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你需要了解的是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朋友送我两本《孙子兵法谋略》忍不住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一直搞不懂孙子为何讲和平反战,而论谋略兵法。君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事实上,《孙子兵法》十三篇,从头到尾都在讲战争,讲打仗,没有一篇讲“反战”。
它的最后两篇,一篇讲火攻,一篇讲间谍。
这两个,一个“残忍”,一个“卑劣”,都没有和平主义所必需的人道精神。
实际上,如果孙武当真是赞赏“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的,就应该再写一篇《不战》或《非战》或《免战》,而且应该放在卷首才对呀?为什么不呢?这些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后来,在“易中天“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读到一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涵义》。作者署名“洛克”,发帖网友为“小园香径长”。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校勘学中的“本校法”,得出一个结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屈”,应该理解为“短缺”或“不足”。这是有道理的。
第一,屈,确实并不一定就是屈服,也可能是短缺、不足、亏欠,比如“理屈词穷”就是。理亏了(理屈),就没话说(词穷)嘛!
第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宾语,是兵,不是人,也不是国。也就是说,并非屈人之国、屈人之人、屈人之君,而是“屈人之兵”。兵,当然可以理解为“军队”,但也可以理解为“军事力量”。
因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应该这样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