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海底隧道吗(白云山隧道不挖了)
白云山隧道,还没摆上桌面,就已经夭折。
今天,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白云-天河连接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招标终止,距离12月3日挂出招标公告,仅过去11天。连可行性研究都不做了,白云山隧道大概率是不会再开挖了。
几天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说过这样的重话,领导干部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如此简单明了的会议精神,不会还有人搞不懂。
“白云-天河连接通道正式启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招标。线路西起黄石东路、东至华观路,将打通白云山东西两翼,现在要经过20个红绿灯的路程,将变成5分钟直达。该项目总投资初步估算超百亿元,下穿白云山的区段与规划的地铁29号线高度重合,如果采用公铁合建的双层隧道同步建设地铁部分,将有效节省后续投资,避免二度开挖施工。”
这是12月7日广州日报官方账号上的导语部分内容。光看广州日报的报道,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建设白云山隧道好处多多,太有必要建了,早就应该建了。
事实上,白云山隧道早在9年前的2012年,即进入公共视野。
2012年10月中旬,广州政府方面提出修建白云山隧道的设想,西起黄石东路,东接京溪路,并通到云溪路。
时任广州市长陈建华说,“进出白云山的主通道白云山隧道早则今年底、迟则明年初就会动工,届时将形成双向8车道,这样白云区南部连接市中心就有了主通道,比如从黄石片区到天河5分钟内就能到达,不用经过广园东路、广园西路,这意味着白云区的发展跟中心城区一下子连成一片,白云区的土地还会升值,生态会更加靓丽。”
市长都给出了时间表,白云山隧道似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但谁也没想到,三个月后,广州又宣布项目暂缓实施。
这三个月,广州发生了什么事?
很多外地人或新广州人,可能对白云山不太了解。经常形容广州的一个词叫“云山珠水”,云山指白云山,珠水指珠江。白云山也是羊城八景的第一秀,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如果说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那么白云山就是广州的父亲山。
白云山,属九连山支脉,由30余座山峰构成。有人说,白云山脉是最为罕见的“帝王脉”,“帝龙之穴”就在广州越秀山。相传南中国帝王龙龙头是越秀山,龙项是白云山,龙脊为帽峰山。历史上,几个王朝都对白云山的龙脉进行过破坏和镇压。
秦统六国之后,有一位术士夜观星象,看出南粤有"帝王之气"。秦始皇于是派人南下"寻龙",并将其毁掉。据说,如今白云山景泰坑和马鞍山凹地这两处,就是“砍龙处”。
明太祖朱元璋没有像秦始皇那样"断龙",而是选择镇压。他命镇守广州的朱亮祖,在越秀山的最高点建造了镇海楼,想要永远压制住南方的龙气。
广州有句旧歇后语,叫“瘦狗岭,唔打唔得”,意思是某个负面事件若不采取有效方式强行制止,便无法了结。这句歇后语的由来,便是炮打白云山的南麓瘦狗岭。
明朝时,广东人伦文叙考中状元。湖北才子柳先开对此很不服气,于是编了一首歌:瘦狗山头有卧龙,十三年后向天沖;金火相克侵帝国,太阳照耀在广东。这个故事在广州流传很广,上世纪90年代,香港还据此拍了部电影《伦文叙老点柳先开》,说的就是伦文叙调戏柳先开的故事。
后来又有人报告朝廷,说广州瘦狗岭突然陷了一个洞,里面有祥云冒出,有天子之气。皇帝于是命令地方官在每年霜降日炮轰瘦狗岭,打散龙气。到了清朝,炮打瘦狗岭更加频繁。
经过几个王朝的折腾,白云山的龙气被毁了很多。所以,广州现在是富而不贵。
到了现代,瘦狗岭下建了广州东站,一路向南,有中信广场,天河体育中心,天环广场,花城广场……这里成了广州新中轴线。有兴趣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这条中轴线上一些建筑的风水讲究。
在中国,没有哪里的人比广东人更信风水。广东人中最信风水的,很多都聚在广州。广州发生的很多事,都能从风水上找到点说法。在广州待过一些年头的人,多少都能知道一些典故。
有人说,你们南方要龙气干什么?其实,这种“龙气”从科学上也是能找到解释的。
退休前任职广州市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地质学专家刘金山,首先提出了广州地质“龙脉”的概念。
广州几乎没有正面经过的大台风,也很少破坏性地震。刘金山认为,“龙脉”就是绵延的山脉。广州“龙脉”的总长达到158公里,这条地质“龙脉”不但实现了对地貌和陆生生态、水生生态的控制,也实现了对台风和地震灾害的控制。拥有这么优越的地质“龙脉”,在东南沿海地区都非常少见。
整条地质龙脉穿越广州十一区。广州的地质龙脉北起天堂顶,经过黄鹿嶂、大尖山、银龙顶、大金山、九龙镇、帽峰山、龙眼洞、白云山、越秀山、白鹅潭、顺珠江向东南转至二沙岛、海心沙、黄浦岛、莲花山、大小虎山、黄山鲁转龙穴岛,潜入南海。
刘金山说,龙脉北部森林地带释放的负氧离子以及龙脉南部珠江地带释放的负氧离子组成了龙脉上空负氧离子高密集带,由于地形北高南低,使得龙脉上空负氧离子高密集带向南流动。来自太平洋上空的台风,即太平洋上空热带气旋也携带有高密集的负氧离子,二者相遇,同电相斥,使得台风先导不是往东偏向就是往西偏向。因此台风先导进入不了广州境内,从而使得台风主旋流也进入不了广州境内。此外,由于广州珠江三角洲平原为断陷盆地,四周有张性断裂切割,地应力永远处于开放状态,广州没有大地震产生的地质力学条件。
扯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说,白云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山。
所以,在白云山中钻一条隧道,才会那么敏感,才会有那么多反对声音。
我们先来看看9年前广州一些报纸的标题——
南方都市报:白云山隧道,急什么?!
南方都市报:白云山隧道:广州颈喉刎不得。
南方都市报:广外校友签名反对建隧道。
新快报:白云山隧道扑朔迷离,敦请有关部门集中回应。
新快报:“市肺”可否凿穿,必须容纳民意的博弈。
羊城晚报:三套建设白云山隧道的方案,广外都不同意。
广州报纸的骨头,那时真硬。
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也都纷纷反对建白云山隧道。2012年11月底,在当时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黄丽雅说:“这是广州市唯一的肺,是广州最美的地方,要在肺上开个洞应该听证。开隧道我认为是弊大于利。”委员辛瀑也表示,“白云山是我们的心肺,从心肺里开个洞,怎么行?要听证才行。”
白云山是广州的心肺之说,从此流传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可能是建白云山隧道的最大受害者。1970年,广外选址白云山黄婆洞边,图的就是一个清净,学外语的确实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白云山隧道开建,滚滚的车流除了会将美丽的广外校园一分为二,吵闹的噪音还会严重影响广外学子的学习,大片建筑也会被拆除。所以,广外一直是白云山隧道建设最坚定的反对者。
2013年初,广州决定缓建白云山隧道,广外的坚决反对态度起了很大作用。时任白云区委书记马文田表示,广州的一流大学,门口都有隧道,“中大、华工都有隧道,暨大、广州大学门口也有,所有有隧道的大学都火了!”
广外人听到这话,不知道心里什么滋味。
9年前,白云山隧道的暂时搁置,是广州民众、媒体和官方良性互动的一个典范。当年广州官方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一些重大的公共政策,允许媒体充分讨论,也能虚心听取一些反对意见。广州社会向来和谐,不同阶层各安其事,怨气总能及时抒发,极端事件很少爆发,跟官方这种宽容大度的作风不无关系。
这些天,反对开挖白云山隧道的声音很多,名嘴陈扬连发文章和短视频质疑这个计划。还有一些自媒体人也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意见。
听说广州又要开挖白云山隧道,前几天,一个从小在广州长大的朋友专门给我发来一段话:我上周去白云山走了走,真的很痛心。云台花园往南门的地方,以前是小池塘,现在把池塘填平了要变成一个“广州花园”。池塘对面,以前是停车场,还有一个供市民买各种农产品土特产又便宜又好的市场,现在变成了一片草坪。进了南门,以前幽静又富有人文气息的蒲谷,变成了一个观光电车总站。沿着往上走,还在做一个非常长的一个木栈道,以前羊城八景之一的“羊城松涛”,松铲断了,树木也没了,远远看去,这个木栈道就像是一道巨大的伤疤。还有黄婆洞水库,一滴水都没有了,据说是也要做大工程。处分是处分了,但这些伤疤,怎么修补,怎么填坑呢?
有反对的,就有赞成的。我一位在机场工作的朋友,他住在白云山东边,工作单位在山西边,他就极盼望白云山隧道能早日建成,因为这样上下班路上可以节省二十几分钟。
还有人说白云山下本身就有不少防空洞,还有高速隧道,如果说破坏白云山风水,这些建设早就破坏了,也不在乎再多一条隧道。
不管赞成还是反对,都属正常,五根手指还有长有短,何况两千多万人口的广州。但是一项投资巨大、涉及所有广州人利益的工程,在上马之前一定要充分讨论,给利益各方充分表达的机会。讨论充分之后,形成共识再去推动,综合效益会更好。
上一次打算开挖白云山隧道时,环境规划专家李永宁说过一句特别好的话:广州目前处于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变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明天的现代化而牺牲后天的现代化,对于城市建设的重大项目,可做可不做的,就宁愿不做。
这句话,与所有热爱广州的人共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