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为什么铸造九鼎(大禹铸造九鼎是干什么用的)

大禹铸造的“九鼎”,是干啥用的,到底是什么样子,又为何离奇的失踪?

鼎,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根本就不陌生!

从一般人的角度来说,鼎就是老祖宗们煮饭的工具而已。说得内涵一点,鼎还是一种宗庙祭祀的工具。

大禹为什么铸造九鼎(大禹铸造九鼎是干什么用的)(1)

对于普通的鼎,大家其实也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在公元前4000年前,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大禹开始,夏王朝成立。

夏建立之后,部落联盟,变成了王朝统治,大禹将整个国家,划分为九个州。

随后,夏禹下令,铸造九鼎,作为九州和王权的象征。

夏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举措。

《左传》中这样记载:

芒芒禹迹,画为 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茅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翻译为现在的话就是:

大禹建立夏朝之后,将整个国家划分成九个州,从而进行分层有效的管理。在这个基础上,又修建了九条大道,将其连接起来。

从此之后,百姓有了固定的住所,祭祀的庙堂,野兽也有茂盛的野草栖息。百姓和野兽,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彼此和谐共存,互不打扰。

大禹为什么铸造九鼎(大禹铸造九鼎是干什么用的)(2)

大禹化九州,这个事件,并非子虚乌有,且有大量的史料证实。

《诗·商颂·玄鸟篇》载:“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同书《长发篇》说:“帝命式于九围。”

这里的“九有”“九围”就是九州的意思。另外,在春秋时期的《叔夷钟铭文》说:“赫赫成汤,有严在帝所,溥受天命,剪伐夏后,败 厥灵师。伊小臣唯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

这个史料大意是:成汤有天帝护佑,剪灭夏师,获得九州的统治权,甚至将国都,也搬迁到大禹居住的地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商朝沿用了夏朝,将天下划分为九州的政治举措。

大禹为什么铸造九鼎(大禹铸造九鼎是干什么用的)(3)

夏禹铸造“九鼎”,《左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 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 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大体的意思是:

九鼎上,铸造的图像“有国名,有山川,有神灵奇怪等”,国名就是九州的名字。图像更具有含义“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就是说,地上的人,可以通过鼎于天地、人神进行沟通,获得庇佑。后面这一点,其实也是夏禹铸鼎的真正目的。

九鼎的作用,不仅能沟通天地,还是人神宗教的法器,更是人间九州、王权的象征。作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传国重器,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

商朝灭掉夏之后,迁都西亳。

《左传》中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竹书纪年》说:“商汤‘二十七年,迁九鼎于商邑’。”

这里的“商邑”也就是西亳。

很明显,九鼎从夏朝延续到了商朝,跟随商朝国都的不断变迁,九鼎也随之迁移。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后,建立周朝。

《左传》记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

很明显,周朝建立之后,依旧延续了九鼎王权制度,并且准备建都于洛邑。

大禹为什么铸造九鼎(大禹铸造九鼎是干什么用的)(4)

在以后的历史文献中,九鼎出现了好几次!

比如,王“定鼎于郏鄏” ,楚庄王“问鼎”周疆,秦兴师“而求九鼎” ,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 ,秦昭王“取九鼎宝器”。

再到后来《史记》中记载:战国末年,周王朝统治名存实亡,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掉西周,获取了九鼎宝器。

可叹的是,自此之后,再无九鼎记载,是隐藏还是湮灭,不可而知!

夏朝至今,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九鼎到底是什么样子,大小如何?如今已经很难知道,我们只能从出土的夏商周时期的铜鼎,去窥见其形状,大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