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诊断单(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人这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而恰恰是这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却对剩下的三分之二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无论是人的生长发育还是寿命长短,都与睡眠密切相关。

然而,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国人平均睡眠时长约为6.92小时,拥有深度睡眠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

睡眠障碍的诊断单(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1)

睡眠不足,会让人出现眼睛酸涩、乏力、食欲不振、嗜食咖啡、精神不佳等;长期睡眠不足,则会加重身体的疲惫感,出现记忆力下降、急躁易怒、面色灰黄粗糙、头发干枯脱落、使人发胖等现象。

甚至导致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高血压、心脏病、胃病、糖尿病等多种病症,如此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中医养生名著《养生三要》中说:“安寝乃人生最乐。”

前贤有言:“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人体通过睡眠能够调整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防病治病、强身益寿。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睡眠质量呢?是不是只要睡足了时间就够了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维度来评价自己的睡眠质量呢?

睡眠障碍的诊断单(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2)

01

入睡速度

好的睡眠质量,入睡较快,在10-15分钟即可入睡,一般不超过30分钟;

02

睡眠时长

  • 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10-12小时;
  • 青少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9-10小时;
  • 成年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7-8小时;
  • 老年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5-6小时。

03

深度睡眠

除了需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否拥有充足的深度睡眠也是至关重要。好的睡眠过程中不会频繁醒来,醒后5分钟内又能入睡,不被多梦困扰。

睡眠障碍的诊断单(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3)

04

醒来状态

评价睡眠质量很重要的一点是,第二天醒来后感到解乏、精神饱满,没有嗜睡、乏力等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机体逐渐衰老,睡眠能力也逐渐下降、睡眠变浅、夜间醒来次数增加,再加上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可能无法保证每晚都睡得香甜安稳。

如果第二天精力充沛,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就不必过于纠结睡眠时间不够长或一两晚没睡好的问题。但是如果总是精神不济、神思萎靡、起床困难的话,就一定要好好调养作息,把解决睡眠问题提上重要的日程中。

睡眠障碍的诊断单(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4)

因此,睡眠可以说是养生的第一补药。世界很美好,关键得睡好。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有助于改善睡眠的方法。

01

晚餐不宜过饱

中医讲,“胃不和则不安”。很多人的睡眠不佳与晚餐过饱、过腻、过于辛辣、睡前吃宵夜有很大关系。

这些原因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食滞中焦,胃失和降,从而影响睡眠,导致少眠、多梦,整夜寝睡不宁。

如果不慎多食,可以通过饭后散步、吃些山楂条、揉腹等方法来帮助脾胃运化。

睡眠障碍的诊断单(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5)

02

睡前宜养心

睡前玩手机或者追剧成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放松方式。

但这些电子屏所发出的“蓝光”会严重影响人的睡眠质量,抑制体内褪黑素的分泌,破坏睡眠深度和睡眠结构,使得入睡难、入睡浅。

古代养生家提倡“先睡心,后睡眼”,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心定则五脏安,睡前保持心平气和、心情愉快,才能宁静入眠。

对于现代人来说,晚上睡前不妨提前30-60分钟,关闭电灯、电脑、手机,拉上窗帘,上床酝酿情绪,给心神一段慢慢沉静下来的时间,能让睡眠更安稳。

也可以佩戴眼罩,静心品闻药香,放松身心,舒缓紧张情绪,关键可以做到「被迫」远离用眼看电子产品。

睡眠障碍的诊断单(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6)

03

睡前运动

如今,大部分的工作更多的是脑力劳动,加之疫情大家居家办公,让本就不算多的运动量变得岌岌可危。所以有些朋友,尤其是年轻人,睡前特别容易亢奋,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似的。

家里有宠物尤其是猫猫的朋友也许很有体会,如果猫咪会有夜晚“跑酷”的话,一般在睡前逗他玩耍,玩累了也就能早点休息安睡了。

人也是一样,但又不太一样。晚上其实不宜运动扰阳,尤其是夜跑,夜晚大汗淋漓地运动都是有害身体健康的。

但是如果真的“憋得慌”,我们推荐可以做做“小运动”。既可以有一定消耗,又不是过分扰阳,还有注意调养身心。

04

睡前泡脚

苏轼在一首名字特别长的诗里写到:“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明朝门外泥一尺,始悟三更雨如许。”

睡前泡脚,倒头就着,睡得好香,连钟鼓、下大雨的响声都没听到。还说:“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意思呢就是说泡脚的功效,起初不觉得特别明显,但是一定要坚持,先泡它100天,功不唐捐,比起吃药,效果要好100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