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充满好奇的眼睛(一双发现的眼睛)

汪曾祺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是他淡然通透的性格、内儒外道的风格、质朴平淡的文字以及作品中满是烟火气的市井生活《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一书的作者王新非常喜欢汪曾祺,他在《最是斯文》一文中写道:“汪先生笔下,一大群文人知识分子不惧人心飞腾,在偏僻一隅恬静自守、高歌低咏,于风雨飘摇中接续着中国文脉”王新推崇“清淡”的汪曾祺,是因为他自己也是“清淡”之人,他在汪曾祺那里找到了心灵的回响王新也是汪曾祺这样的古典式文人,对传统的浸润与吸纳使他呈现出一种深入骨髓的古典式浪漫与哀愁、古典式智慧与才思,以及古典式淡泊与闲适,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一只充满好奇的眼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只充满好奇的眼睛(一双发现的眼睛)

一只充满好奇的眼睛

汪曾祺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是他淡然通透的性格、内儒外道的风格、质朴平淡的文字以及作品中满是烟火气的市井生活。《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一书的作者王新非常喜欢汪曾祺,他在《最是斯文》一文中写道:“汪先生笔下,一大群文人知识分子不惧人心飞腾,在偏僻一隅恬静自守、高歌低咏,于风雨飘摇中接续着中国文脉。”王新推崇“清淡”的汪曾祺,是因为他自己也是“清淡”之人,他在汪曾祺那里找到了心灵的回响。王新也是汪曾祺这样的古典式文人,对传统的浸润与吸纳使他呈现出一种深入骨髓的古典式浪漫与哀愁、古典式智慧与才思,以及古典式淡泊与闲适。

王新是一个善于“发现”和“打捞”的学者。在《孤往雄心》一文中,他“发现”了艺术大师全显光,将美术史的书写投向了一个更深邃而又更敞开的领域;在《清水才华》一文中,他“打捞”出最是斯文的吴进仁、壮怀激烈的张孝感等先生,反复叩问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和人格追求。对美的“发现”与“打捞”意识,使王新转向美学的静水深流,进而又转向中国史的浩瀚长河,进入一种“疏雨滴梧桐”“长河落日圆”般更加细腻又更加辽阔的领域。

《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也是一部“发现”的著作。王新基于长期的理论思考和艺术实践发现了儿童美育的一块新天地。在王新看来,诗画融通的儿童美育有5个主题:锐敏的感觉、滋润的情感、清明的思致、生动的创造、斑斓的生活底色。在每一个大主题之下,作者又图文并茂地论述了许多小主题,比如从视觉、触觉、味觉、听觉、通感、微妙感等方面论证了实现“敏锐的感觉”所需要着力的方向。为了实现这5个方面的美育要求,作者提出了4个实践路径:以艺术欣赏为主体、以艺术创作为辅助、以艺术批评为引领、以艺术人文为教养。

王新的写作不拘一格,畅游在诗歌与绘画的星辰大海,每每可见诗与画碰撞出的闪亮火花。杜甫的《绝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王新却剑走偏锋,将“两个黄鹂鸣翠柳”视为工笔花鸟,将“一行白鹭上青天”视为写意山水,将“窗含西岭千秋雪”类比于风景特写,将“门泊东吴万里船”类比于焦点透视。以画观诗,且以4种不同类型的绘画来分析同一首诗,呈现出绝好的互文性。这貌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的解读,实则凝聚着作者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其背后则是作者数十年对绘画与诗歌的浸润圆融,以及在二者疏影横斜的枝蔓上的再次“发现”和重新开花结果。

作为一部伴读书,《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是潜心打磨、饱蕴深情的。这部著作首先是王新送给女儿的,从教育自己孩子的日常经验中抽根发芽,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厚积薄发。从作者的诗意书写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女儿的宠爱,以及这种宠爱背后的责任和义务。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中国古典艺术的美丽与哀愁早已浸入他的血脉,化成“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元气淋漓而又生动活泼的语言,不但能让读者在读诗观画中体验直觉和形象之美,而且能从文本阅读中体会文字与意蕴之美。

对于王新而言,言传身教与“不言之教”同样重要。因此,作者更注重对小读者阅读兴趣和审美感知的引领、培养。正文之外,作者还精心编排了作家、画家的简介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重在鼓励孩子通过阅读获取艺术史、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进而从更广博、更深邃的领域去理解作品。作者在著作的最后一章,详细论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不厌其烦地介绍了如何带着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如何带着孩子获得绘画和诗歌创作的初步经验。

这正是作者“不言之教”理念的生动实践,儿童的艺术欣赏、创作、批评从来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而是可以扎扎实实身体力行的艺术实践,家长要做的是竭力营造一个更精微、更深刻、更饱满、更辽阔的艺术场域,给孩子提供更多艺术观察、浸润、实践的可能性,在此之外则是“卷舒开合任天真”,让孩子自由抒发、自由创作。毕竟,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作者单位系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15日第16版

作者:翟传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