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旧城区与新城区发展(韩江观潮城市生长)

【编者按】

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城市如何建?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2019年春节前夕,在北京考察调研时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从“成长”到“生命”,这实际上也要求我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让城市发展能够实现“生长”的愿景。

要实现“城市生长”,意味着要把城市视为一个有机体,遵循其发展规律,守住城市灵魂,保持城市个性,从而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和提升城市魅力。

近两年来,位居粤东的千年古城潮州,在城市规划、建设、改造和治理上,正是践行着“城市生长”的理念,实现了经济实力、产业活力、城区魅力、社会合力和治理能力的“城市生长力”的大提升,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今天起,我们将重磅推出《城市生长——潮州城市新发展观》系列报道,分5篇来深度观察潮州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新气象。敬请垂注。

策划:严亮 达海军

统筹:达海军

采写:苏仕日

“潮州越来越好、越来越漂亮了,很多外地游客来古城旅游,我觉得很自豪。”今年2月26日,一场千人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在古城潮州的广济门前唱响,看着众多游客与市民一起用歌声祝福祖国,合唱团成员卢奕湘感到十分自豪。

潮州的旧城区与新城区发展(韩江观潮城市生长)(1)

卢奕湘的自豪感正是许多潮州人的同感。这两年来,潮州这座千年古城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向世人展现全新的魅力。

这样的生命力来自于决策者和执行者尊重了城市生长规律。一座城市犹如一个人的成长,她有骨骼,有血肉,有经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打下了良好的底子,城市有机体便会按照预期的方式生长,从而实现和谐宜居。

和很多一江两岸的城市一样,韩江在潮州市区穿城而过,将城区一分为二,古城在西,新城在东。

但不同的是,不少地方往往旧城、新城分裂明显,要么旧城一般是破败、落后的代名词,要么新城沦为空城、鬼城。但是在潮州,古城和新城,古新相兼,犹如两条腿走路,让潮州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发展步伐更稳更协调。

潮州的旧城区与新城区发展(韩江观潮城市生长)(2)

去年7月,潮州被赋予更明确的定位——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其“特”特在特色产业,特在文化,特在古城。潮州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古城”,这座“活着的古城”对于潮州城市而言意义重大。正如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所言,古城是撬动潮州振兴发展的重要支点。

支点要有力量,才能支撑一座城市的生长。于是,这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被再次赋能。

这种力量来自于法律法规的保护——拥有地方立法权的潮州专门为古城立了一部地方法规《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及其他配套的消防、民宿客栈管理办法等。此外,它还来自于更多的由表及里的成长,通过古城保育活化,譬如八百年历史的湘子桥上夜夜上演灯光秀,风光一时无两,微更新微改造让破旧的老街巷换了新貌,中山路、牌坊街有了更多文化内涵,旧办公楼变身青年文创中心……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潮州获评省“最喜爱国内旅游目的地”奖。

潮州的旧城区与新城区发展(韩江观潮城市生长)(3)

公共空间的改造则带动了私人空间的自我改善和提升。古城里孕育出新的产业,数十家客栈、茶馆、陶艺馆等新业态细胞在古城里分裂繁殖,原本无人问津的老房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这一切更像是古城的“新陈代谢”,年轻的人回到古城,新的业态代替了三无小作坊。

古城里的业态引导和规范管理,将拉长“民居观光、非遗展示、工艺创作、茶馆客栈”文化旅游产业链,古城文化品位也将因此不断提升,文化业态日益丰富,文化旅游持续升温。

潮州的旧城区与新城区发展(韩江观潮城市生长)(4)

一组旅游数据可以佐证古城生长的力量:今年春节期间,湘桥全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约89.1万人次,比增41.32%,旅游总收入约2.05亿元,比增41.47%。2018年潮州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创历史新高,增速列全省前茅。

在造城浪潮方兴不艾的当下,潮州当初将着力点放在古城,不免稍显另类。如今再回头来看,可谓走了一着险棋的潮州,确实也棋高一着。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潮州市历来注重韩江西岸发展,韩江西岸成了潮州的经济文化中心,但发展空间环境日趋饱和,面积仅40多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却承载了60多万的人口。

潮州的旧城区与新城区发展(韩江观潮城市生长)(5)

而事实上,韩江东岸拥有山水相融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教育文化底蕴,具备广阔的创业空间和宜居空间,潮州决策者的视野于是从古城滑向东岸。

韩江之东犹如潮州长出的身体另外一半,是一片正被激活的热土。这几年,潮州在东岸谋新篇,加快布局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潮州的旧城区与新城区发展(韩江观潮城市生长)(6)

潮州市中心医院在东岸易地新建,总投资8亿多元,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韩江新城被写入潮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的报告中,成为四大发展平台之一;

潮州新区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规划建设,从其“四个定位”可以看出其在承载全市新发展的重要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特色精品城市体验地、绿色生态山水城和全市教育新高地;

城市东拓在加速,凤城生态水乡示范区、国家特色小镇、工艺美术之都、烟草物流基地、潮州东大道、两溪四堤景观工程等重点项目在推进中,北、中、南三路突围,新城建设渐成大发展态势。

一个改变潮州城市格局的现象正在快速发生:产业、人口、科教、文化以及城市公共资源不断向韩江东岸集聚。

这是有数据作为“佐证”的。在韩江新城,人气迅速聚集——超过20万人在这里生活、工作和学习;项目纷至沓来——超过30个重点项目在这里落户;资金争相流入——_约566.11亿元的总投资在这里布局。

潮州的旧城区与新城区发展(韩江观潮城市生长)(7)

古城翻新篇,新城谋远路。无疑,古新相兼的潮州,正在为城市生长定下大格局,东西两翼的协同发展将为潮州城市发展开拓出更加可期的未来。

【记者观察】

完善骨架畅通血脉让城市生长

有专家曾说,城市是一个有机系统,城市生命体存在“五大定律”,一是城市管网越畅通城市越有生命力;二是城市文化越繁荣城市越有记忆力;三是城市生态越健全城市越有凝聚力;四是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越有影响力;五是城市管理越精细城市越有亲和力。

无论是潮州古城还是新城,其生长也离不开这五大定律。这也是潮州这几年努力的几个方向,也是潮州正在达成的目标。

其中,对于城市而言,基础设施犹如骨架,畅通的管网则好比人体血脉,均是其生命之基。这两年,潮州对城区道路“黑底化”等“六个十”建设,古城“微更新”“微改造”、韩江新城核心区环境提质以及城镇“三旧”改造,潮州东大道基本贯通,护堤路枫溪段征拆工作完成,潮州大桥、如意大桥同时建成通车……

这一切既提升城市形象,更是搭好骨架,疏通了城市生长的血管,恰如人的健康体魄作为底子,为古城和新城加快发展奠定基础,催生其生肉造血,有此,古城与新城之间,古城和她内里的新业态之间才能达到“共生、共长、共荣”。

【作者】 达海军;苏仕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