿红白相间的巨型桥吊设备列成一列;近看,码头作业几乎“空无一人”,现代化桥吊、轨道吊自行挥动巨臂,没有驾驶室的自动导引小车(AGV)载着集装箱来回穿梭。数据显示,2021年,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2281.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8%。其中,洋山四期年吞吐量首破57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5.7%。今年,洋山四期将再增加两台桥吊设备,年吞吐能力预计能达到630万标准箱。
记者在上汽集团采访时注意到,上汽创新转型的步伐正在提速,以“七大技术底座”为代表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成型,将为上汽在新赛道竞争中不断跑出“加速度”奠定深厚实力。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表示,今后,上汽还将继续保持战略创新的定力,加大投入、加紧突破,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扫码机的嘀嘀声,“南汇8424”西瓜这一上海市民的夏日标配被妥帖打包,等待着“黄骑士”将它送上市民的餐桌。6月份,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在“大上海保卫战”之后,市民们对“黄骑士”分外亲切。美团副总裁、美团(上海)党委书记毛方表示,作为扎根上海的科技零售企业,美团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整合,在沪积极布局即时零售、移动出行、金融科技等创新业务,吸引更多人才在沪就业、发展,为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持续贡献力量。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上海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中一路向前! (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李 景)
来源: 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