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出了问题怎么回答(到底是谁出了问题)

到底是谁出了问题怎么回答(到底是谁出了问题)(1)

这前段时间,好些妈妈留言说: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总是哭;怎么能知道孩子的心思呢?我想做个好妈妈,可是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这次,我想做一个尝试,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孩子哭闹产生的缘由,妈妈又该如何察觉和处理的(文章稍有点长,欢迎对号入座。)

“妈妈上班要迟到了,孩子要看动画片”

早上一起床,可乐一边刷牙一边对我说:“妈妈,等我从幼儿园回来,我想看两集动画片。”

我没意见:“好啊。”

等刷完牙后,就看到小家伙一副纠结的表情站在卫生间门口说:“妈妈,可是我现在就想看一集。”

我看看时间快8点了,说:“你看完一集就不能(到幼儿园)再吃早餐了,你是看动画片还是去吃早餐?”(解析:表面让孩子自己选择,但内心是希望他去幼儿园吃早餐。)

平时从不错过早餐的小家伙今天居然很痛快的说:“妈妈,我不饿,不吃了。”

出乎意料的回答让我有点不高兴,我再次跟他确认:“错过饭点,再吃饭就是中午了,你肚子饿,幼儿园是不能带零食的。”(解析:其实妈妈的内在声音是:“我不想让你看动画片,等你看完动画片我就迟到了,着急啊。”注意感受一下,这是妈妈的需求,所以就算妈妈说得天花乱坠,搬出各种为孩子好的理由,他也是不领情的,因为这是妈妈的需求,不是孩子的。)

小家伙无所谓的说:“没事,我到时喝牛奶。”

我想了想,既然出口也不好反悔。于是,板着脸说:“那就去看一集吧。”

(解析:这种虚假的民主其实是带有倾向性和情绪的。后面会逐渐表露出来)

可乐小心地看了我一眼,赶快去开电视了。

看完一集动画片,快8:20了。我赶紧催促:“赶紧走吧。”可乐又是一幅要哭不哭的声调说:“妈妈,我想要你抱。”(解析:其实他是在试探,刚才我不高兴的情绪他感受到了,现在要验证我是否仍旧爱他,接纳他。)

我的火有点起来了,赶紧深呼吸,指着门口那一大包要带到幼儿园的被褥压低声音说道:“你看看那么大一个包,我怎么能抱你,如果想抱,在家抱一会好吗?”(解析:妈妈压抑自己的情绪。然后指责、满足需求、给出建议,仍然没有理解到孩子真正的情绪,所以没有用。)

可乐冲着我喊道:“不要,不要,就是不要。”

我板着脸坐在沙发上,用很冷静的语气说道:“你如果这样不讲理的话,那你就再也别去幼儿园了。”(解析:威胁。当然威胁的方法很多时候当下也是挺管用的,但是后续会怎么样呢?……继续看。)

可乐有点委屈的说:“不要。”接着很乖地要求:“你帮我穿鞋。穿新洗的旅游鞋。”(解析:这是孩子示好的表现,有时候孩子表现得特别“乖、懂事”是以压抑自己的需求为代价,只为讨好生气的大人。这个问题以后有时间可以再细说。)

新洗的旅游鞋是平时百般让他穿他都不穿的。我语气有点松动:“平时不都是你自己穿鞋嘛。”(解析:这个时候很容易让家长定义是孩子某个敏感期,比如执拗,其实不是的哦,仔细看。)

最后还是走过去帮他穿上新洗的旅游鞋,他穿上后就说:“太紧了,不舒服。”

我有点不耐烦:“你之前不是穿得好好的嘛,这下怎么会紧呢?你多走几步就好了。”(解析:想快点搞定,用之前的经验否定他的感受,同时忽视他真正的需求。)

小家伙继续不干,跳脚道:“就是不舒服,就是不舒服。”

我悻悻的把他脚上的鞋脱下来扔出去,嘴里叨叨:“不穿就送人吧,你就穿着这一双鞋吧。”然后,给他换上平时穿的那双短靴。

(解析:看,当妈妈带着情绪时,两者的对话就像是两个孩子在交战,一个是妈妈的小我,一个是孩子。妈妈的情绪没有被看到,所以就会选择性忽视孩子的情绪,而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看到,他就会继续以各种貌似无理要求来释放。)

对孩子及时道歉:“这是妈妈的错,你没有错。”

看到可乐那副有点委屈的表情,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那就尽快做补救吧。我对可乐说:“你稍等我一下。”然后快速走到另一个房间,深呼吸,我对自己说:“我看到你在生气……”(解析:觉察到自己的生气,并与其呆一会,整个过程其实也就几秒钟。当自己的情绪被关注到了很快平复后,就有能力关注到孩子的需求了。注意,是与情绪呆一会,不是压抑下去哈,比如说:“不要生气”,“不能发火”这就是压抑。情绪被压抑到某个角落,未来可能会以更大的威力爆发。)

冷静下来后,我走到可乐面前蹲下来看着可乐,小家伙的小嘴一瘪一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蹲下来,看着他说:“刚才妈妈那样说话,很委屈吧?”(共情)

小家伙眼泪刷刷的就掉了下来,一边用手背去擦,一边使劲点头。

我又说:“这是妈妈的错,妈妈刚才有点生气,所以对你那样说话。你没有做错,如果觉得很委屈,就哭一会,妈妈陪着你。”(及时向孩子道歉。)

小家伙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抱着他,一边安慰道:“哭吧,妈妈陪着呢。”

真正也就哭了五六声,很快就停下了。我看他停住了,就试探地问:“哭好了吗?”(解析:只有孩子的情绪真正被看到,被接纳,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不然,后续他有可能还会以别的无理要求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他回答:“还有眼泪。”

我掏出纸巾给他擦了擦,问:“这下好了吗?”

小家伙说:“好了。”

然后,就高兴的跟我走了出去,高兴的在路上跟我聊幼儿园的事,高兴的幼儿园门口跟我说再见。

如何真正化解问题

其实仔细看整个过程,最开始我也用了挺多管教方法的,比如让他自己选择,建议,共情,但为什么都不管用呢?最关键是我并没有真正看到和尊重孩子的需求,因我压抑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那怎么办,其实这里面有两个要注意的点:

一,妈妈的需求和情绪。这一块是父母们需要自我成长和学习的部分。可以通过多与自己的内在联结,提升自我觉察。方法当然有很多,像静心,禅修,瑜珈,数息等等方式。像上文中妈妈快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很快能得到解决。

二,表述事实 感受(也是PET(父母效能训练)里常用的方法)。

比如回到文章的开头,我开始这样说。

妈妈:“宝贝,妈妈上班快迟到,没有时间让你看动画片了。怎么办呢?”(表达上班迟到不能看动画片的事实,同时把问题抛给孩子。)

孩子:“可是我很想现在看啊。”

妈妈:“妈妈也很希望现在就让你看,可是看完动画片妈妈就要迟到了,妈妈迟到是会挨罚的,所以我现在有点着急了。”(表达感受)

孩子:“那好吧。等我回来再看吧。”

后续:这样表达过一两次后,有一次孩子突然说:“妈妈,为什么我看完动画片你就会迟到呢?”

我内心狂汗一阵,然后回答说:“是啊,你这个问题挺好,因为我们起床就7:30了,8点上幼儿园,只有半个小时,你还要吃点东西,看动画片,再吃点东西,时间就不够了啊。”

孩子:“可是,妈妈,我早上真的很想看《消防员山姆》啊。”

妈妈:“是吧?看来你真的好喜欢消防员山姆,那怎么办呢?”(共情,然后把问题抛给孩子,在我看来永远是优选的方式)

孩子:“那什么时候不迟到呢?”

妈妈:“你是想问多长时间既可以让你看动画片,吃东西,又不迟到,是吗?”(具体化)

孩子:“是。”

妈妈:“爸爸起床的时候我们也起床,就差不多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并没有具体的时间概念,所以尽量给他一个参照物,比如爸爸起床的时候,或者定闹钟的方式。)

孩子:“那好吧。以后爸爸起床,我们就起床好吗?。”

然后,这个问题就算是彻底解决了。

(本文首发于理解孩子(公众号:lijiehaizi),版权归理解孩子所有,转载请申请授权)

与孩子一起成长(公众号:yhzyqcz8)-文渊:一个原想用心理学科学育儿的宝妈,结果被孩子给教育成长了,致力于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分享其育儿经和心理学的那点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