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世纪以前的历史(德国音乐中的德意志历史)

1871年,随着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式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的皇帝,历经数百年分裂的德意志终于再度统一。

这次统一既有德意志数十年间不断兴起的政治、经济需求的缘故,也有德意志地区民心融合的力量。音乐,作为一种可以反映在某段时间之内社会主流思想的载体,从19世纪中期在德意志地区流行的歌曲中,更能直观的了解到德意志人对德国统一的强烈要求。

德国中世纪以前的历史(德国音乐中的德意志历史)(1)

跟二战中德国的歌曲,诸如《装甲兵之歌》《艾丽卡》《黑褐色的榛子》这些明显带着欢乐元素的歌曲不同,作为德意志统一之前传唱的歌曲,那段时间的音乐基本上都以严肃为主要特点,但是严肃中却又包含激情和期待。

  • 《什么是德意志祖国?》

这首歌在1814年在柏林第一次公演,作词人为诗人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在这时他便问出了问出“德意志祖国到底是什么?”,然后自己回答:“德意志祖国应该是包含所有讲德文的人的欧洲地区。”。但是由于最初的旋律原因,并不叫座,直在1825年,作曲家古斯塔夫·赖沙为这首词重新,之后这首歌便迅速在希望德意志松散的邦联变成统一的国家的德意志人当中流行起来:

“什么是德意志祖国?

是不是普鲁士, 是不是图瓦本?

是不是葡萄生长的莱茵河?

是不是海鸥聚集的贝尔特海峡?

哦,不!不!不!

我的祖国一定比这更大!

什么是德意志祖国?

是不是巴伐利亚, 是不是施蒂里亚?

是不是牛羊成群的马西(英语:Marsi (Germanic))?

是不是铁矿丰富的马克?

哦,不!不!不!

我的祖国一定比这更大!

什么是德意志祖国?

是不是波美拉尼亚, 是不是威斯特伐利亚?

是不是沙尘滚滚的地方?

是不是水波滔滔的多瑙河?

哦,不!不!不!

我的祖国一定比这更大!

什么是德意志祖国?

这个让我叫得出名字的伟大国家!

是不是瑞士,是不是蒂罗尔?

那片土地和那儿的人,令我满心欢喜。

不过,不!不!不!

我的祖国一定比这更大!

什么是德意志祖国?

这个让我叫得出名字的伟大国家!

让我猜,一定是奥地利,

因为那里到处有荣耀和胜利。

哦,不!不!不!

我的祖国一定比这更大!

什么是德意志祖国?

这个让我叫得出名字的伟大国家!

只要那里的人讲的是德语,

而且赞颂的是天国的上帝:

这就是它!这就是它!

这就是英勇的德意志人的祖国!

这就是德意志祖国。

每次起誓都以握手为凭,

每双眼中都闪耀着忠诚,

每个心都充满温暖的爱。

就是它!这就是它!

这就是英勇的德意志人的祖国

这就是德意志祖国。

怒火烧尽所有外国垃圾,

每一个法国人都称之为敌人,

每一个德国人都称之为朋友。

这就是它!这就是它!

这就是英勇的德意志人的祖国!

这就是德意志祖国。

天国的上帝,请你见证,

赐予我等真正的德意志勇气,

给我等全心全意热爱这个国家。

这就是它!这就是它!

这就是英勇的德意志人的祖国!”

  • 保卫莱茵河

《保卫莱茵河》是1840年由德国青年施内肯博格作词,1854年由卡尔·威廉作曲的一首歌曲。在普法战争后广为传唱,并成为后来德军军歌之一,在这首歌曲中,年轻人丝毫不掩盖自己对德意志的热爱,并在普法战争中激励了不少德国的年轻男子。

德国中世纪以前的历史(德国音乐中的德意志历史)(2)

“一声怒吼,像霹雷响

像海在啸,像剑在鸣;

谁去莱茵,谁去莱茵,

保护她不受侵凌?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吼声迅速传遍四方,

无数双眼睛发精光,

忠勇的德国青年们

去保卫神圣国境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举目仰望,蓝天无垠,

雄视大地,豪气凛凛,

莱茵,我对你发誓,

你永属德国,像我的心!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哪怕我会碎骨粉身,

你依然不属于外国人,

河水奔流在国土上,

是英雄的血在沸腾!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有一滴水,还发着光,

有一个兵,还捏着拳,

有一只手,还握着枪,

决不能让敌人爬上岸!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誓言犹在,巨浪滚滚,

旌旗在迎风翻腾;

快去莱茵,快去莱茵,

保卫她不受侵凌!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 《德意志高于一切》

这首歌的知名度相当广泛,也是现在德国的国歌来源。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建立的维也纳体系,并未使德国成为一个自由统一的国家,只是建立了一个以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为代表的松散的邦联,邦国之间各自为政,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而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德意志人民强烈要求结束现在的分裂局面,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德意志。

德国中世纪以前的历史(德国音乐中的德意志历史)(3)

《德意志之歌》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它号召人民以国家民族为重,投身到争取民族统一和自由的斗争中去,因为这首诗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同人们还用海顿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皇帝四重奏》为该诗谱上了曲调,使这首庄严的诗歌可以在人们熟识的旋律下,具有更强的感召力,之后这首歌就在德意志地区迅速流传。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界上的一切,

只要兄弟般团结一致,

随时进行防御和守卫,

从马斯河到梅梅尔,

从埃施到贝尔特,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界上的一切!

德国的妇女,德国的忠诚,

德国葡萄酒,德国的歌声

应当在世界之上保持

古老而又美好的名声,

鼓励我们干高贵的事业,

贯穿我们的整个一生。

德国的妇女,德国的忠诚,

德国葡萄酒,德国的歌声!

争取统一、正义和自由,

为了我们德意志祖国!

让我们大家全心全意,

像兄弟般为此奋斗

争取统一、正义和自由,

会保证我们过幸福生活

|繁冒吧,沐着这幸福之光,

繁冒吧,我们的德意志祖国!”

这三首歌曲的创作时间都在19世纪前中期,在那段时间内德意志人饱受苦难。一方面他们的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在经济实力上无法和英法俄这些列强抗衡。同时,分裂的德意志也没有办法保证德意志人的生命不受威胁,拿破仑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分裂的德意志根本无法抵御统一法兰西的进攻。

德国人渴望统一,19世纪初期的诗人们由衷地赞美着德国,在他们眼中,德国就是他们自己的归宿,而当时的民众对此也感同身受。

德国中世纪以前的历史(德国音乐中的德意志历史)(4)

在德意志人民的普遍追求下,德意志的统一实际上已经不可避免。即便巴伐利亚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不想和普鲁士的结盟,但是在普法战争法国首先对普鲁士——这一德意志邦国宣战的情况下,路德维希也不得不顺应民意派出军队抵御法国人的入侵。

得人心者得天下,既然德意志人追求统一,那么不管德国分裂多少次也可以再度统一。这也是我们目前的情况,虽然历史上我国不停的分裂,但是中国人的灵魂深处一直以来都对统一的国家充满向往,所以不管中国遭受多少次分裂,中国也会一次又一次的统一起来。

看完了别忘记点一下关注,我会每天更新优质的历史领域文章!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