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弃的塑料垃圾都去哪了(垃圾到底怎么扔)
用完的湿纸巾、舔了一大半的棒棒糖、吃了几口的粽子……站在分类垃圾桶前,却不知该把垃圾扔在哪儿,这是不是你也时常遇到的难题?对此,本市有3个11岁小学生出了个小点子:每一个生产厂是否能在产品包装上标注所属垃圾类别,既让消费者有章可循,也有助于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提出这个倡议的,是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顾欣宇、戴子程和卢祈安。为了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发现问题,展开思考,该校成立了“蓬莱小镇研究院”。从去年暑假起,三个小伙伴在“绿色光年”环保组织倪欢老师的带领下组成了“保护绿色小分队”,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垃圾分类小调研。令校长余祯惊喜的是,这两天,孩子们捧出了一本90多页的手绘版研究报告《垃圾不流浪》,有数据、有分析、有插图,记录下他们的调查足迹和思考体悟。
手绘版研究报告《垃圾不流浪》
“从去年起,学校就配备了宣传海报还有墙面游戏,也放置了分类垃圾桶,我们的居住小区,是不是也和学校一样呢?居民们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能够认认真真地把每一种垃圾都放在合适的地方?”孩子们告诉记者,受到校园环境的启发,他们决定到身边去走一走,看一看。于是,每一个假期,自家小区的居民楼和废品回收站成了几个孩子和爸爸妈妈去的最多的地方。他们的采访对象除了居民、废品回收站管理人员,还包括了路边的拾荒者。报纸、纸板箱、易拉罐、塑料袋、废玻璃……几次走访下来,每一种物品的回收价格甚至价格走势,几个孩子都了如指掌。
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除了塑料桶型包装外,无论是废品回收站还是拾荒者,他们眼中最不待见的垃圾,竟然是孩子们喜欢的乳制品的外包装。除了塑料桶装的乳制品包装外,出于成本考虑,其他样式的牛奶盒、酸奶盒等总是被嫌弃。
在老师协助下,“绿色环保小分队”利用学校公众号对全校1200多名学生和老师、家长,开展了乳制品日常使用和包装回收调研。与此同时,他们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并在旅途中发现国外一些好的做法。他们发现,在日本,每家每户都会将包装压扁、清洗后再扔入垃圾桶,免去垃圾回收的后顾之忧,有趣的是,将接缝处打开时,包装盒上的一盒小字还会“卖萌”,道一句“谢谢你把我打开,细心收拾好”或者“谢谢你为回收资源做的努力”,让人心情愉悦。在新西兰,人们可以把空的饮料包装放入“生态箱”和“生态袋”,装满了由专人送到回收站。
近一年的探索,让几个孩子从看到垃圾桶退避三舍的“小菜鸟”成为了对垃圾分类如数家珍的“小达人”。他们也从调查中获得启发,提出倡议,“如果所有生产商在生产时就在外包装上标注垃圾的种类,就能让大家一目了然,也让垃圾少走‘弯路’!”与此同时,他们还设计了四款可爱的回收表情包——在利乐包乳制品的外包装底部标上代表可回收的蓝点点,在吸管上则标注代表干垃圾的黑点点,干垃圾是黑点点,湿垃圾则是橙点点。孩子也想告诉生产厂家的叔叔阿姨,“我们作为小小消费者也一定全力配合,在让自己变得强壮的同时,也让我们生活的地球变得更强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