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才是你的硬实力(我们最好的朋友仍然是免疫力)

免疫力才是你的硬实力(我们最好的朋友仍然是免疫力)(1)

张文宏(台上右二)在论坛上发言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今年,你或许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国外一位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治疗11天新冠肺炎症状缓解,出院4个月复查显示绝大部分肿瘤消失。

你觉得好奇吗?这是医学奇迹,还是奇闻怪谈?昨天,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和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办的“科学嘉年华”的“生命健康论坛:免疫与癌症的博弈”上,观众们得到了答案:这是次人体免疫系统的孤注一掷。

人“不平衡”就会生病

谈起癌症,很多人闻之色变。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确诊癌症患者达1930万,全球癌症过世患者有996万。我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去年新发癌症患者达到457万,占全球的23.7%。为攻克这个人类健康的“杀手”,医生和科学家前赴后继,已经奋战了百余年,也看到了一丝曙光。

那为何在这场论坛上,要把癌症和免疫联系在一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给出了关键词:平衡。无论是感染性疾病,或是其他代谢性疾病,只要一个方面出现“故障”,而另一面不能很好地平衡,人就会生病。樊嘉进一步解释,人体在代谢运行中,细胞基因会发生突变,伴随而来的是异常的细胞。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及时将这些“问题细胞”清除。但要是遇上免疫力低下,这些异常细胞就会快速生长、恶化;另一种情况是,人体的免疫监测系统“失灵”,无法察觉到“异族入侵”,也会导致异常细胞继续生长。在环境、作息等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就有可能向肿瘤发展。

免疫系统不断进化

“如果这场论坛只讨论肿瘤,可以不用把我叫过来。但如果讨论免疫,就应该把我叫过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风趣地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足40岁;今天,上海人的期望寿命已经达到了83.67岁。“在座的各位没有活到85岁,别说自己长寿。”张文宏的话引得现场一片笑声,“那我们整体如何获得寿命的延长?这是因为大大改善了由于感染性疾病带来的儿童死亡。”

张文宏笑称,如果自己和樊嘉院长同时出现在非洲,那一定是自己更受欢迎;而如果两人在上海,樊嘉院长显然更受欢迎。“在上海有非常好的公共卫生体系,很多传染性疾病早期就得到了控制。”张文宏说,人类的免疫系统在不断进化,来抵挡每时每刻可能遇到的自然界的细菌、病毒等等。

衡量免疫力是个难题

11月1日,上海全面启动了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张文宏在“科学嘉年华”上表示,第三针新冠疫苗可以大幅度降低病毒的传播,所以接种第三针新冠疫苗成为一个极佳的全球性选择。第三针疫苗接种以后,人类的免疫记忆力会进一步提高,如果全球疫情能够就此得以全面阻止,第四针就不一定需要。如果出现像流感一样定期每年暴发,就有可能需要定期接种疫苗。“未来疫情一定会被中止,我们的免疫力建设目标越快越早达成,这个时间点就会越早到来。”

这场科学嘉年华,吸引了许多科学爱好者参与。有人提问:为什么有的人打完新冠疫苗反应很大,有的就没有反应,这和个人自身的免疫力有关吗?对此,张文宏回答,这与疫苗的类型还有身体的免疫细胞有关。“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的反应有强有弱。不过,身体反应激烈不代表后续产生的免疫能力就强。我们有反应只说明免疫系统产生了作用,如果反应过于激烈,会出现过敏反应。”

也有人好奇,是不是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得病,而且一得就是大病?“其实,免疫力低下很难定义,并没有好的指标来衡量免疫力是否低下。这导致我们会产生误解,年轻人不会得病。可事实上,有些年轻人一旦得病,也会有很大的风险。”张文宏说,“但我们清楚,无论肿瘤还是病毒的清除,都与免疫力有关,而免疫力除了强度外,还有精准度的因素。”

新冠疫苗无抗癌作用

对于网上流传的“新冠疫苗具有抗癌作用”,张文宏明确予以否定。“我一直呼吁大家打疫苗,但并不想传递错误的信息。”的确,世界上出现过感染新冠病毒后,大部分肿瘤消失的情况——但这仅是个例。张文宏认为,这是由于新冠病毒攻击诱发的免疫风暴,衰老、被肿瘤抑制的免疫系统或被激活,可能杀死了肿瘤细胞。

张文宏还指出,目前的新冠疫苗,其中一种是核酸疫苗,而核酸疫苗最早是用来对付肿瘤的。“方法是一致的,但内容都换掉了。核酸疫苗目前还没有成功应用于肿瘤,这也说明治疗肿瘤更为困难。”在他看来,会出现“新冠疫苗具有抗癌作用”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很多信息在时间与空间上出现了交叉。不过,张文宏也指出,肿瘤病人也是新冠的高发人群,应尽早接种疫苗——原因还是这场论坛的主题:“免疫力”。“科学与创新会让人类活得更久,但我们最好的朋友仍然是免疫力。”张文宏如是说。本报记者 郜阳

来源: 新民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