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残日活动内容(今年全国助残日主题)
作者:衣晓峰 郭瑞芳
年届六旬的刘大哥,平时身体非常结实,没有任何毛病。一天早晨,身为内科护士的女儿突然发现老爸的面容呆板僵硬,嘴角歪斜,说话含混不清,一侧肢体不听使唤,立即和家人将他送往当地专科医院。经专家问诊查体,并急诊做CT,确诊刘大哥患上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经静脉内药物溶栓,成功为他疏通了严重堵塞的左侧大脑中动脉;待病情平稳后,患者又被马上转往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科主任范永春教授带领团队迅速为他开展了后续康复干预,现在刘大哥恢复良好,肢体力量和正常人相差无几,避免了人们常见的“挎筐”、“甩腿”、“拄拐”等脑卒中后遗症现象。
最大的肢体残障来自于脑卒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今年第32个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优秀康复医师、黑龙江省二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范永春教授介绍,据中国残联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约占国人总数比例的6.21%,因残障所致的生存困境乃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痛苦和长期的经济负担。
这其中,作为一种致残严重且影响甚烈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也被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因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所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最终酿成的一组脑组织损伤性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发病率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范教授介绍,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国脑卒中发病人数在150万至200万左右,脑卒中患病总人数已超过2800万,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偏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甚至因重度残疾而只能靠轮椅代步或者长期卧床。
现阶段,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等“五高”特点。范永春教授指出,经循证医学证实,作为降低和减轻脑卒中致残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康复医学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为培育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增强全民助残意识,有必要走近脑卒中患者,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自我识别、脑卒中的三级预防,以及脑卒中的康复等相关知识,以防患未然,远离脑卒中的偷袭。
面对卒中胁迫,并非束手无策
范主任解释说,从临床来看,脑卒中危险因素通常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类,前者主要有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人为手段无力扭转;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酒精摄入、吸烟、饮食、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心理因素等多项可干预性因素,其中高血压居于首位,相对风险达到2.64。通过人为干预,有助于为脑卒中的进程“踩刹车”。范永春介绍,在全世界范围内,有90.7% 的卒中与上述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于我国患者人群,以上危险因素与94.3%的卒中脱不了干系。
这就说明,面对卒中的胁迫,人们并非束手无策,若能够提早构筑“防御工事”,就能把上面的“叛乱分子”压制住。那么,医生经常说的“脑卒中三级预防”是什么意思呢?范永春解释说,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形成前对高危因素的识别,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和不当的生活方式等,之后迅速展开防控,使高危人群防患未然;二级预防是在卒中急性发作后,马上采取对策,减低再发风险或减轻残疾程度;三级预防主要是指康复训练,尽可能恢复或补偿缺损的功能,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水平。
留意蛛丝马迹,就医必须及时范永春主任提醒,当突发下列异常情况时,需要马上看医生:一是严重的眩晕伴呕吐,这样的眩晕与体位变化无关;二是偏侧肢体无力和麻木,或单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及流涎;三是吐词含糊或失语,双眼向一侧凝视;四是呛咳、进食或喝水困难;五是头痛严重频发,持续不能缓解;六是抽搐、意识障碍加重或神智恍惚。
同时,脑卒中FAST预测原则也有一定判断作用,提请家人了解和掌握。范主任解释,F即面部(Face):请患者微笑,观察一侧面部表情是否僵硬,或眼睑、嘴角有无下垂;A即上肢(Arm):请将患者上肢抬高平举,观察一侧手臂是否无力而下垂;S即语言(Speech):辨别发音是否清晰及语句是否准确;T即时间(Time):当出现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时,需立即就医,准确记录发作时间,并告知接诊的医生、护士或急救人员。
至于脑卒中的康复,是有着“黄金期”的,千万莫错过。范永春教授郑重提示,罹患卒中的半年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且头3个月尤为重要。因此康复疗法需尽早实施,要抢在病情稳定后的1周内。早期、正规和全面的康复干预,不仅能最大限度地纠正偏瘫、失语以及构音、吞咽、认知障碍等,且能有效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沉重经济负担。
范永春主任介绍:脑卒中的康复过程是由专业团队联合作战来完成的,成员包括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工程师、心理治疗师、针灸师、推拿师、康复护士等,缺一不可;并且康复进程贯穿于疾病恢复的全周期,这不仅依靠康复团队的帮助和呵护,也需要病人自身与家庭共同配合来实现,最终促进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改善。
康复医学,助力重返正常生活当前,康复医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呢?范教授简要概括如下——
首先是运动疗法:用于偏瘫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主要以神经发育学手法与器械训练相结合;二是作业治疗:以帮助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协调性和手的精细活动进行康复,旨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是物理治疗:借助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空气压力波、蜡疗、冷热疗、水疗、光疗、超声波、超短波、微波、经颅磁刺激等技术和设备,用来预防各种并发症、纠正偏瘫肢体肌肉和循环等现存问题;四是言语治疗:使患者语言沟通能力“失而复得”。
与此同时,还有吞咽障碍治疗:即通过低频电刺激、球囊扩张术、口腔功能控制训练、吞咽手法训练、吞咽反射及吞咽协调训练、食物的选择与调制、进食指导,增进患者的吞咽功能;心理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经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和调解,以主动积极康复训练。另外,康复工程和康复护理也要同步进行,前者是利用足托、分指板等矫形支具,阻止偏瘫者的肢体畸形,辅助功能活动;后者是在患者发病早期或卧床期时,对其肢体功能位予以摆放和开展被动活动,以预防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压疮和褥疮、胃肠道的并发症,如消化不良、便秘、呃逆等。以上措施一定建立在科学、规范、及时的康复评估基础上完成,才能实现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最后,范永春教授提示,卒中病人康复过程中,还还可以根据自身具体状态和条件,选择一些适宜、适量的运动疗法,如自我牵伸训练、自我肌力训练、按照康复医师要求的特定动作,以及做八段锦、打太极拳等,以调摄情志,协调脏腑,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但卒中病人的康复必须讲求科学合理、循序渐进,范主任建议患者和家属要选择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给予康复和指导。
范永春主任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全国优秀康复医师,黑龙江省首届省级“龙江名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