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

题记

唐玄宗是大唐传奇人物,不仅开创了比唐太宗“贞观之治”更牛的“开元之治”,也在其任内出现“安史之乱”,差点使大唐灭国!那么,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出自唐玄宗自身?还是出自李林甫、杨国忠?小编以为,首要是唐玄宗的不作为,他负领导责任;其次,宰相李林甫、杨国忠也是难逃其咎,李林甫建议重用安禄山,间接促使安史之乱;杨国忠对于安史之乱有推波助澜的作用,逼得安禄山起兵。

为什么这么讲?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1)

唐玄宗和杨贵妃/剧照

唐玄宗:开元之治后开始飘了

唐玄宗经过“开元之治”的大治后,被胜利、辉煌、歌功颂德冲昏了头脑,渐渐地开始飘了。他觉得做皇帝不必亲力亲为,交给宰相、节度使忙就好,自己可以大享特享生活了!

先说宰相。

创作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才子宰相,时不时挑唐玄宗毛病的张九龄被迫下课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走上了前台。再后来,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也混成了宰相。

就连太监高力士也混成了唐玄宗的心腹,成了大唐手握重权的人。

唐玄宗没有了贤相姚崇、宋璟的辅佐,也告别了时常“抬杠”的张九龄,被一批“马屁精”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之流包围,大唐倒霉日子不远了。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2)

李林甫

再说节度使。

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唐玄宗在重要的边境设立了10个军镇,这些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

也不知道唐玄宗的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王忠嗣曾担任朔方4个镇的节度使,安禄山曾担任3个军镇的节度使。节度使得权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大,不仅带领军队,还管行政和财政。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3)

安禄山剧照

放权后的唐玄宗,把政务交给宰相。李林铺、杨国忠更替把持朝政,纲纪大乱。

而唐玄宗自己,忙着和自己的前儿媳、现任爱妃——杨贵妃厮守、洗鸳鸯浴去了,唐玄宗常常炫耀:“朕得杨贵妃,如获至宝也!”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4)

杨贵妃

甚至,唐玄宗连御前会议都“顾不上”开了。

李林甫:建议启用少数民族将领当节度

李林甫当上宰相后,想的不是如何治理国家,而是自己的相位如何长久。他烧得“第一把火”,竟然是给谏官立规矩,让他们少多嘴多舌!谏官不敢再给皇帝提意见了,唐玄宗耳根子安静了许多,觉得这个宰相比张九龄强多了!

李林甫不但排挤打击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因节度使立了功,就有上调朝廷当宰相的惯例。

李林甫害怕立功的节度使取代自己

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就有著名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等人。李林甫见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就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戴太子谋反,王忠嗣为此险些丢掉了性命。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少数民族将领。

李林甫认为,少数民族将领文化低,在朝中也和大臣没有太多联系,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相位,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他们

在这些少数民族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欣赏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虽然,安禄山的造反和李林甫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李林甫的“举荐之功”确实给大唐带来灾难!

时宰相李林甫嫌儒臣以战功进,尊宠间己,乃请颛用蕃将,故帝宠禄山益牢,群议不能轧,卒乱天下,林甫启之也。——《新唐书》。

安禄山靠拍马屁干到了三镇节度使。

安禄山是突厥和傈僳混血儿,靠察言观色、拍马屁起家。当年因为偷羊,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判处死刑,临刑前,安禄山大喊:“您不是要消灭两蕃吗?我可以效力啊!”

就这样,安禄山保了命。从此,安禄山特别勤快,天天亲自给张守珪洗脚,靠拍马屁当了张守珪的干儿子,后来升到幽州节度副使。

朝廷派御史中丞张利贞到河北考察官员,安禄山抓住这个朝中大官百般献媚,打点现场每一个人,这些人回到朝廷后一个劲地给安禄山说好话。

安禄山在拍马屁方面有一套,根据唐玄宗的喜爱,“量身定制”拍马屁方案:

安禄山经常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送到宫廷讨好唐玄宗。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诱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士到军营来赴宴。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了,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廷报功。

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安禄山每次都抓住机会,逢迎拍马讨唐玄宗的喜欢。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又装出一副傻平平的样子。唐玄崇一见到他就高兴得不得了。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5)

安禄山跳舞

安禄山得到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做了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及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6)

唐玄宗时期的十个军镇,平卢、范阳、河东三个归安禄山

安禄山掌控了河北、辽西、山西一带,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杨国忠:把安禄山逼向造反

没多久,李林甫病死了,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借着他的外戚地位继任了宰相。本来,安禄山受重用比杨国忠早。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7)

杨国忠剧照

杨国忠能力一般,却贵为宰相,安禄山和杨国忠互相看不起对方。

杨国忠几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但是唐玄宗不以为然

安禄山秘密扩充兵马,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将,又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囤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造反。

公元755年农历十月,安禄山作了周密准备以后,决定发动叛乱。这时,正巧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

安禄山便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向将士们宣布说:“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士们都觉得事出突然,但是谁也不敢对圣旨表示怀疑。

第二天一早,安禄山打着“清君侧”“诛杀国贼杨国忠”的旗号,带领叛军出兵南下。15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时间,道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天。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过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沿路的官员逃的逃,降得降。安禄山叛军一路南下,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8)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还不相信,认为是有人造谣,到后来警报个个传来,他才慌了起来,召集大臣商议刘策。满朝官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我没说错吧!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10天之内,一定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献上。”

唐玄宗听了这番话,心情才安稳下来可是,谁知道叛军在短短的时间内便长驱直入,一直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

杨国忠使坏,导致潼关战役大败,长安危在旦夕

安禄山的十万大军冲到了洛阳,驻守洛阳的冯常清一看不对劲,赶紧放弃洛阳,退守潼关,打算和潼关另一大将高仙芝合兵,共同守卫潼关。

本来,唐玄宗仓促布置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开封,几乎被叛军不费气力就击垮;第二道防线就是驻守洛阳的冯常青,面对势如破竹的攻势,退守潼关和陕郡(今陕西陕县)负责第三道防线的高仙芝合兵唯一正确的选择。结果冯长清、高仙芝成了洛阳失守的替罪羊,被斩首下线

顶岗的叫哥舒翰。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9)

哥舒翰

面对对方攻势太强,哥舒翰打算坚守不出,以逸待劳。

杨国忠最大的本事就是谄媚皇帝,担心哥舒翰如果得胜回朝,必将取代自己宰相的地位,就不断给唐玄宗“掏耳朵”:“潼关守军不堪一击,哥舒翰守着潼关按兵不动,必将丧失歼灭叛军的大好机会,必须给他下死命令,坚决出击!”

李隆基听了杨国忠的话,命令和叛军死拼。哥舒翰出关迎战,结果一战大败。

杨国忠:怂恿唐玄宗跑路,马嵬驿兵变中,杨国忠被斩首,杨贵妃被赐死

潼关失守后,曾在四川当过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知道长安危在旦夕,立即建议皇帝跟自己回老巢避难,也得到了川妹子杨贵妃的支持。

于是,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等向四川跑路了。

行走第三天,到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他们越想越气,好好地长安待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10)

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奸相杨国忠造成的,于是几个士兵就把杨国忠杀死了。

之后,兵士们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不肯散去。

禁军首领陈玄礼就对唐玄宗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

唐玄宗当然不舍得杀死杨贵妃,宦官高力士就劝道:“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不会心安。希望陛下为了安全,慎重考虑。”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用带子勒死了。

马嵬驿兵虽然平息,可李隆基成了惊弓之鸟,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享被留了下来主持朝政,等到李隆基再归来时,他已经“升级”为太上皇,唐朝的皇帝变成了李享,也就是唐肃宗。

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不过好景不长,就被侄子安庆绪给干了;安史之乱的另一主角——在河北割据的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干了。在安史之乱两家内斗之际,唐肃宗请来了援军——回纥军,终于平定了长达7年的安史之乱。

结语

造成安史之乱的,除了唐玄宗外,宰相李林甫为了自己的相位,大力推崇在朝中没有靠山的安禄山当节度使。殊不知,拍马屁、攀关系,不是李林甫的专利,安禄山更有一套,他不仅能攀上张守珪认干爹,更能攀上杨贵妃认干妈。在安禄山49岁生日时,32对的干妈在华清池亲自给干儿子“禄儿”主持洗儿礼,然后用巨大的襁褓包起来,用彩车招摇过市。

杨国忠更是点燃安史之乱导火索。按理说,从贵妃这论,杨国忠是安禄山的干舅舅,然而,这二人从骨子里相互看不起,这一点,唐玄宗是开心的,省得你们结党营私。杨国忠建议调安禄山回京当副宰相,把三镇节度使交给汉人担任,而唐玄宗更相信他的“禄儿”。可是,杨国忠不达目的不罢休,直接派人到安禄山在长安的府上抓人,秘密逮捕并杀害安禄山安排在京城的眼线,安禄山怒不可揭,于是,以“清君侧”的名义,安之之乱开始了……

唐朝的安史之乱指的是什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是谁之过)(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