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亚伯拉罕与罗德的区别(羊皮书中的仁学)
《塔木德》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一扇必经大门。
《塔木德》早已成了犹太人真正的衣钵。到处流浪的犹太人,随身携带着这本书,以此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犹太人成功的秘密就隐藏在《塔木德》之中。《塔木德》奉为行为处世的指南,强大的行动力是《塔木德》的核心思想。
在整个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对《塔木德》的研究非常活跃。时至今日,犹太教正统派仍然认为,载于《塔木德》的律法乃出于”神”的启示,对这部律法集的诠释和补充工作仍在继续。
《塔木德》是犹太人继《圣经·旧约》后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又称犹太人智慧羊皮书,是揭开犹太人超凡智慧大门的钥匙。从《塔木德》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影子。
(一)敢地面对苦难:苦难出真知(难而后得)
难而后得
公元70年,犹太民族的圣殿被毁后,一代又一代的犹太先哲为了生存和民族的延续,持续不懈地向其人民宣讲和阐释《旧约》的前五章,试图让人民不忘“上帝的律法”。这些通过口头讲述的内容汇编成集后,被称为“口传圣经”或《塔木德》。
犹太民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她的历史也是一个奋斗史。这个民族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不算太大的民族,在十分恶劣的竞争环境下,在经历了历史的无数次巨大苦难的洗礼之后,这个民族并不象很多比她更强大、人数更多的民族那样,灭亡了,而是存续下来,保持自己民族的谱系。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民族能做到这一点,一个是犹太民族,另一个就是中华民族,到目前为止,中国人还能找到孔子的八十几代孙,将自己的祖先追溯到春秋、秦汉。
中华民族的延续性很大的原因是在一开始就确立了汉族一家独大的格局,种族的延续在任何的朝代更替中,在任何的苦难中都没有成为危机,孟子在他那个年代就发现,“只有夏变夷,没有夷变夏的”。
而犹太民族则显得困难得多,在中东与埃及的历史长河中,种族的灭绝是常态,比希伯来人更强大的亚述人等都灭亡了,而延续是极少的例外,因为那儿没有天险、没有关隘,到处是平原,一个民族怎么可能保持数千年的强盛。
确实,犹太人成立的以色列国有着长达上千年的亡国史,没有了国家,只能寄存在别的民族的统治之下,甚至受到别的民族的欺压。
犹太人在历史上曾遭到很多国家的镇压、排挤,甚至是清洗。最近的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被纳粹德国的清洗,这在我们很多人的记忆中还是很清晰的。这么一个经历了苦难的民族,为什么会存续下来呢?
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共同的信仰将他们凝聚在了一起。正如《圣经》所言,一群信仰纯正、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强大行动力的人可以建造通向天堂的通天塔(巴别塔)。
苦难出真知
同时,《塔木德》也指出,风险越大,获益越多。《塔木德》上说:“在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才能找到最美的钻石。”透过黑暗,看到光明。
《塔木德》中,有这么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所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要能够承受所发生的事情。《塔木德》上说:“要承受发生的事情,要忍耐贫穷带来的变故。”“什么是失败!”一位犹太拉比说,“不是别的,失败只是走上较高地位的第一台阶。”
依靠忍耐度过困难时期。《塔木德》说:“失去金钱,只是失掉半个人生;但是失去勇气,则一切都失掉了。”性格要像“萨布拉斯”。人们往往用“萨布拉斯”来形容犹太人。
“萨布拉斯”即仙人掌果的意思,用这种外表坚硬带刺,但内心相当甜蜜的仙人掌果来形容犹太人的性格。
希伯来语中有两句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在《塔木德》中也反复出现,这就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永不丧失生活的信心。《塔木德》中非常强调“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智慧引导做事:人与神的媒介
智慧地活着
《塔木德》上说:“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决定正确决策和行动的是明智。《塔木德》说:“理智是神和人之间的一个媒介。”
“礼貌是一切美德的起源;忠诚是它们的原则;明智则是它们的条件。”
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 《塔木德》上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把能砸碎障碍的石头当作钥匙。《塔木德》上的一句着名的格言是:“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越是“不可能的”事做起来越顺当。
《塔木德》上说:“世间的事非常奇怪,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越顺当。”巧妙地解决交织着矛盾的问题。
《塔木德》上说:“知道什么问题最好不回答,也是一种智慧。”诱使对方产生错误的“想像”。《塔木德》上说:“尽量不要说谎;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说实话。”
(三)建立正确的认识:好学与立志是很重要。
(1)好学很重要。《塔木德》说,“学习以致精密,精密以致热忱,热忱以致清洁,清洁以致节制,节制以致纯净,纯净以致脱俗,脱俗以致谦谨,谦谨以致避罪,避罪以致神圣,神圣以致神思,神思以致永生。”
“教师是学生生活中地位最高的人,配得上比父母更高的荣誉。”[5]“如果你年轻是没有积累智慧,老了又怎会变得聪明?合理的判断凝于白首,忠告出自老人;聪明智慧存于老人,真知灼见来自学者。”
(2)学习方法很重要。《塔木德》说,“用适用孩子的方法培养孩子。教孩子要教他能懂的东西。”
“教师午夜即起,日间上课,教学期间斋戒,食无节制,都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做会损害教师的健康,在教学中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六岁学习《圣经》,十岁时学习《密西拿》,十三岁履行戒律,十五岁学习《塔木德》,十八岁谈恋爱,二十岁谋生,三十岁进入盛年,四十岁顿悟,五十岁深思,六十岁进入老年,七十岁两鬓斑白,八十岁是非凡的恩赐,九十岁年衰而弓背,百岁虽生犹死。”
(3)向所有人学习。《塔木德》说,“谁是智者?向所有人学习的人。”
(4)正念产生正行。《塔木德》说,“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而没有知识的人拥有什么?人一旦掌握了知识,他还缺少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知识,那他拥有什么?”
《塔木德》这些思想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相近,甚至是相同的表达方式。
(四)建立正确的财富观。
重视财富
重视财富,《塔木德》上说:“对钱财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
但不迷信财富,《塔木德》说,“与对物质的关心相比,人应该更关心精神方面的东西,但是,他人的物质利益则属于自己精神方面的东西,要像 关心精神方面的东西一样予以关心。”
精神之关注,自我发展之关心,自我心灵之成长,要远远优于物质与财富的关注,这和孔子讲的“道之不得,才是我真正的担心”是一样的。
真正的富有
“谁富有?为自己的一切而感到快乐的人。穷困本身并不是美德,清心寡欲和享乐主义都是有害的。故意逃避快乐和物质上的幸福,同样是有罪的。在神圣的上帝面前,没有悲伤。”
关注精神并不否定财富与尊贵,并不否定世俗的追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只是这种追求和获得是自我发展的副产品,将所有的关注投向富与贵是对人的发展的无视,甚至是亵渎。
(五)学习和独立思考:教育和宗教一样神圣
坚持学习
坚持学习才不会在人生之途迷失。《塔木德》说:“对于犹太人,学习是一生的课题。”教育和宗教一样神圣。《塔木德》指出:“教育和宗教一样神圣。”
独立思考
《塔木德》指出,独立思想是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四十岁顿悟,五十岁深思”,这些人生的必经阶段必须是通过独立思考才能取得。
《塔木德》有句形象的话来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上帝认为,‘不先征求社会的意见,我们不能为大众任命统治者’。”这个世界的统治者是大众思考、抉择的结果,是社会公众意见的结果,”神”并不会强行设立或是任命。正是因为命运是自己塑造的,独立思考才显得那么重要和神圣。
立志
这也是为什么孔子会说“道听而涂说,鲜矣德”,“学而不思则罔”,“君子有九思”。独立、正确地思考才能开户智慧之门,寻求正确、睿智的生存方式。
用仁学来解释经典,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仁学的强大解释力,同时,也可以丰富仁学的内涵。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仁学的内涵,敬请加入视频慕课《论语启蒙:论语的法典化解读》,或参考《仁者无敌:仁的力量——大变动社会的生存之道》(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