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传习馆开放时间(国际博物馆日一个奇妙夜)

“5·18国际博物馆日”当晚,上海市46家延长开放至9点的博物馆为这个华灯初上的夜晚增添了不少生趣。澎湃新闻(www.thepaper.cm)记者寻访几家夜间开放的博物馆,记录下市民独特的博物馆参观体验和夜间博物馆别样之美。

据《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记者从上海市文广局获悉最新统计,截止夜场结束,全市博物馆参观总人数95355人,去年65877人,增长44.7%。

“5·18国际博物馆日”全天各大博物馆参观人次统计显示,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参观人次7700)、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博物馆)(参观人次7583)、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人次7130)、上海博物馆(参观人次6321)等成为沪上最受欢迎博物馆。

沪剧传习馆开放时间(国际博物馆日一个奇妙夜)(1)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夜景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上海昆虫博物馆在夜间开放时推出“丝之路——抽丝剥茧”活动。

据该博物馆馆长殷海生介绍,很多孩子都养过蚕宝宝,也见过蚕茧,穿过丝绸,但对蚕丝还是不了解,所以设计这个课程互动,让孩子们知道蚕茧通过处理就变成一根根的蚕丝。

沪剧传习馆开放时间(国际博物馆日一个奇妙夜)(2)

上海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抽丝剥茧”活动

夜场活动从晚间6点30开始,参观者带孩子来互动实验室(约30人),由科普部主任黄老师先讲座,主要介绍蚕的一生,如何吐丝,丝的结构,人类与养蚕,然后体验抽丝剥茧的过程。“先将蚕茧放水中烧热,清理出丝头,然后将丝头固定在绞轮上,让孩子手动抽丝,最后可见到蚕茧中的蚕蛹,在抽丝的过程中用手感受蚕丝的光滑。”

这个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孩子们听得很投入,时常惊讶得张大嘴巴。

殷馆长告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记者,这是他们今年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主推的小课程,这个课程主要是进学校的,今天是博物馆日,所以第一次亮相。未来他们还打算和纺织博物馆联手,设计一个《丝绸之路》课程,“我们负责养蚕,成丝,看能不能将自己绞的丝做成一个成品(这是纺织博物馆的强项)。”殷馆长说。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推出“寻找福袋”活动。参观者按照博物馆设计的固定线路进行参观,并沿途寻找博物馆事先藏好的福袋照片。集齐10个里边的6个福袋照片,并拍摄交给展厅志愿者,就有机会随机回答一个问题,答对者可以领取小奖品。

沪剧传习馆开放时间(国际博物馆日一个奇妙夜)(3)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寻找福袋”活动

据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天他们接待了351位参观者,其中有两百余人参与了这项夜场活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参与者以亲子家庭居多。而通过这样活动,也可以让参与者更好的了解国际博物馆日的由来,探索吴淞江流域的历史。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举行了夜游博物馆和游戏通关活动。活动采取预约制,共有12组家庭参与。孩子们穿着统一的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的文创T恤,通过“投壶游戏”、“比手画脚”、“叠石塔”等7个游戏关卡,孩子们通过互相协助完成通关任务。

沪剧传习馆开放时间(国际博物馆日一个奇妙夜)(4)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之夜亲子活动

上海笔墨博物馆

上海笔墨博物馆在博物馆之夜举办了《沧海伊人——刘海粟、夏伊乔伉俪的艺术人生》讲座。主讲人为刘海粟与夏伊乔之女刘蟾。据笔墨博物馆负责人汪凡介绍,昨晚共60位听众出席讲座,几乎占满了整个展厅。与其它场馆以儿童和亲子家庭参与者居多的情形不同,笔墨博物馆的活动吸引的都是年龄层偏大的传统文化爱好者。

沪剧传习馆开放时间(国际博物馆日一个奇妙夜)(5)

上海笔墨博物馆博物馆之夜讲座现场

三山会馆

三山会馆在夜间推出沪剧折子戏市民专场,由上海沪剧院的专业演员为市民演出了 《雷雨·花园会》、《大雷雨·你说我不肯原谅你》、《星星之火·母女会》、《陆雅臣卖娘子·求岳母》等五出折子戏。

沪剧传习馆开放时间(国际博物馆日一个奇妙夜)(6)

三山会馆沪剧折子戏市民专场

晚上7点钟,现场的演艺人员刚刚开嗓,唱腔悠扬。

据三山会馆班先生介绍,折子戏市民专场吸引了不少戏迷,约250人次参加了夜间沪剧观看。此次夜场活动对市民免费开放,不过是需要在文化云app提前预约的,然后现场领票入场。

土山湾博物馆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80年前,中国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在中国西部古丝绸之路沿线采风,意外地发现了哈萨克族民歌,并改编成这首脍炙人口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沪剧传习馆开放时间(国际博物馆日一个奇妙夜)(7)

土山湾博物馆《哈萨克族民歌展演》

昨晚夜场,土山湾博物馆推出了“马背上的歌谣——哈萨克族民歌展演”。活动邀请了著名的音乐方面的专家讲述哈萨克族民歌,并邀请甘肃阿克塞民族歌舞团演员进行歌舞表演。演出曲目包括《在那遥远的地方》、《玛依拉》、《故乡》、《金黄的麦子》、《安慰》等。

民歌在哈萨克族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2011年,哈萨克族民歌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昨晚共计200余名市民出席,沉浸在西北民歌宽广的音域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