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好潇洒(山上的生活)
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如果说海州湾是黄海之神美丽的耳廊,连云港就是这耳垂上熠熠生光的一只耳环。这座苏北名城,北接鲁南,有一组东西排列的山峦,象鲁中山区送来的一条豆腐,被天帝挥刀截为三块,西为锦屏山,中为上云台,东为下云台。发源于沂蒙山区的沂河与沭河,也象姑娘恋着小伙一样,挽着沂蒙山的手臂走来,在连云港接了个吻,投入大海的怀抱。
上云台山被旅游部门称为“花果山”,最高处海拔六百多米,是江苏省第一高峰。这样的山,从海拔三、四米的平地拔地而起,自然显得高耸入云。车子在绿树浓荫覆盖着的山峰间盘来绕去,一路爬升,带我们去寻找历史的遗迹。山间有一些洞,传说为宋江部队的“藏兵洞”。云台山最高处是玉女峰,站在山巅举目四望,可以感受山海间的宏大气象。峰头有一群猴子爬上爬下,一秒都不安分,让你想象到孙悟空的形象。
现在连云港的最繁华的新浦区主要在上云台山北侧,与大海相连的连云区在下云台山脚。最能体现连云港历史神韵的还是位于锦屏山下的海州区,这里是古海州的州治,到处都有历史的影子。和新城区相比,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和如潮的人流,反倒多了许多古雅的气息:十字路口精美的雕塑告诉你,千古一帝蠃政把这里视作秦朝的东门;街道一侧古老的钟鼓楼,传递着历史发来的咯咯响亮;标为州城南大门的朐阳门高高耸立在城墙之上,告诉你古人就在城墙围起的街市中生活起居。而最能让你了解北宋知州张叔夜与宋江军作战的地方,却是位于古城西南角的白虎山。
相对于城南遮天拂云的锦屏山,白虎山只是云母屏风下一枚小小的棋子。正是这枚棋子,能够说得清八百年前北宋名臣张叔夜,是怎样和远道而来的宋江军博奕的。山不大,我们顺着山脚转了一遭,近距离地感受它,也只用了几十分钟。这山,真象一只白虎卧在那里,很显威风呢。山脚的石色,有些白亮,难怪叫白虎山。这里奇石很多,或如兽蹲,或如刀劈,或如桃圆,或如壁立。这里一块,那里一屏,摩崖刻写着古代登山的达官显士的名子。最为要紧的一块,记录了张叔夜携一干官员重阳登高的史实,里面有每一位同行者的名子和职务。有学者认为,这次登临的人以武官居多,很可能研究了海州的军事防御。在这次登临后不过数月,宋江的起义军就打到了海州。
站在白虎山最高处的亭子上,一位年过古稀的学者遥指山下一块平地说,那里就是好汉茔。小时候听大人说好汉茔,不知为何物。长大后才了解到,原来那是埋梁山好汉的地方,想当年两军作战,宋江的部队伤亡不小。那些从鲁西南一路走来的军汉的魂魄,无法翻山越岭回到八百里外的家乡,也只能长眠于东海之滨了。
下了白虎山,又登孔望山。日月轮回,沧海桑田。古代的郁州岛早已赶走海水,变成与大陆相连的云台山。孔望山前已没有孔子眼中的海潮拍岸。当年宋江与官军作战的海峡,已经成为眼前的万亩田野。地壳抬升、河泥填海,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自然和岁月的脚步。而这块登高碑却可以让我们穿越八百年时空,与北宋名臣张叔夜握手接近,感受他手心的汗气,倾听他排兵布阵的声音!有人说,宋江军运送物资的十多条大船就停在这里。张叔夜招募千余名死士诱敌到此激战,宋江见海中大船被官军烧毁,副将又被擒,也只得投降了官军。也有人说,当年宋江军的大船是在现在连云港滨海的连岛附近烧毁的。至于孰是孰非,已经很难说得确切,只能是“舟人指点到今疑”。
在东西连岛附近,就可以看到今天的大海了,登高送目,看海天一色,巨舰出航,更有一番滋味。
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郓城中国水浒学会理事,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点号心梦文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