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哪天贴对子(你家年味够浓么)
临近春节,大家见面打招呼,都少不了这句话:“齐了吗?”意思是:年货办齐了没有?要想把年货置办妥当,还真得花点心思。另外,这些天贴的春联被偷光荣,而且还能叫人欠债不还。
韩晓民 | 文
年货是个筐 啥都往里装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于是便有了过不完的新年。
中原民间称春节为“年下”,百节年为首,又称“大年下”。春节本指农历正月初一这天,但是,一进入腊月,人们就慌着过年,有这样的顺口溜:“腊八祭灶,年下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破毡帽。”所以有“进了腊月就是年”的说法。正月初五,称“破五”,过了初五,年该过完了吧?但是,年意未尽,不几天就是灯节,热闹得不亚于过年,所以,又有“不出十五还是年”的说法。
对联纸是红色,墨多用黑色或金色。如果年内有亲人去世,要么不贴春联,要么用蓝纸、黑字。
旧时,对联多为手写,临近春节,便有人在集市上支摊书写对联出售。而在乡下,大多数人自备红纸,在家里裁剪好,求村上的私塾先生写。乡里乡亲的,一般不提什么“润笔费”。
贴对联时,首先要分清上下联,面向门口,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贴在门楣正中。对联不能贴歪,讲究的人家,对联的上端应略低于门楣,称“留有余地”。大门口、屋门口、耳房门口,只要有门的地方,都要贴上对联。
贴对联多用稀饭或浆糊,粘得越牢越好,但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尤其是贴在大门口的对联,还没粘牢,便结了冰,很容易揭下来。有些懒人或穷汉,自己不安置对联,专偷别人刚贴上的对联,俗称“揭对子”。遇见这种情况,主家往往不予追究,这说明自家的对联写得好,再贴一幅就是了。
贴完春联,还要贴春条。春条多为四字,里里外外都可以贴,但春条的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乱贴。在灶台旁贴“小心灯火”,在床头边贴“身卧福地”,在鸡窝上贴“鸡鸭成群”,在猪圈里贴“六畜兴旺”,在牛槽上贴“槽头兴旺”,在车子上贴“日行千里”,在水缸或井台上贴“川流不息”,在粮囤上贴“五谷丰登”,在升、斗上贴“日进斗金”,在院墙上贴“满园春光”,在大门外的树上贴“出门见喜”。
迎春接福,张贴“福”字,也是由来已久的习俗。据说姜子牙封神时,封其妻“穷神”,而且说,除了有“福”字的地方,你哪里都可以去。谁愿意把“穷神”留在家里?于是,人们把“福”字写在木牌上到处悬挂。因写在木牌上,称“春牌”,后来写在红纸上,称“吉利贴”。小一些的吉利贴,贴在盆盆罐罐、桌椅箱柜上,大一些的则贴在门心里、墙壁上。
许多人故意把“福”倒着贴,意为“福到”,这也是有故事的。传说,皇上说要驾临一大臣家,这位大臣很聪明,故意把大门上“福”字倒着贴,皇帝一看说:福倒了!大臣急忙跪下说:谢谢皇上赐福,不知您赐的什么福到了?皇上醒过神来,方悟上当,君无戏言,只好给这位大臣加官一级。故事流传到民间,人们纷纷效仿,倒贴“福”字,以祈“福到”。
除春联、春条、“福”字外,还有年画。《据三教搜神大全》记载:李世民久病不愈,夜里常见寝殿外有鬼魅出没,他把这件事告诉群臣,秦琼和尉迟恭主动请命,为李世民守门,鬼魅便不敢现身。李世民怜惜二将夜夜守护,便命画匠把两员大将画在门上,效果同样很好。
这件事传到民间,便有了“门神”年画,随着社会发展和印刷术的兴起,年画越来越完美,色彩更加鲜艳,而且门神的队伍也不断壮大,除武门神,还增加了文门神、祈福门神等。
门框贴春联,门心贴门神,是民间最流行的搭配方式。旧时的大门和屋门多为双扇,门神年画多成对出现,而且贴的时候要让两尊门神对面而立,否则就成了“反贴门神——不对脸”。
究竟哪一天贴春联和门神?除“二十八,贴嘎嘎”的年俗之外,还有“二十九、贴门口,年三十、贴门齐”的说法,也就是说,从二十八到年三十期间,什么时候贴都行,但不能早于或晚于这个时间段。旧时,年末讨债,那些借了债而无力偿还的人家,二十八这天,早早地把春联贴上,债主一看,人家已经安置过年了,便不好意思张口讨债。
作者简介:韩晓民,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员,专栏作家,许昌市民协副主席,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现供职于许昌县政协文史委,主编《许昌县文史资料》。
(内容编辑:张涵 图片来源: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如需转载,请微博私信“豫记”或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