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1)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2)

——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贵宾接待厅内有一幅巨大的《迎客松》艺术品,画面中松树苍遒有力的躯干,茂密凌厉的松针,以及险峻兀立的危峰,共同见证了几十年来无数次共和国的重要场面及来来往往的各国领导。

这幅作品线条简约而遒劲有力,乍一看像极了明末清初徽州一带的新安画派国画。但仔细一看,这幅“水墨画”居然是立体的,从画面中生长出的迎客松竟是如雕塑一般,由可触摸到的金属构成。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3)

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中的《迎客松》

无独有偶,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中也有一幅巨大的《中华颂》艺术品。远观其如书法作品一般笔风凌厉,整幅作品磅礴大气,书就了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恢弘赞歌。走近一看才能发现,这幅“书法作品”也是一幅立体的艺术品,同样由一段段焊接起来的金属构成。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4)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中的《中华颂》

这两幅巧夺天工的作品正是由明末清初流传至今的一项工艺——铁画所制成的作品。巧的是,这两幅作品分别在1959年和2009年作为我国建国10周年和60周年的纪念献礼被送到北京。

而它们的作者分别叫做储炎庆和储金霞,是一对来自安徽芜湖的父女。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5)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储金霞

芜湖铁画自明末清初流传至今已有300余年,本是一项在芜湖人尽皆知的技艺。然而在二十世纪初,由于战乱连年,民不聊生,芜湖铁画传人们先后离世而无人继承衣钵,这项技艺一度陷入濒临失传的境地。

而储炎庆,则在阴错阳差之中成为了让这项技艺保存下来的关键人物。

年轻时的储炎庆,只是一个铁匠铺中的小铁匠,每日跟随当地一位姓沈的老板锤锤打打,做些日常用的铁制器具。而有一日,他见到一位传教士来到铁匠铺中,买走了老板不知从何处取出的四副铁画。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6)

一代铁画宗师 储炎庆

年轻的他第一次见到用铁竟然也能做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不由得心神向往。然而铁匠铺老板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古板思想,令他根本学不到这门神秘的技艺。

眼看着芜湖铁画这门珍贵技艺就要断根在膝下无儿的铁匠铺老板手中,储炎庆狠下心来,每天晚上强撑着睡意趴在自己住的阁楼上偷看老板制作铁画,白天就偷偷拿着打铁的边角料琢磨着这项工艺的实际操作。“偷师学艺”习得了铁画的制作工艺。

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想要复兴芜湖铁画,才发现整个芜湖的铁画传承,只剩下储炎庆这支“独苗”。而经历过铁画传承生死关头的储炎庆,自然是不想重蹈铁匠铺老板的覆辙。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储炎庆穷尽一生探究,进行铁画的创作。并培养出了他的女儿储金霞在内的一众铁画人才。被誉为芜湖铁画的一代宗师。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7)

正在授徒的储炎庆

芜湖铁画的制作,要历经设计图稿、分部制作、各部焊接、防锈处理及最终的定框装裱五大步骤。

芜湖铁画的画稿多借鉴新安画派的画作,因为其简洁凝练的画面,特别适合铁画的表现形式。因此芜湖铁画的匠人们也都比较熟悉中国画,提起毛笔信手拈来就是一幅简练的中国画风底稿。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8)

设计画稿

而铁画的制作显然不可能是一阵幅画作整体一起打出来的,画面要合理切割成几个部分,每部分一点点慢慢打造出来。

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最关键的打铁的过程。这不仅对制作者艺术上的造诣有所要求,更需要打铁技艺及体力上的支撑。

在储炎庆那个年代,匠人们只能使用红炉来将烧得火红的铁打成需要的模样进行制作,创作环境十分艰苦。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9)

使用红炉制作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十分辛苦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铁画行业发展出匠人们自制的电焊机。这才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红炉,让匠人们从高温作业环境下解脱出来。

电焊机的脚踏板改装自缝纫机,通过脚踏控制机器与铁料的接触跟放电,电能转化成的热能可以让材料在几秒钟之内内达到适合锤炼的高温,十分方便。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10)

相比之下利用电焊机进行加温就方便许多

但电焊机也只适合于中小型铁料的制作,假如要用到大块的铁料,还是需要使用传统的红炉来全面加热后进行制作。尽管有了许多方便的现代化工具,打铁依旧是一项考验体力的活。

而储金霞作为储炎庆大师的女儿,几十年来的打铁生涯练就了她过人的技艺,但也给她带来了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和好几处不小心被烫出的伤疤。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11)

锤炼的过程让一旁看着的记者都有些胆战心惊

接下来还要根据画稿将各部分焊接起来,再经过防锈处理,才可以进行最终的装裱。

二十世纪初铁画技艺濒临失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防锈技术的落后。由于古时并没有防锈这一道工序,铁画作品经过在空气中十来年的氧化锈蚀基本就面目全非了,所以一旦技艺失传,后人也根本无法从前人的作品中复原制作工艺。

储金霞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与海军部队一起历时三年研制出极先进的防锈技术,覆盖在铁画作品上不仅不会覆盖掉雕刀的刻痕,还能让铁画的保存时间得到极大的延长。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12)

将焊接好后的铁画部件进行防锈处理

最后的装裱部分在铁画制作中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铁画界有“三分做,七分裱”一说,足见装裱得好坏对铁画成品效果的影响之大。

特别是在大型铁画的装裱上,各部件摆放的位置,空间的合理分配及各部分的相互搭配都要充分考虑到,十分考验匠人的艺术造诣。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13)

铁画装裱

到了储金霞这一代,芜湖铁画的技艺在被完整传承下来的同时,也进行了很多改进与发展。

储金霞经常研究铁画的由来——新安画派的画作。由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理念中她开始思考,表现国画立体画面的铁画是否也能突破一成不变的黑色呢?由此她独创了一门淬火技术,通过抓住铁料颜色变化的一瞬间,让其可以呈现出蓝色、绿色、灰色、咖啡色和黑色五种色调。这使得芜湖铁画的表现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14)

储金霞作品《鸡趣》

作为现在的芜湖铁画第六代传人,储金霞的人生已经跟铁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对于她来说,铁画给她带来的,既有无数的荣誉和使命,又有着不为人知的一段辛酸。

16岁那年,从小喜欢唱黄梅戏的她一听到戏剧学院到芜湖招生,马上就去应招了。然而严厉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一顿训斥之后将她领回了家,让她跟着父亲与师兄们开始学习铁画。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15)

跟着师兄们学习铁画的储金霞(右一)

豆蔻年华怀揣着演员梦的少女,却在父亲的威逼之下每天围着大围裙,天天锤着煤炭,帮忙拉着拉风箱。每天鼻子是黑的,脸上是黑的,手上也是黑的,在那样的环境中呆久了甚至回到家吐出来的痰也都是黑的。这对十几岁的储金霞来说,难道不残酷吗?

万念俱灰的储金霞为此与父亲冷战了两年,每夜到家便以泪洗脸。直到后来,打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件作品,赢得父亲的第一次赞赏,慢慢地喜欢上这门工艺,也渐渐与父亲的关系缓和下来,开始明白父亲的难处与苦心。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16)

储金霞与父亲储炎庆

时至今日,70多岁高龄的储金霞已培养出一大批传承人,而她的女儿储莅文也是凭着自身的喜好学习铁画,成为了新一代的铁画女匠人。

曾经不管是与父亲冷战时多么痛苦的经历,或是看到严厉的父亲终于露出赞许的微笑时心中的欣喜,都已经随时间远去。

只希望这位芜湖的女铁匠,这段芜湖铁画的传奇历史,能永永远远地被记住,这门几经风雨的技艺能世世代代被传承下去。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17)

储金霞作品《松鹰图》

资料来源:

央视节目《探索发现:手艺第四季——铁骨柔情》

CCTV4节目《流行无限》储金霞篇

全国最厉害最年轻的铁匠(这位年过七旬的女铁匠)(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