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残忍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惨烈程度不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没人会记住第二名”,这个现代竞争社会中随处可见的“道理”,其实在战争中同样适用。

二战期间,苏联和纳粹德国打响了两场城市攻防战。一场是伤亡超200万,有着“世界三大绞肉机战役”之称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另一场则是因“属性雷同”而被人忽略的大卢基战役。

最残忍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惨烈程度不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

同样的1942至1943年,同样的太平洋战场,同样的苏军德军对战,同样的城市攻防战,乃至于同样的苏胜德败。

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大卢基战役之间,有着太多太多相似的元素。这直接导致,规模相对较小的大卢基战役,其名气和光环被斯大林格勒战役彻底掩盖,不仅不被重视,甚至少有人知。

可事实上,大卢基战役的激烈程度、战略意义,并不亚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毫不夸张的说,大卢基战役甚至是决定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的关键所在。

1939年9月1日,以德国、苏联联手闪击波兰为起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纳粹德军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一连占领法国、荷兰、挪威、南斯拉夫等15个国家。

堪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辉煌战绩,使得希特勒的野心和自负心空前高涨。在顺利控制欧洲大片区域后,他又将目光停留在苏联身上。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代号为“巴巴罗萨”的闪击作战计划。

最残忍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惨烈程度不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

希特勒

希特勒足足出动19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展开突袭,意图一举歼灭苏联红军主力,并迅速占领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重要城市。从而促使苏联由内到外崩塌。

对战初期,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实施较为顺利,不到半年便成功占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然而,在1941年末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红军以损失70多万人的血腥代价,终于反败为胜、夺得首次胜利。至此,希特勒“闪电战”的神话宣告破灭,德军迅速丧失了进攻优势。苏德战场也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德军为重新夺回主动权,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位于苏联中偏南的位置,是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港口,也是苏联南部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最关键的是,其是苏联南部核心的粮食、石油、煤炭产区,通往中部的唯一核心通口。

毫不夸张的说,苏联和德国之间,谁能占领斯大林格勒,就能掌控石油、粮食等关键作战资源。相应的,苏德战场的优劣局势也将会出现新一轮变动。为此,苏德双方共派出500多万士兵,围绕着斯大林格勒展开了疯狂的争夺战。而大卢基战役就发生在这一时间段。

最残忍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惨烈程度不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3)

大卢基位于苏联西部的洛瓦季河畔,自身的战略地位并不高,但其负责掩护的小城镇“新索科利尼基”却至关重要。这个人口不足3万的小城,是苏联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直接连通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里加等重要城市,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早在1941年8月,苏德战争爆发之初,德军便集结重兵率先抢占大卢基,并派遣9个师的兵力负责守卫。苏联曾多次发起攻城战,意图夺回大卢基,无奈却屡战屡败。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苏联深刻意识到。通过大卢基,德军不仅可以轻松补充战略物资,还能派遣驻军增援。这对苏军而言,无疑是一大威胁。于是,在1942年11月4月,就在德军全部主力围攻斯大林格勒之时,苏联也抽调出多支精锐部队,对大卢基展开围城战。

与萨拉热窝围城战等诸多围城战役一样,大卢基战役中,苏军也进行了“攻城三部曲”,即轰炸、断水断电,以及切断补给线。苏联空军对大卢基展开地毯式轮番轰炸,并迅速切断城中的电话线和铁路运输通道。很快,大卢基城内的德军守卫,便陷入弹尽粮绝、药品告急的绝境。

与此同时,德军还面临三重困境。

其一,尽管德军在大卢基城一带布局了9个师的兵力,但由于过于分散,城中守军实则仅7000人左右。

最残忍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惨烈程度不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4)

其二,当时正处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白热化阶段,德军主力根本无法进行抽调。当12月,德军第8装甲师终于从列宁格勒赶赴大卢基支援时,苏军已经彻底构建好了包围网,将其阻隔并一举击溃。

其三,苏联处于高纬度地区,进入冬季后,气温极低。经过常年的适应和训练,苏军在寒冬依然具备充分的战斗力,还专门研发了能够通过冰面的轻型装甲车。反观德军,在冰天雪地之中,战斗力就大为受损。

尽管大卢基城三面环水,典型的易守难攻,且德军提前修筑了堪称完美的防御工事。但源于悬殊的兵力、武器装备差距,以及环境影响,德军最终以失败告终。

1943年1月20日,苏联成功夺回大卢基,城中7000德军仅200人幸存。而根据《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记载,大卢基战役中,德军伤亡为5.9万人,苏军伤亡超10万人。

作为一场规模较小,战力悬殊的战役,大卢基战役的惨烈程度却是超乎预料的高。凭借这种反差,以及背后蕴含的战略战术等问题,大卢基战役在二战结束后,被美国评为“现代战争攻防教科书”,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比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