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

1952年9月26日上午,在北京中南海的丰泽园,毛主席和自己的女儿李敏、李讷开展了一场“幼稚至极”的比赛。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

毛主席、李敏、李讷和毛远新

“你们平时老在我面前讲你们的老师怎么怎么好,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坐上的这四位都是我的好老师,比之你们的绝对不差。”

这句宛若小孩子般的“攀比”言辞,是毛主席的故意为之,果不其然,在话声落地之后,饭桌上的拘谨烟消云散,毛主席口中的四位老师也都随即笑了出来,其中就包括李漱清

身为毛主席敬重的“激进派”恩师,李漱清为组织贡献的不只是打开了毛主席求知的新一层,还献出了自己两儿一孙的宝贵性命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2)

李漱清

可是作为革命功臣的家属,李漱清所求的竟只是体验一次坐飞机。

面对恩师的这个请求,毛主席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自知是最后一次前来北京的李漱清,是否能够圆梦,心满意足地回到湖南老家?

思想启蒙的恩师

李漱清,湖南湘潭人,1874年生,与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是有着19岁年龄差的同乡。

但在1952年9月26日的中南海会晤上,毛主席却对着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恭恭敬敬地叫着恩师,而置国家主席的身份于不顾。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3)

毛主席

因为毛主席对李漱清充满着感恩,因为毛主席认为自己对李漱清有着还不完的恩情。

或者说,如果没有李漱清的出现,甚至就不会有伟人毛主席的一生。

在毛主席听从父亲的命令,“弃文从农”的时候,是李漱清用开阔的眼光将毛主席拉出了生活的泥潭,开辟了认知世界的全新视角。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4)

毛主席

因为李漱清和别人不一样。

在农业当道的时代,读书好像是最没用的事情,家长送孩子上学堂的目的也并非是指望孩子真的能够利用书籍中所学的知识出人头地,而是希望他能够利用所学,应付种地和经商的需求。

或许这并不是全部,但是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却是当之无愧的其一。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5)

毛顺生

毛主席的聪慧头脑,让他学习知识时总会比别人更加轻松一些,私塾的老师都说,毛主席是一个可塑之才,但是在1907年的时候,年仅14岁的毛主席还是放下了书包,拿起了锄头,在星移斗转之间适应着身份的转变。

但是李漱清却宛若一道光出现在毛主席的生活,不过被他光芒普照的却是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极少数,在大多数村民们的眼中,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李漱清是一个忘恩负义的“疯子”,沾染他会变得不幸。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6)

毛主席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李漱清提了一个大胆的主张:弃庙兴学

李漱清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将更多学科的丰富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确未来躬身努力的方向。

这是长远考虑的正确之策,但却不被乡亲们所接受。

不过出乎李漱清意料的是,毛主席却在这件事情上展现出了绝对的好奇心,成为了第一个远走五六里地亲赴李漱清家拜师的学生。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7)

画家陈玉先笔下的李漱清和少年毛主席

甚至在1936年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之时,毛主席也在众人面前承认了这位不信神佛的“激进派”老师李漱清对自己的影响。

因为,在毛主席的人生中,李漱清是一个“甜蜜的意外”。

1907年的时候,14岁的毛主席已经在私塾读了五年的书,但是他不甚喜欢私塾读死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父亲让他辍学回家耕田的时候,毛主席选择了顺从。

只差一点,中国就或缺少这样一位伟人,但是李漱清的出现却成为了悬崖勒马,只用一句话就止住了毛主席在生活之中的下坠。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8)

毛主席

“从今以后,你劳动之余只要有时间,便到我这里读书习文,我这里有很多新书,你尽管挑”。

这是弃旧开新的毛主席内心所愿,他敬重这位从湘潭师范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于是在李漱清的努力之下,正式开启了半耕半读的生活。

繁重的农活成为了毛主席躬身的现实,知识的海洋则成为了毛主席理想的沃土,生活虽苦,但是在知识的陪同之下,毛主席却只觉甘霖。

为了读书,毛主席会等父亲睡熟之后,悄悄地用被子将窗户捂严,挑灯夜读,为了读书,毛主席也曾在酷暑的夏季,躲在存放杂物的小阁楼,废寝忘食。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9)

毛主席

所有从李漱清家借来的书籍,都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在毛主席的苦读之下,一步一步拓宽了毛主席认知世界的眼光及改变社会状况的更上一层。

农民当家做主的高歌

“漱清先生,看过那么多的史书,为什么书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皇帝和官员,没有一本书的主人公是农民的?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0)

农民

这是毛主席在读过一些进步书籍之后的问答,不过却让李漱清略显吃惊。

因为这个问题,之前并未有人提出。

看着眼前的这个少年郎,李漱清看到了毛主席身上无限的未来,实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不应被落后农村而束缚的有为少年

李漱清还在思考,毛主席已经开始了自问自答:

“因为,他们是享受者,他们没有吃过种田的苦,他们又怎会去写种田的人。”

是啊,他们是上级阶层,农民只是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但是在偌大的社会之上,农民却是地基,是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毛主席参透了这一重要要义,于是在1927年的9月发动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踏上了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道路。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1)

秋收起义

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而言,毛主席的这步棋走出了无可比拟的正确性,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扭转了时局的不利形势,也正式开始了毛主席在革命之上的作为。

其中,不可或缺的是李漱清的“点睛”之功

但其实在1910年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告别了自己的恩师,去往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结束了在李漱清身边半耕半读的生活。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2)

毛主席

可即便如此,二人的师生情谊却丝毫不减。

1925年2月,毛主席回乡省亲,顺带在家中发展农民运动。

年过50的李漱清积极响应,就像毛主席在1907年的时候支持他兴办洋学堂一样,积极配合毛主席在当地开展革命运动。

革命在1925年的韶山土地之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却在1925年的8月,遭到了歹人的恶意破坏。

1925年8月,军阀赵恒惕派兵追捕毛主席,在这攸关之际,是李漱清和儿子李耿侯挺身而出,以身涉险,置自己的生命安全于不顾,使毛主席安全抵达广州,保存住了革命的火种。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3)

赵恒惕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李漱清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李耿侯、李贡候及孙子李德森一起“投奔”毛主席,支持毛主席的革命运动。

对于毛主席而言,三人的到来是雪中送炭,但也更是锦上添花。

因为1927年正是革命需要人的时候,李氏祖孙三人的恩情实在让毛主席感激不尽。

可是有革命发生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牺牲,不幸的是,李漱清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都未能幸免。

孙子李德深牺牲在1928年的湖南耒阳,儿子李贡侯牺牲在1929年的江西崇义。

生死未知的李耿侯成为了李漱清最后的希望,但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1949年11月17日,李漱清却收到了毛主席关于自己儿子“传闻殉难,似属可信”的消息。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4)

李耿侯

李漱清的心中是止不住的悲伤,但是为了革命,这位老人却忍住了自己的泪水,因为革命取得了胜利,那也就意味着以后不会有人再经历如同自己一般的苦痛,如若是这样,那么自己三个亲人的牺牲也算值得。

1952年7月11日和8月2日,毛宇居先后收到了两封从中南海寄来的信件,笔记上的字体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但却多了几分铿锵有力的器宇轩昂。

没错,寄信之人正是毛主席。

毛主席觉得因为承蒙师恩,自己才有了这番作为,于是他想邀请邹普勋和李漱清进京小住,聊表自己身为学生的孝道,让身为堂兄的毛宇居代为转达。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5)

毛主席和毛宇居

所有人都很高兴,但喜悦之情最甚的当属李漱清,因为他与毛主席已经阔别多年,心中甚是思念,更何况,他也想当面表达对毛主席的感谢。

因为毛主席“帮”了李漱清一个大忙。

三张迟来的光荣纪念证

1950年11月,湘潭县人民政府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您好,我是李漱清,是主席让我来这里找你们的”。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6)

李漱清

没错,出现在湘潭县人民政府门口的那个人正是李漱清,他风尘仆仆前来,只有一个目的:拿回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的光荣纪念证。

工作人员结果了李漱清手中的资料,翻开之后,毛主席的信件就映入他们的眼帘:“李耿侯、李贡侯、李德深三人为革命牺牲,均应发给光荣纪念证......”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7)

毛主席字迹

工作人员在核对完所有的资料之后,恭恭敬敬的将3张《革命烈士证书》交到李漱清的手中,面对眼前的这位老人,他们的眼神之中也充满着敬仰和心疼。

试问,究竟要有怎样宽广的胸襟,才能将自己的两子一孙双双送往生死未知的战场?试问,又是要有多强的忍耐,才能接受这样残忍的事实,拖着苍老的身体风尘仆仆,只为拿回属于自己家属的功勋?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8)

烈士证明书

李漱清是烈士的家属,但也同样是革命的功臣,是毛主席的恩师。

毛主席感慕师恩,于是在1950年11月12日,用一封书信了却了李漱清的内心所愿,又在1952年的时候邀请李漱清进京。

9月14日,邹普勋和李漱清带着介绍信从韶山启程,在与张干和罗云鲲汇合之后,在9月21日抵达北京。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19)

图:依次为:邹普勋、李漱清、毛主席、张干、罗元鲲

北京真好,和韶山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在9月26日上午与毛主席会面的时候,气氛却有些微妙的尴尬。

因为自1925年一别,李漱清已经与主席有27年未见,毛主席的模样还是记忆中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但是却又多出了革命人士的“不怒自威”。

气氛略显尴尬,于是毛主席利用巧思,通过和自己女儿之间一场“幼稚至极”的比赛,化解了尴尬的气氛。

在这场宴请之上,毛主席不再是毛主席,而是儿时求知若渴的少年郎,因此他并没有坐在主位,而是让年长的李漱清坐在了上座。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20)

毛主席

众所周知的是,在毛主席的处世之道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国家的就是国家的,毛主席不会沾染半分,因此宴请虽然设在中南海,但是为此买单所用的钱财却是毛主席的稿费所得。

1952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的日子,李漱清四人还在毛主席的带领之下,登上了天安门的观礼台,这是莫大的荣耀,四人都很激动。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21)

天安门

眼瞅着返乡的日子就要到了,毛主席唯恐自己照顾不周,让四位恩师未能尽兴,因此毛主席对四人许诺,若是内心有何所想,一定要告知,主席定当尽力完成。

没过几天,李漱清就递上了自己的便条“欲试航空,不知可否”,这是李漱清的内心所愿,他也是真的将主席视作自己的学生兼好友,所以才会竭诚告知。

但是收到恩师递交上来的便条,毛主席却有些犹豫。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22)

毛主席

一是因为李漱清已是78岁的高龄,航空中恐或有意外的发生,二则是因为飞机不是任谁都能坐的,毛主席不愿用自己的身份“走后门”。

但忽然之间,毛主席却想到,李漱清不仅是自己的恩师,还是三位烈士的家属,他是革命的功臣,所以,这飞机,李漱清可以坐得。

在毛主席的安排之下,李漱清如愿以偿,坐上了一架民航飞机,飞行在北京的上空。

地面的建筑随着航行的升高而逐渐缩小,但革命之士们的伟岸形象却在李漱清等人的心中迅速升腾,因为是无数的革命烈士用自己青春的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之上,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指挥之下,为更多的家庭换来了幸福和安宁。

李漱清想在自己最后的生命期限之内为这个国家在做些什么,于是在回乡之后的1952年11月,他就在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为革命贡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烛光”。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23)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行

1957年2月,李漱清离开了人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为毛主席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我们的国家,还有多少大事等着你去做”

闻此丧讯,毛主席的心中很是难过,决心定不负恩师李漱清所托,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所有努力。

身为毛主席的恩师,身为三位烈士的家属,李漱清本人的一生看似与革命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新中国的成立及发展的蒸蒸日上,都有着李漱清的一份功。

73岁老人坐飞机(一湖南老人临终前想坐一次飞机)(24)

毛主席

故人已逝,但是李漱清的所为却值得被更多人知晓,他是一个在其司谋其职的好老师,也是中国的好公民,是烈士的好家属。

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老人值得被“曝光”,接受后辈的敬仰和学习,李漱清老人的精神也值得世代相传,激励每一位中国同胞为国家的发展鞠躬尽瘁,力所能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