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古来难(三年东北求学路)

#历史回眸# #历史杂谈# #历史天窗# #历史# #历史故事#

在1946年与美国记者李勃曼的谈话中,周恩来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 周恩来随着伯父到东北读书求学的时间是1910年到1913年,正是12岁到15岁的少年时期,先是在铁岭的银冈书院读初级小学,后入当时奉天府新建的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正是在东北这三年的求学,让少年周恩来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是他一生转折的关键。

求学之路古来难(三年东北求学路)(1)

  • 在东北的三年,正是中国清末民初风起云涌的时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落后的中国备受不平等条约的欺辱,有识之士学习外来的先进性,不断斗争探索出路;少年的周恩来经历了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和国内辛亥革命的爆发,新旧思潮的交织冲击着他幼小的心灵,也让他深深思虑着国家和人民的出路。

求学之路古来难(三年东北求学路)(2)

  • 苦难的经历能让少年人早成熟,多灾多难的国家更让有识者忧愁和上进。在东北三年的求学期间,少年周恩来都努力上进,各学科学业优秀,深得教师的好评。特别是他写的《在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充分显示了他的非凡所学,文中“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提出了对于学校教育教与学目的是为国塑才、使国富强,在后文也提出了把教育办好的明确建议。此文深显了少年周恩来的深厚学识,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应,曾有教师的评语是这样的:“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心长语重,机畅神流。”正因如此,此文后被作为甲等范文收录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

求学之路古来难(三年东北求学路)(3)

少年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上课时的教室

  • 也是在东北的三年,少年的周恩来接触到了进步的新思想和革命潮流。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警世录》和《猛回头》、邹容的《革命论》、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这些进步书籍深深影响了少年的周恩来,让他的思考更加深入。曾经三次暑假徒步沈阳城魏家楼子村老先生何殿甲的家中,请求老先生带他到烟龙山日俄战争的战场,讲述日俄战争的事迹和带给当地人民的灾难,更坚定了寻求祖国和民族复兴的道路。

求学之路古来难(三年东北求学路)(4)

少年周恩来和何殿甲先生铜像

  • 三年的东北求学,使得少年的周恩来博学多才,全面发展。由传统的国学经典,到新式的西学东渐,都加以消化吸收,为日后的国外求学、革命历程、大国总理兼外交天才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奠基。寒窗苦读心忧天下,所学皆为国也为民,儒雅风流傲世天下,筑学少年寻梦依然。

求学之路古来难(三年东北求学路)(5)


附录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全文:

最可宝贵、最有价值而又最触动同学诸君之种种感情者,非吾东关模范学校成立第二周年纪念之今日乎?念四小时,一刻千金,拍掌欢呼,全校同庆,亦云盛矣。然余一霎时而怃然,回忆昔日改组成立时,缔造之艰难,气象之萧条,岁时再历,同学旧友,十存六七。抚今追昔,神为伤已。一霎时,余又欣然,睹今日校舍之宏,人才之盛,跄跄济济,肃肃雍雍,珥笔者纪盛事,观光者相劳慰,已足称一时之嘉会也。而一霎时,余更嗒然。夫创之既艰,后难为继。今年今日,进步逾于去年今日;明年今日之进步,未审亦如今年之于去年否也?

嗟呼!负此责任者谁乎?其惟吾校校长、教员诸公已耳,其惟吾校全体诸同学已耳。余深爱此最可宝贵、最有价值之第二次纪念日,即不能不厚望我最可钦佩、最有学识之校长、教员诸公,更不能不厚责我最可危险、最有成就之全校诸同学也。

吾校司教育之诸公乎!诸公为国家造人才,当殚其聪明,尽其才力。求整顿宜重实际,务外观先察内容,勿自隳行检,以失人则效;勿铺张粉饰,以博我名誉;更勿投身政界党会,谋利营私,以纷扰其心志,而日事敷衍。校长为学生择良教材,教习为学生谋深造就,守师严道尊之旨,除嚣张浮躁之习。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教育美满,校风纯正,则此纪念日乃可因之而永久。由第二周年,以至第三周年,而达于无穷期之周年者,实赖我司教育诸公之热心维持而已矣。

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书籍,各种科学,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劘?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一物不知,学者之耻。同学其博学乎?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同学其审问乎?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差以毫厘,谬之千里。同学其慎思而明辨乎?学矣,问矣,思辨矣,而犹或浅尝辄止,见异思迁,躐等以求进,自是而非人焉。吾恐同学之智识亦无由新,道德亦无由固,而欲丛人才、蔚国器,难矣。如是,则书不将虚此读,业不将虚此习,师不将虚此教诲,友不将虚此切磋,吾模范学校不将虚此造就,而两周年之光阴不又将虚此度过也哉!惟望吾全校诸同学惕然自警而已矣!

余于此纪念日中抒此谬妄,其以前所云者,为吾校司教育诸公望;其以后所云者,为同学诸人勉。韪我罪我,所弗计也。然而去年今日往矣;今年今日,未往而已往矣;明年今日,他年今日,余将拭目而观吾东关之模范学校,更观吾全校同学之学生。

我是大金杂谈,喜欢就关注我,一起学习进步。(文中图片转载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