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四种艺术手段和五种技术(戏曲创作随谈六)

戏曲的头与结尾是和一出戏有机的连成一体的。一出戏的成功与否,是和戏的开头与结尾分不开的。这里说说几种形式。

戏曲的四种艺术手段和五种技术(戏曲创作随谈六)(1)

(1)开门见山:这种戏曲的开头一般是剧中人物的开场白。它可介绍戏里将要发生的事件,时间与地点,这种也可称自报家门。且看《胭脂》戏中第一场,戏里第一个人物卞三出场时,卞三自报家门说:“卞三我祖传中医名气大,老伴早年归天去,为我留下个女娃娃。”卞三这一开门见山的介绍,把家里的人物,家境都说个清楚,

再看京剧《闯王旗》的开场,戏一开场,就由一群义军齐声唱出潼关南源的战势,这种开门见山,自报家门的写作手法,为戏里的情节与冲突做了积极的铺垫。

(2)引人入胜:为了突出矛盾,先把戏中景物做了罗列,然后再引出主要事件,越剧《报童之歌》的开场,先用幕内歌把当时重庆那种“云漫漫,雾茫茫”以及中国人民在国难中盼曙光的迫切心情做了描述,然后再由望春与罗九爹的对话,引出剧中主要人物——亮娃,把观众逐引进剧情中。

戏曲的四种艺术手段和五种技术(戏曲创作随谈六)(2)

戏曲的开头不可忽视,而戏曲的结尾更要注意。好的结尾能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这里说说几个结尾。

(1)总结性的结尾:这种手法首先把一出戏做了肯定,如《窦娥冤》的结尾用了“秉鑑持衡廉洁法,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句话点出这场戏的主题。

(2)号召性的结尾:这种结尾一般带有战斗性的,含蓄而带有希望。如《闯王旗》的结尾用了一句“目送黄河东流去,挥鞭遥指洛阳城。”这句话把陷入重重包围的闯王与众将士的处境随口说出,众将士凭着坚强的意志与信念最后还是冲出包围,并且欲将“挥鞭洛阳城。”

《红娘子》戏里结尾:红娘子对众将士命令:“快马加鞭,直投闯王”。从这句话可以想象,红娘子率领士投闯王后,新的战斗又将开始。这种有一定力度又饱含战斗与希望的尾声,一般可称为号召性的结尾。

(3)启发性的结尾:这种结尾最常见。她是根据情节发展或是中心思想,在结尾时向观众提出疑问,启发观众去回味戏里的情节与思想,使观众走出戏院后还满口余香,久久难忘。且看《祥林嫂》,当祥林嫂于年三十冻死在鲁四爷门前的时候,管家老孔却在一片恭喜中关闭了鲁家大门,把一对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门联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真是无声胜有声。剧作者利用这对联揭开了残忍虚伪的书香门第————鲁家。这种写法很能启发观众去回味,去思考,能更好的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