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在大路上歌词当代版(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歌)

《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是上个世纪六年代时,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它的词、曲作者,即“红色经典儿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原作者李劫夫。

1962年的春夏之交,时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写完了一首儿歌,正在为下一首歌曲寻找灵感。

时逢周总理到辽宁视察工作,李劫夫到沈阳市剧场参加了欢迎晚会。会后,他听到了总理的一段讲话,受到了启发,创作出了《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红色经典。

我们走在大路上歌词当代版(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歌)(1)

2019年6月,中宣部把这首歌纳入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之中。许多年龄大一点的听众,应该对它非常熟悉。

一、《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诞生

这首歌曲,创作于“三年自然灾害”之后。1962年的春天,李劫夫把全部的精力放到音乐创作上去。当时他正处于创作上的“井喷期”,仅在1962年的一年之内,就写出了十九首歌曲。

在创作这首歌之前,他已写完了一首儿歌,找到辽宁省委宣传部的安波请教意见。对方夸奖他歌写得好,同时提出一个观点:音乐必须反映时代的心声。

受到这个启发以后,李劫夫当即想到,他想要创作一首反映中国人民发愤图强、颂扬集体精神的“战歌”。但是这首歌具体要怎么去写,他的心里暂时还没有谱。

1962年6月,周总理到沈阳视察工作,沈阳市办了一场欢迎晚会。宴会后,周总理请省委的领导过去谈话,李劫夫也被邀请前去参加。没想到就是这一次谈话,启发了他。

我们走在大路上歌词当代版(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歌)(2)

李劫夫觉得周总理说得很对,“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刚刚战胜了自然灾害的中国人民,正是这样的精神面貌。

要写歌词,没有比这两句话更准确、恰当的了。于是,他将周总理的原话,直接放到歌词的前两句中。万事开头难,写出了开头两句,李劫夫的脑中,顿时有了一种画面感。

他从一群工人、农民走在大路上的画面,联想到了苏联的歌曲《斯大林颂》。他马上就明白了,自己要的是哪一种风格的音乐。

于是他又参考苏联歌曲,替这首曲子写出了副歌,最后定名为《我们走宽广的大路上》。后来,删除了“宽广的”三个字,就成了《我们走在大路上》。

二、李劫夫的用心创作,得到周总理的肯定

李劫夫创作歌曲的态度非常严谨,初稿写好以后,他就一直反复修改,四处向人取经。有时候走在街道上,他也会去唱给路人们听,并征求别人的意见。

我们走在大路上歌词当代版(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歌)(3)

有一回他走进商店,对着一名素不相识的营业员唱起这首歌。唱完了以后,就当场征求人家的意见,搞得别人莫名其妙。后来,此事就成了沈阳音乐学院的一则谈资。

李劫夫写歌,不光注重旋律的优美,对歌词更是讲究。《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初稿,大家都觉得很不错,但是他仍然花了很长的时间,反复打磨。

比如原稿中有一句是“毛泽东领导我们”,后来觉得直呼其名不礼貌,在别人的建议下,改成了“毛主席”。“领导我们”去干什么呢?目标也不明确,最后改成了“领导革命的队伍”。

总之,歌曲的表达必须要清晰,语言也必须要通俗,并且要有十足的感染力。所以他创作的歌,始终很受欢迎。《我们走在大路上》创作成功以后,马上流行开来。

1966年,邢台发生地震,李劫夫和一批文艺工作者赶到抗震救灾的前线演出,又见到了周总理。周总理一见到他,就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首歌,甚至还即兴演唱了四段歌词。

我们走在大路上歌词当代版(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歌)(4)

后来,周总理又多次公开表示:创作者应该以此曲为范本,写出更多歌颂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好歌曲。

李劫夫本名李云龙,少年时代投身参加抗战。1937年的五月天,他只身背着一把小提琴闯延安,在延安的剧社里面专门从事美术宣传工作。

同时,他也开始提笔创作抗日歌曲。写出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狼牙山五壮士》和《忘不了》等传世名作。

建国以后,李劫夫长期在北方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同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是新中国一位少有的高产作家,一生总共创作了2000余首歌曲。

《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的歌词,后来在不同的时期,被修改为了四个不同的版本,不过曲调始终未变。

我们走在大路上歌词当代版(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歌)(5)

历经岁月的沧桑磨砺,人事的沉浮变迁,这一首与周总理渊源颇深的名曲,以其动听的旋律以及充满“正能量”的歌词,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最终成为本世纪最经典的100首红歌之一。

结语

很小的时候,就学过儿歌《王二小》。小的时候听这首歌,还不懂得什么革命的大道理,基本上听一次,就跟着唱一次;唱完一次,就跟着哭一次。词和曲,都非常伤感。

《我们走在大路上》曾经也听过、唱过,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首欢快激昂,令人振奋的歌曲,竟然和《王二小》这首儿歌是同一个曲作家创作的。

李劫夫在音乐创作上的严谨态度,很像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主张诗歌的创作要力求通俗,所以他会把自己创作的诗歌,念给一些老妇人听,然后再看这些老妇人是否能听懂。

李劫夫同样也坚持把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给每一位过路的人听,力求达到通俗完美。而这首歌也就凭借其超强的艺术感染力与正能量的歌词,最终成为了一首——“传红色经典”名曲。

我们走在大路上歌词当代版(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歌)(6)

后来,甚至有不少红色舞台剧、专题片,直接以它的名字来命名。由此可以看出这首歌的艺术感染力到底有多大。

《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原始创作灵感,是来自李劫夫与周总理的一次谈话。最终,这首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得到了包括周总理本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的肯定与欣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