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宋代文人关系(如何理解杜甫的现实主义)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伴随着舞者们优美的中国舞舞姿,一首杜甫诗作《春夜喜雨》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缓缓流出。9月6日,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一带一路”丝路之歌杜甫草堂诗歌朗诵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著名诗人汇集在“诗圣”杜甫的故居,共享这一诗歌界的盛会。

杜甫与宋代文人关系(如何理解杜甫的现实主义)(1)

提到杜甫,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其在教科书上忧国忧民的形象。作为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在杜甫的茅屋旁,著名诗人,翻译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树才,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元胜,印度诗人、汉学界墨普德,美国诗人、翻译家徐贞敏,以杜甫写作下的“现实主义”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论坛”。

在中国的写作中,现实主义具有难以言喻的重量。在当下,人们是怎么理解杜甫身上的“现实主义”?在现场,树才就谈到,杜甫一直关注现实、他的身上也见证了现实。“他把自己所处的时代,变成了诗歌、作品。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杜甫是公元712年出生,公元770年逝世,他在成都生活过、写作过。杜甫经历过非常波荡的年代,而一生的写作,见证了他的时代。我认为,杜甫是一种见证的力量。 ”

杜甫与宋代文人关系(如何理解杜甫的现实主义)(2)

成长于川渝之地,李元胜自然对于杜甫有着不浅的理解,李元胜说到,杜甫是我们中国人,在少年时期就要阅读的“诗圣”。而近几年,李元胜也走过了不少杜甫当年走过的土地。如杜甫的出生地河南,以及成都的杜甫草堂。于是李元胜得以在大地上重新阅读杜甫,重新发现杜甫。“我们之前谈到现实主义,是此时此刻。但我们读杜甫的作品,发现他诗歌里的现实在不断扩大,他诗歌里的现实主义,有正在发生的,有未来发生的。里面体现的格局,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他的伟大,在于他扩大了汉语的边缘。”

印度诗人墨普德也是一名汉学家,在他的高中时期,就借着选修汉语的契机认识了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在现场,墨普德用中文清晰地念出了“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等诗句,令到场的诗人都惊讶不已。“始终关心人民疾苦,是杜甫诗歌的核心。他的诗歌有对普通百姓的同情,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专横,以及高度的爱国精神。”

“成都是我的天堂。”美国诗人徐贞敏就表达出了对成都的热爱,同时她也在这片土地生活多年。徐贞敏说她从18岁就和杜甫有了联系,其中文老师出生于四川,对杜甫的爱非常深刻。“杜甫不仅仅是关心国家大事,对家里人的我关心,通过大自然来分析自己的痛苦。我自己在生活中,经常不开心的时候,会反复回到杜甫的作品来思考自己的生活。好的诗人,不管处于哪个年代,都能给你带来启发。”徐贞敏感叹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