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

播州杨氏是贵州历史上的四大土司之一,也是中国最有名的土司之一史学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说法。其家族长期统治黔北地区,对黔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5年,播州土司遗址——海龙囤成功入列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对播州杨氏土司文化遗产的肯定。对于播州杨氏的记载,目前网上大多数信息都是来源于杨氏的家谱,而不见于官方史书。小编认为,其家谱的可信度是值得怀疑的,我们应该更多从正史中挖掘材料,以重新构建杨氏的历史。

一,播州杨氏的来源和发展

杨氏是什么时候进入播州的,目前在学术界是具有争议的,杨氏家族内部家谱、墓志铭对杨氏入播记载也是分歧百出,相互矛盾。如在入播的始祖上,有杨端、杨思勉两种说法,在入播的时间上,有唐末、五代两种说法;在杨氏的原籍上,有邠州、太原、会稽、京兆四种说法。其中《杨文神道碑》的记载“宣宗末年,大理举兵,播州鼻祖端奉命平定南诏,其功始著。五季乱,天日离隔,杨氏世守此土”,该文中将唐朝的南诏错误地记载为了大理。后来在宋濂的《杨氏家传》中,又将唐宣宗改为了唐僖宗,将大理改为了南诏。《杨氏家传》的记载成为了流传最广的记载。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1)

海龙囤

《杨氏家传》还记载播州杨氏和太原杨业家族属于一支,显然这是播州杨氏攀附中原大姓的一种做法,其记载也不完全可信。实际上,对杨氏在黔北一带的记载很早就出现于正史了。根据《华阳国志》记载,汉晋时期,犍为郡(今川南、黔北一带)有杨氏大姓,如有武阳县有“七杨”,南安县的杨氏为五大族之一。而《杨氏家传》中记载的随杨端入播的娄氏,实际上也是南中的一大姓,《华阳国志》记载为:“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2)

海龙囤

犍为郡出现的杨氏名人比较多,如杨莽、杨戏、杨涣、杨洪、杨邠等,这些人物都是犍为郡武阳县人士。《杨氏家传》记载杨端为太原人,史学家基本不认可。《杨氏家传》记载杨端入播期间经过了蜀地,并未带领其舅谢氏家族入播。谢氏是蜀地大姓之一,谢氏和杨氏世代皆有着姻亲关系,可见两大姓的距离相隔不远。根据这些记载,史学家多数支持杨端来自于川南一带的说法。如谭其骧认为杨氏就是从川南迁到播州的僚(仡佬族);贵州何先龙认为杨氏是来自于川南地区的僰人;陈季君在《播州土司史》中说“杨端的籍贯是川南”。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3)

杨端入播的原因,《杨氏家传》《杨文神道碑》记载为当时南诏国入侵播州,唐朝皇帝“诏募骁勇士将兵讨之”,杨端“奉命平定南诏”。南诏贡献播州之地,在《滇史》《南诏野史》中也有记载。面对南诏的入侵,唐僖宗派军讨伐,杨端也在此次出征行列之中。在击败了南诏的势力后,杨端一族得以世守播州地区,成为了当地的土官。杨端之后,播州杨氏分为了两大支系,杨光荣居播州(今桐梓一带),杨文贵居遵义。北宋大观年间,杨氏二族皆臣服于朝廷,宋朝分别在此设置南平军和遵义军,以杨氏为首领。此后,播州杨氏又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混战之中,暂时走向了衰落。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4)

二,穆家川时期:播州杨氏的兴盛

杨轸之后,播州的局势开始走向了稳定。杨选将播州治从白锦堡迁至穆家川(今遵义老城区),开启了播州杨氏的穆家川时期。杨轼和杨粲时期,播州的开始走向强盛。在政治格局上,杨氏结束了分裂局面。杨轼认为杨氏的割据造成了骨肉相残,于是和下州杨焕结为联盟。杨粲时,下杨背盟,重开战火。杨粲平定了下杨之乱,使得杨氏重新统一。除此,杨粲还通过讨伐南平夷穆永忠和南平闽酋伟桂等,获地七百多里,其势力范围扩展到了重庆忠州一带,被宋朝册封为忠州防御使。杨粲统一杨氏、开阔土地为杨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文献有“播州杨氏, 至粲始大”的记载。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5)

杨粲墓

杨粲之后的杨氏和国家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杨粲时期,正是两宋之交,金兵南下的多事之秋。开禧三年,蜀帅吴曦反叛投金,杨粲曾准备组织进队讨伐。随后,杨粲又“输马三百于蜀帅,蜀帅以闻,上益嘉之。”到了杨价期间,蒙古开始入侵四川,播州成为了抵御蒙古入侵的中坚力量之一, “余玠制置西蜀,皆倚价为重”。杨文时期,继续抵御蒙古的入侵。杨文曾经六次派军参与对蒙古的战争,六战全胜;杨文还向余玠提出了“保蜀三策”,其中中策是在四川水陆主要通道的沿线,选择险要的地点营建山城水寨,最终被余玠接受。随后,杨文又派遣播州二冉到重庆说服余玠修建钓鱼城。1243年,余玠派遣二冉到合川修建钓鱼城。1258年,蒙古发动了钓鱼城之战,最终蒙哥大汗死于城下,改变了亚洲的战争格局。于此同时,杨文还在播州地区修建以海龙囤为核心的防御体系,目前已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6)

播州二冉

元朝建立后,播州杨氏臣服,元朝继承了宋朝的土司制度,册封为播州宣抚司。元朝的播州杨氏成为了元朝在西南地区势力之一,播州杨氏经常参与平定周边的叛乱,并以此为机会扩大自己的领地。如至元二十九年至延桔四年(1292~1317年),播州主杨汉英曾随元军远征云南、缅甸,镇压罗闽部奢节、 水东宋隆济的反元行为,平定黄平等地“南蛮”。元朝时期播州的管辖范围空前扩大。杨汉英还在播州修建驿道,减免税收,推动播州地区经济的繁荣。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7)

播州范围

宋元时期的播州,不仅在政治上走向了强大,在文化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早在杨轼时期,就在巴蜀地区招揽士人来播州,加速了播州教育的发展。杨粲时期,修建先庙,兴建学校,出现了养士之风。另外杨粲还立《家训十条》,告诫子孙“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奸贤,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杨轼和杨粲的措施无疑对播州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有推动作用,史料记载“由是蛮荒子弟多读书攻文,土俗为之大变”,“子孙绳绳善继,尊尚伊洛之学;言行相顾,一如邹鲁之俗”。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8)

杨粲墓

杨价时期,播州的文化取得了突破。史料记载他“好学,善属文”,由于播州在抗蒙战争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而他也乘机向朝廷请求设科取士,并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得岁贡士三人。1238,播州人冉从周以贡士资格进京参加殿试,成为播州的第一个进士,开创了播州人举进士的先河,时称“破荒冉家”。继冉从周之后四十年间,播州又有七人考取进士,分别是杨震、李敏子、白震,犹道明、赵炎卯、杨邦正、杨邦杰。《遵义府志》说“天荒之破,杨氏之功也”。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9)

杨价墓出土文物

元朝时期的播州文化进一步发展。《杨氏家传》 记载杨汉英:“急教化, 大治泮宫,南北士来归者众, 皆量才用之”。杨汉英喜爱理学,“喜读濂洛书”,他曾经写下了《明哲要览》九十卷,成为贵州第一个理学著作。元代史学家张起岩对杨汉英评价道“挥戈如笔笔如刀, 帅间文场有此豪”。播州杨氏在黔北不断推动汉文化的传播,兴办教育,让黔北加速融入了汉文化体系,有利于民族的融合,也为后来贵州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10)

播州海潮文饰带

三,播州杨氏的灭亡

明朝建立后,播州杨氏归顺,明朝在此设立播州宣慰司,为贵州四大宣慰司之一。由于经历了长期的稳定发展,播州的经济在明朝达到了繁荣的局面。当时的贵州布政使司粮食上自给自足,每年贵州都需要从四川、湖广、云南等省输入大量的粮食,而播州宣慰司也每年向贵州纳粮一万多石,可见播州粮食出产之丰。在播州灭亡后的万历三十年,朝廷清查播州分给贵州部分的平越府土地,达到1356622亩,相当于贵州其他地区的总和。除此之外,播州还是当时重要的产茶区,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其中的播州、夷州在宋代以后都为播州之地。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11)

杨辉墓彩釉陶俑

播州杨氏的存在无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贵州省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大一统的趋势下,播州土司的灭亡也是不可避免的了。在明朝时期,播州经济虽然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其社会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周边地区。1525年,贵州设科取士。景泰七年,定云贵乡试额为30名,其中贵州有10名。嘉靖十四年,贵州开始单独设科,定额25名,后来陆续增加到35名。自贵州开科以来,全省中进士达109名。在万历时期,全省举人共1145人,其中贵州宣慰司达286人。相比之下,播州终明代仅有60人参加了乡试、会试,其数量少的可怜。这也说明,杨氏如今反而成为阻碍黔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地方势力了。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12)

出土的金器

同时,杨氏家族的统治也走向了腐败。《勘处播州事情疏》载杨爱多次强占百姓之田土,如“将余庆长官司管下,站户毛显常等斑溪巴村大寨铁针崕罗家寨,五处水田,八百亩,陆地二十处,强占创立田庄”。还将许多土民强制作为佃户。”在家族内部,出现了争权夺利的斗争。杨应龙时期,好以诛杀立威,多次欺凌所辖的五司七姓,导致下各部纷纷怀恨在心,其统治基础已经动摇。杨应龙还和四川、贵州、湖广等地官员发生了摩擦,最终引发了叛乱。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明朝调集6省24万大军发动了“平播之战”,存在了700多年的播州杨氏政权灭亡。之后,朝廷在播州“改土归流”,分播州地为二,设遵义军民府属四川,平越府属贵州。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13)

明万历“平播报德”铜钟

播州杨氏的灭亡,加速了贵州地区的“改土归流”。再此后的100年时间里,黔北的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清朝雍正年间,遵义被划归了贵州省,贵州省的地域就基本形成了。清朝晚期,在遵义出现了著名的“沙滩文化”,该文化的辉煌程度远超过去的“播州文化”,成为当时贵州文化的代表。播州杨氏的出现,是历史的产物,播州杨氏的灭亡,也是其历史的趋势。不过,播州杨氏对于西南地区边疆的开发、巩固,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否定的。

贵州宋氏土司消亡(雄踞黔北700年的播州杨氏)(14)

海龙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