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墙(兄弟阋于墙)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里的第一篇在这篇文章中,以善恶来分,武姜,郑庄公以及共叔段都谈不上什么好人,都有错误国主的家事便是国事,于是值得在《春秋》中记上一笔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这里面有着极强的代入感,每个读过的人不自觉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兄弟阋于墙,后世屡见不鲜,当然独生子女除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兄弟阋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兄弟阋墙(兄弟阋于墙)

兄弟阋墙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里的第一篇。在这篇文章中,以善恶来分,武姜,郑庄公以及共叔段都谈不上什么好人,都有错误。国主的家事便是国事,于是值得在《春秋》中记上一笔。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这里面有着极强的代入感,每个读过的人不自觉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兄弟阋于墙,后世屡见不鲜,当然独生子女除外。

像扶苏,杨勇,建成读之,就要想想自己有没有郑庄公的手段,弟弟们有没有段那样蠢。像胡亥、杨广,李二读之,便会反其道而行之,骤然攻之,以绝后患。这样的家事都是足以影响国家命运的大事,多有大臣出于公心劝阻。可这本质上毕竟是家事,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样的大臣多劝不出什么,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如今二胎,三胎放开,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多数家庭有所积蓄,兄弟姐妹之间的事越来越多,也越复杂,旁人不好评判,也插不了手。看似不和,各有过错,能分辨是非,可最后人家自有和解之时,史家都难去评价,更何况当事者。那么,这类的问题就无解了吗?

其实,完全可以把自己代入到郑庄公的角色之中,去分析他的作为,吸取他的得失,在处理这类家庭事物中或有启发。他作为兄长,在传统兄弟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即使在现代,兄长之于弟弟都有天然的优势。他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公,母亲总是偏向弟弟侵占他的利益。

表面上看,郑庄公无所作为,任段自取灭亡,可实际上,他始终是以一种防范敌人的心态去对待弟弟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既不体谅父母,也不照顾规劝弟弟,因此在看重孝悌的古代,他的评价并不高。在现代社会呢,这就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母亲无缘无故地讨厌,弟弟的贪得无厌,这都足以让一个正常人心寒。可如此任其发展,就对了吗?

显然不是,在处理此类事时,兄长要尽到兄长的责任,要开诚布公地和母亲与弟弟谈一谈,每一个人都要作一下检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学习中认识到问题所在,鼓励大家改正错误。如果还执迷不悟,不妨让他们吃一些苦头,但不应任其发展,无所作为。

当然,郑庄公的作为还有可取之处,毕竟问题的根源不在他,他可以努力去解决,若真的解决不了,在关键时刻,当然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争与不争的尺度把握考验着每个兄长的能力。

从长远来看,兄弟和睦才能赢得更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的一念之间,兄弟之间往往很是无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