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发展和鉴赏(漫谈电影的诞生)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和发展过程中,人们企图用影像形式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促进了电影及其拍摄工具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中国电影资料馆《定军山》电影拍摄腊像展示
电影综合了文学、绘画、摄影、雕塑、哲学等艺术门类,从诞生之日起,他那种用光来表现事件、人物、动物等的特殊表现形式,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观注。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他的表现类型也在不段增加,从诞生之日的短短几秒钟的生活瞬间记录到放映《水浇园丁》、《火车进站》引起巨大轰动效应,在人们看到银幕上活动影像时惊声不断。但这些短短的默片使人们不久觉得不够完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影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探索,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公映开启了电影的新纪元。
在人们参观中国“电影资料馆"时,电影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吸引了参观者好奇的眼光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世界上任何新生技术的创造和发明无不凝聚着人类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结晶,电影的发展过程也不例外。在电影的发展的百年进程中,中国古代的跑马灯、皮影戏被奉为电影的渊源。
<走马灯内芯
公元前140年我国汉代汉武帝刘彻心爱的姫妃李夫人离世,刘彻日思夜想,不思茶饭,夜不成寐,这可急坏了文武百官。当时有位法师言及他可以慰藉皇帝,很快被召入宫中施行法术。法师将李夫人的头像模样剪纸成型,在夜深人静之时,用烛光把李夫人的人像投影在悬挂的帷幕上,使仰卧病榻的刘彻抬头望去,心情顿时舒畅 ,这样接连数日,皇帝病情竟大为好转。而中国"走马灯”的历史也有一千多年了。在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九十一回中写道:“鳘山竹,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到了宋代,我国的“灯影戏"已十分流行。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记载着每到灯节时,东京汴京(今开封)"万街千巷""多设小戏棚子",以供“游人小儿"观看。当人物雕型以皮革取代素纸时,就成为“皮影戏"了。皮影戏被称“一口能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相传中国皮影戏首随成吉思汗的部队,被带到波斯、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缅甸一带,后又由外国传教士传到了英、法、德等国,现在德国仍有皮影戏演出。
当1872年美国人斯坦福和他的朋友科恩为马匹在奔跑的时候,四只马蹄到底是不是腾空的事由,争执不休。最后两人决定打赌定输赢。他们请来驯马师来做最终裁定,但马匹的奔跑速度十在太快了,驯马师无法用肉眼看清奔腾马的马蹄,打赌被迫搁置下来。恰好这位英国驯马师有位摄影师好友麦布里奇。经过商议后决定用照相机代替人的眼睛来记录答案,他们在跑道上设置了24架照相机,并固定下24个木桩,当马匹沿着跑道奔驰而过时,快门系上的细线拦在跑道当中,奔跑的马匹抖断细线相机快门就会拍下奔跑的马蹄腾空的瞬间。
麦布里奇把照片洗出来后,按照马匹奔跑的先后顺序把照片剪接起来,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清楚地看到奔腾的马儿确实有一条腿是始终着地的,最后判定是科恩赢了。马匹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
1888年,生物学家马莱受到麦布里奇的启发,用连续拍照来研究动物的形态,他发明了一种固定底片照相机,从此再也不用无数个照相机来拍摄动物了。
人们根据清晰的拍摄可以清楚地知道奔跑着的马儿是否着地。此后“显示器”这个发明诞生了。显示器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一张张静止的照片如果在快速旋转时,相邻的两张照片能在这一段很短时间内连贯起来,静止的画面“活动”了。
受到显示器的启发,1894年爱迪生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放映机”,也叫“电影试镜”。电影试镜犹如一个大木柜,上装一个2.5毫米的透镜,柜内装的胶片首尾相接绕。但"电影试镜
<爱迪生与朋友在一起
1894年4月,第一家电影院在美国纽约市百老汇大街正式开幕。10架放映机,每场只能卖10张票。但影院前人山人海,人们以目睹“电影”这一新生儿为荣。然而,这种“电影”不能投影于幕上,观众数量十分有限,图像也模模糊糊。因为它是让胶片不停地经过片门,而不是以“一动一停、一动一停”的方式经过片门。爱迪生对自己发明略显失望,但也束手无策。
这 一时期在欧洲,在众多研究电影的人当中,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俩最为引入夺目。兄弟俩年幼时在父亲的照相馆帮忙。对影像敏感和钟爱的他们力志要攻克这一难题,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现实”被搬上银幕。
<年轻时的卢米埃尔兄弟
1894年12月28日深夜,路易.卢米埃尔在设计胶片传送的模拟图时灵光一现:用缝纫机缝衣服时,衣料不正是在做“一动一停”式的运动吗?当缝纫机针插进布里时,衣料不动;当缝纫机针缝好向上收起时,衣料就向前移动一下,这不正和胶片传送要求的方式很相似吗?于是,他将这一令人兴奋的发现激动地告诉哥哥奥古斯特,能否用与缝纫机压脚那样的机械动能来拉动片带?实验证明,这一想法切实可用。
<旧金山一家有活动电影放映机的“影院”
奥古斯特在日后的文章中不无自豪地说:“我的弟弟在一个夜晚就发明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可用于拍摄,也可用于放映,在当时的同类型发明当中,具有无与伦比的独创性。卢米埃尔兄弟也被尊称为“现代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用自家的发明开始了短片的摄制,他们将镜头对准的是自己周围的世界。“客观记录”是他们拍摄遵循的准则。他们反对拍摄任何虚假之物,在他们这里,电影是活动起来的照相术。因此,当后来纪录片这个词出现并且作为影像世界中不可小觑的力量的时候,卢米埃尔兄弟也作为纪实电影的鼻祖而名流影史。
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中这样说: “路易·卢米埃尔曾规定这样一个原则, 即他的器械是用来记录生活、拍摄现场景象的。除此之外,他的器械再没有其他目的, 不能有, 也不应有另一种功用。”卢米埃尔兄弟最初的电影放映场所是咖啡馆,《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短片正是攫取了生活中再也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
<卢米埃尔兄弟在咖啡馆放映电影场景
这些短片甚至还不能被定义为电影,他们构不成任何包含意义的故事讲述。他们具有的被巴赞提及的“景深”也仅仅是未被规则束缚的空间的客观实录。而真正将电影带入艺术殿堂之上的是美国人格里菲斯。
<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海报
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导演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将电影正式带入了艺术的殿堂,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最早的故事长片,导演格里菲斯在影片中的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与表现真实的长镜头迥异,蒙太奇所包含的剪辑语法也逐步形成雏形。
电影艺术这一作为人类情感交流的新型的故事讲述与表达工具诞生。使得众人能围聚在影院这个black box中,为了某一事物共同投入感情,或者感动流涕、或者惊惑愤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正是在一次次的体验当中使自己认识路途更近一步吗?
正如台湾导演杨德昌所言:“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
电影自 1927 年以来,基本上都采用 24 帧 / 秒的拍摄和放映速度。基于人类眼晴视觉暂留的原理每帧画面就能成为连贯的画面并动起来。这也是早年间有声电影保持声音流畅的最低要求。
电影作为 20 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对人们的生活可谓影响深远,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全球各地的电影院里观看不同类型的电影,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也推进了电影的拍摄和放映,使人们更加身临其境地观看到活灵活现的不同类型的影片。
附:中国电影的多"第一"(部分)
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时长只有30分钟。
1941年,万籁鸣、万籁声兄弟拍摄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
1947-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纪录个《民主东北》,1950年该片获捷克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记录片名誉奖。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
196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立体电影《摩术师奇遇记》
1954年,科教《淡水养鱼》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科教片。
1956年,木偶片《神笔马良》,在第八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儿童文娱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1950年,电影《赵一曼》第一次在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自由斗争奖”, 石联星获“优秀演技奖”。
1952年,由赵丹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为孩子们祝福》是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片,由上海长江、昆仑影业公司1952年摄制。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儿童影片《祖国的花朵》,编剧林兰,导演严恭,由乔羽先生作词、刘炽先生作曲、刘惠芳演唱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最广为传唱的电影插曲。
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由桑弧导演,黄绍芬摄影的越剧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范瑞娟主演)。 该片是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推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影片由夏衍改编自鲁迅的同名小说,由桑弧导演。影片获得1957年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及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公司合拍的故事片《风筝》,导演王家乙、罗吉·比果,编剧罗吉·比果、王家乙。是第一部中外合拍片,也是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儿童故事片。并1958年获第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状。
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海燕厂)摄制了第一部35毫米彩色宽银幕立体声影片《老兵新传》。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导演沈浮,编剧李凖。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成就银质奖。
1947年,开始在东北解放区先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由陈波儿编导,1947年11月完成)和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朱丹编剧,方明导演兼动画设计,1948年12月完成)。
1955年,《小小英雄》是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影片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
1955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是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1958年,《猪八戒吃西瓜》是第一部剪纸片,这是中国美术片增加的一个新的品种。
1960年,《聪明的鸭子》是第一部折纸片。
1960年,水墨片《小蝌蚪找妈妈》是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1955年,《天罗地网》。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顾而已,编剧石方禹,是第一部侦破片。
1957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羊城暗哨》,由卢珏导演,陈残云编剧。是早期投放输送到国外放映的国产影片,被译为五国语言,曾经被数十个国家称为“中式希派(希区柯克派)的杰作”。
1948年,《预防鼠疫》(袁乃晨编导,1948年夏完成)是第一部科教片。
1959年,八一厂出品的《红霞》。编剧石汉,导演冯一夫、华纯、李育五 ,作曲张锐是第一部歌剧影片。
1959年,上海天马厂出品的《宝莲灯》。导演叶明,作曲张肖虎,舞剧编导李仲林、黄伯寿是第一部舞剧影片。
1949年,电影《普通一兵》,由袁乃晨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1949年5月译制。苏联电影《俄国问题》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于1948年出品,由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49年11月译制。
1961年,上海电影制片摄制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由谢晋导演,祝新娟主演,获第一届百花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女主角奖。
1981 年,第一届金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由上海制片厂摄制, 谢晋导演的《天云山传奇》和吴永刚、吴贻弓导演的《巴山夜雨》。
新中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是王苹。
第一本电影普及刊物是《大众电影》(1950年6月创刊)。
第一本面向海外发行介绍中国电影的刊物是1959年创刊的《中国银幕》。
参考资料: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路易斯•贾内梯著《认识电影》世界图书出版社
(美)斯坦利•梭罗门《电影的观念》中国电影出版社
埃里克·查林著,高萍译,《改变历史进程的50中机械》,青岛出版社.
王宜文著,《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