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的国宝(指尖上的国宝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狗,是世界上最早被驯养的动物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已经将狼驯为狗,作为狩猎工具。到了新石器时代,养狗趋于普遍。到了汉代,由于受丧葬习俗的影响,陶狗常常被人们当作随葬品使用。
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的汉灰陶狗,长28厘米,宽13厘米,高28厘米,重3.55千克,2010年出土于平顶山郏县西狮王寺墓群。陶狗泥质灰陶,呈站立状,体魄肥壮。双耳竖立,两眼圆睁,张口露齿,昂首远望,颈部粗壮高挺,身体肥硕,颈部外侧有一个凸出的半圆形穿孔,前肢直伸,后肢微曲,尾巴上卷形成一个半圆形穿孔,保持着狗看守门庭时的警觉姿态,栩栩如生。
古代匠人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高超的技艺准确捕捉狗的眼神、姿态和动作,将鲜活、生动的瞬间定格,使观者从静止的陶狗身上看到了狗的动态表现,其神韵和气势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和感知生命的乐趣。(责任编辑:李悦)
本栏目每周二、周五刊播
指导单位:河南省文物局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
技术支持:北京森泰英睿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四维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设计与制作:王文析、苏一飞、翟超、赵磊、孟云涛、张辽、赵淼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