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头上为什么有一个月牙(头顶月牙能断阴阳)

在北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清官包拯,直到现在,谈起他人们仍在津津乐道。早些年电视剧《包青天》,中国台湾的演员演得非常棒,在电视剧里出现了包拯审鬼《乌盆记》这样的剧集,在影视剧和一些戏剧作品里,包拯头顶月牙,审尽阴阳之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模样呢?真有月牙吗?他真能审鬼吗?如果不能审鬼,那么戏剧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剧情呢?通过《宋史》和其他史书的记载,我们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包公。

包拯头上为什么有一个月牙(头顶月牙能断阴阳)(1)

从基层干起来的清官

《宋史》里记载,包拯,名叫包希仁,是安徽庐州合肥县人。包拯不是官二代,是从基层一点点干起来的。最开始考取进士后,拜官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知县。但他当时父母都年事已高,他推辞不去就职。没办法,朝廷又给他调了一个离家近的地方,调到和州监税,父母更不愿随行,他便辞官回家奉养双亲。过了几年,双亲相继去世,包拯就在墓旁造屋居住守孝,到守丧期满,仍然徘徊不忍离去,邻里父老曾多次过来劝他结束守丧。过了很久,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调选,从天长知县干起。就这个小芝麻官,包拯干出了名堂。当时有一件轰动一时的案件,让世人对包拯无不佩服。有个小偷割了一户人家的牛舌头,户主来县上诉,包拯说:“只管回去,把牛杀了卖掉。”过后不久又有一人来县报告,说有人私自杀牛,请予处理。包拯对这个人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又反来告他的状?”这个小偷听后十分惊恐,立即服罪了。包拯干得出色,不久就调任到端州知州,升迁为殿中丞。大家知道,端州有一个全国有名的东西,直到现在仍是天下四大名砚,那就是端砚。当时端砚产量不是很高,以前端州的一把手每年都会借上贡的名义,拿着多于上贡量的几十倍去京城赠送给权贵。包拯受不了,一上台就干了一件事,让做砚台的人做足够进贡的数量,多一个不拿,干了一年,没拿一个端砚送人。一年后,又开始一步步升官了。

一辈子都在弹劾别人

包拯头上为什么有一个月牙(头顶月牙能断阴阳)(2)

包拯任监察御史,也开始了弹劾他人的生涯。当时发生了一件事。张尧佐做了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和包拯共同参他升官不当。包拯这一辈子就是不停地在参一些达官贵人,基本上被他参的都被参倒了。但这回张尧佐可没被他参倒。因为他弹劾张尧佐引起了宋仁宗的不满,他被降级了。迁任为瀛州知州,因为儿子死了,包拯请求到闲着没啥事儿的郡任职,于是被改任扬州知州,又迁庐州知州,不久后又升为刑部郎中。因举荐人材失当,包拯受到处分,被降职为兵部员外郎、池州知州。一直在上上下下像坐过山车拟的,但包拯却对官场的浮沉看得很淡,这也是他的优点所在。

数起数落的包拯很快又恢复官职,代理开封知府,升迁右司郎中。包拯在朝治事刚强坚定,贵戚、宦官都有点怕他,因为他一张嘴就不知道是弹劾谁,而且总是切中要害,官员们的行动都有所收敛,一听见他都十分害怕。人们把包拯的笑脸比作黄河变清,非常难得见到。京城的人流传一句话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宋朝有一个规定,凡是来衙门诉讼的人,进门后不能够直行到大堂阶下,显得衙门有威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人们打官司的步伐。包拯改变陈规,打开府中正门,使他们得以直接到堂前陈述是非,老百姓从此很少受达官显贵的欺付。

包拯头上为什么有一个月牙(头顶月牙能断阴阳)(3)

包拯不久又升官了,升迁谏议大夫、权且代理御史大夫。又开始了他漫长的弹劾之路。当时有一名叫张方平的,做三司使时,因为买土豪的财产,包拯上章弹劾,使他罢了官;宋祁接替了张方平,包拯又弹劾他;宋祁被免后,就由包拯暂代三司使。对此欧阳修看不下去了,说:“包拯你这么干,也太过份了?”包拯一听,有点不好意思了,心想这欧阳修说得也不无道理,因此待在家里,以躲避代理三司的命令,但最后还是出来任职了。不久他被调任礼部侍郎,他推辞不受,不久后因患病逝世,终年六十四岁。他死前嘱咐儿女说:“我的后代子孙做了官,若有犯贪污罪的,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不许葬在祖坟中。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可见他真是清正。

小说记载神乎其神

包拯头上为什么有一个月牙(头顶月牙能断阴阳)(4)

正史里记载的包拯就这些内容,那么,后世一直传的包拯头顶月牙,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是如何出现的?包公真是日审阳事夜审阴间事吗?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影视剧和戏剧中,包拯基本都是一个形象,满脸黑如墨,脑门中间有一弯月牙,像是一块突出的肉瘤。其实历史上的包拯并不黑,只不过平时总是板着个脸,看着显得黑罢了。而老百姓所创造的月牙也是没有的,试想一下,谁头上长个月牙,这也太招风了,估计皇帝看见有这样异相的人,还不得直接把他给杀了。包拯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正史中没有任何关于他长相有特殊之处的记载。在影视剧和戏剧作品中,让包拯脑门顶着一弯月牙,也是有用意的。小说和戏剧将包拯神化了,传说中包拯在世时,因为清正,能“日断阳间夜断阴”,白天料理人间的案子,夜晚则主持阴间的讼事,不少冤鬼都会找他来判案。这月牙又称太阴,因为极阴而成为了阴阳之间的“门禁卡”,一到晚上,月牙一刷,就能看到鬼,能判鬼案了。在一些小说和评书作品中,神秘地记载着包拯拥有三件神器,那就是古今盆、阴阳镜和游仙枕。这三样宝物都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用呢?传包拯结婚娶李氏的时候,李氏带来的嫁妆中有一件宝物,上面有阴阳二孔,名为“古今盆”,在盆中能看到过去和未来;而游仙枕更为神奇,包拯在破一起谋杀案的时候,得到了一个证物游仙枕。包拯破案后,将游仙枕作为证物没收了,结果自己没忍住枕上睡了一觉。结果梦到到了阴间,被判官抓到后吓醒了。这个宝物就是能通过睡觉,上天入地询问一些事情。而阴阳镜是包拯一次掉入井里时,发现的一面神镜,能看阴阳之事,通神鬼。传说包拯就用这三样宝物为鬼伸冤。其实这都是小说和戏剧夸张虚构出来的。

所有谣言皆从元朝而起

包拯头上为什么有一个月牙(头顶月牙能断阴阳)(5)

这里所说的都是影视剧和戏剧作品中包拯的形象和故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否能断阴阳呢?是否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呢?其实,在正史中,没有任何关于包拯能审鬼的记载,从各朝的历史来看,凡是自称有些神通的人,都会在正史里有所记载,即使是只言片语,也会流露出这个人不同寻常的故事。但包拯却没有一丁一点的记载。而所有涉及审鬼的故事中,大都是一些小说和戏剧等艺术作品。那为什么,后代会流传这么多关于包拯能审阴阳的故事呢?这要从宋朝过后的元朝说起。宋朝灭亡后,元朝统治中原。元朝的吏治黑暗,中原的老百姓基本上是有冤难伸,这种民族压迫是非常严重的,老百姓反抗不了,从精神上就需要一种支撑,希望能有清官出来主持大局,还百姓一个公道。但当时确实是没什么清官,而刚去世不太久的包拯就成为了清官的代言人。当时的文人没有合适的方式去抒发心中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便用文学艺术来反映现实。由于很多老百姓冤死,人们就希望包拯能够在人死后,仍然能给人伸冤,于是在元杂剧上,出现了部分的包拯审鬼案。随后到了明朝,出了一本小说《龙图公案》,里面的神话色彩更是浓郁,这本小说吸收了大量元代留下来的戏剧样本和一些关于包拯的民间故事,就使得包拯能够“日间断人,夜间断鬼”。再随着社会一点点的发展和艺术的繁盛,时间冲刷着记忆,很多人已经分不清虚幻和现实,但人们都憧憬能够有一个这样的清官,帮老百姓伸冤,所以包公就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清官形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