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由什么做的(什么是知识分子)

知识是由什么做的(什么是知识分子)(1)

今天咱们谈谈什么是知识分子。

现代知识分子的概念诞生于法国。1898年1月13日,左拉在《曙光报》的头版发表了一篇文章叫《我控诉》,向“德雷福斯事件”中的强权与不公正宣战。左拉因此被判了一年的监禁和3000法郎的罚款。左拉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是《致共和国总统费力克斯•福雷的一封信》。当时的《曙光报》主编克雷孟梭在编者按中,称这篇文章是法国“知识分子的呐喊”。同一年,法国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法国文学界向埃米尔•左拉致敬》。在这本书中,那些支持左拉的人,就被称为崭新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所谓“德雷福斯事件”,是指1894年法国总参谋部一名名叫德雷福斯的犹太裔的上尉军官,被指控为德国间谍。虽然德雷福斯不承认自己是德国间谍,并宣称自己无罪,但是当时8名法国法官一致认为德雷福斯有罪,最后判处他终身流放魔鬼岛。但是两年后德雷福斯事件,被证明为是一起冤假错案,但是法国政府却极力掩盖事实真相,拒绝为德雷福斯平反。事情被媒体曝光之后,就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争论。左拉不顾当时所谓主流媒体和政府的强权,以及法国社会的所谓反犹民意的压力,为公平与正义发声,公开批评法国政府的反犹政策和法国社会的反犹民族主义情绪,要求重审和赦免德雷福斯。

所以所谓知识分子,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是只是指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那些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社会良知,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主义者”。乔姆斯基说:知识分子的责任是说出真理,暴露谎言。劳伦斯弗林盖蒂说,知识分子最大的贡献,是保持异议。

所以知识分子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持异议。他们的责任就是说出真相,揭露谎言。他们既不能趋炎附势献媚于权力,也不能哗众取宠取悦于大众。也就是说他们既不能攀附权贵,成为权贵的传声筒,也不应该替所谓“弱者”发声,成为所谓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他们永远是否定性的传播者,是永远说“不”的人,他们扮演的永远是质疑、批判,而不是顾问,或者代言人的角色。

因为知识分子不是“社会活动家”,更不是“政治家”。知识分子是只提出“怀疑”,不提供“解决方案”的人。只批评不建设是“知识分子的特权”。因为任何的“建设”,都一定会导致对权力或现实的某种妥协。都是对批判性的消解。萨义德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并一直做一个社会外部的人,过自我放逐的生活并保持于社会边缘,也就是说所谓知识分子就是始终保持客观与批判精神的局外人。

而知识分子保持独立与自由的前提是不能以“批评”和“质疑”,作为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知识分子不能把“批评”和“怀疑”当作谋生的手段,更不能靠扮演权力的反抗者哗众取宠,取悦大众而从中渔利。或者换句话说当一个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人,一旦开始企图通过“所谓批评”而赢得声誉,获得利益,并且开始自觉地精心维护其所赢得的声誉与利益时,它就已经不再是知识分子了。

在西方中世纪时期,教会是王权的对立者,而在中世纪以后,在一个相对多元化政治的社会结构中,知识分子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他是维护一个正派社会的底线。因为一个社会的底线并不是法律,而是知识分子对正义良知的坚守,是公众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因为社会中的所谓小资产阶级,通常指的就是那些没有显赫的出身和社会地位,但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利用社会对“专业人员”大量需求的时机,通过“知识”获取财富,改变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的人。简单说就是指那些所谓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但是小资产阶级不会自觉为社会正义承担责任,他们也不会按照知识分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们虽然是一些有知识的人,但他们不是知识分子。

如果一个社会的底线,是由一些冒充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维护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

1987年美国政治学家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提出了所谓“最后的知识分子”的概念,雅各比认为美国最后的知识分子,就是活跃在20世纪初的那几十年中的,那些犀利敏锐不取悦和迎合于任何人的,甘于不被人知的,自觉的批评者。随着大学的普及,他们事实上已经被大学里的教授,和所谓学术机构里的研究员所取代。但是这些“新知识分子”,其实不过是一些被学术机制和学院体制驯化了的,可以熟练利用知识获取资源与利益的专业人。他们已不再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并不自愿承担知识分子的责任,他们也不配获得知识分子的光荣。

拉塞尔雅各比认为,美国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50年代以后,其实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以拉塞尔雅各比的对最后的知识分子的定义来看,中国只出现过“知识分子”这个词语,似乎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在它所产生的那个社会语境中,今天基本已经是一个被赋予更多浪漫与理想主义色彩的历史词汇了。所以如果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称呼某人或者某些人,是今天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是出于言语者的无知,就是带有某种敌意的嘲讽。但是在21世纪的中国大众舆论场,知识分子的历史意义似乎被复活了。但同时知识分子的名义,似乎也正在被各种各样抛声炫俏,沽名钓誉的机会主义者所滥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