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1)

《十三经注疏》,是清代阮元主持校订、刊印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

十三部儒家经典古籍为:

《诗经》、《尚书》、《易经》、《公羊传》、《榖梁传》、《左传》;

《周礼》、《礼记》、《仪礼》;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儒家经典,首现脑海的定是《论语》,《论语》一书,贯穿从古至今,简而易晓,含蓄有致,儒家文化根深蒂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之前介绍了孔孟圣贤的作品-《论语》和《孟子》,今天介绍以下“三礼”,即《礼记》、《周礼》、《仪礼》,记载了秦汉及以前的各种礼仪内容。

“三礼”,进入经书的时间并不一致。《仪礼》进入经书最早,应在先秦;《周礼》几进几出经书之列,最早当在新莽之时;《礼记》进入经书之列当在唐朝。

一、《礼记》

1、简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写,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制。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便是出自《礼记》。

《礼记》共四十六篇,其中的《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也有四十九篇之说。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2)

2、版本

据《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等为最优版本,也是通行本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3)

此外,版本还有:

宋代卫湜《礼记集说》;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4)

元代陈澔《陈氏礼记集说》;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5)

元代吴澄《礼记纂言》;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6)

清代江永撰《礼记训义择言》;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7)

清代朱彬撰,饶钦农点校《礼记训纂》;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8)

清代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9)

二、《周礼》

《周礼》,原名《周官》,传为周公旦编写,始见于《史记·封禅书》。

全书以官职为纲,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周礼》共40卷,即1-8卷,天官冢宰;

9-16卷,地官司徒; 17-20卷,春官宗伯;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10)

28-33卷,夏官司马;34-38卷,秋官司寇;

39-40卷,冬官考工记。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11)

据《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为最优版本。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12)

三、《仪礼》

《仪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秦之前篇目不详,西汉初高堂生传仪礼,仅十七篇。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13)

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据《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五〇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版本为最优。

礼记和什么称三礼(儒家十三经注疏之)(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