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如何创新(不会音乐怎么开展音乐教学)
配图 ©东方IC-韩苏原
文 | 张燚
我和朋友一起吃饭,朋友说咱们别点那么多菜。理由如下:
第一,自己已经是奔五的年纪了,身体健康重于口腹之欲。第二,自己身高一米七,体重两百一,已经过胖。第三,医生叮嘱自己,要有节制,不能胡吃海塞。第四,饭店餐饮高油高糖高盐高热量,选择时要有控制。第五,点多了吃不完浪费。
我说:“不吃饭那不饿死了?”理由如下:
《左传》言“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吃饭是替天行道。美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我辈负有发扬美食文化的责任。我们读书人要向大读书人苏东坡学习,天下唯美食和读书不可辜负。古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吃饭天经地义,不吃饭违背天理。俗语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五天不吃人命亡,不吃饭那不饿死了?……
然而,“不吃饭那不饿死了”对我的朋友来说并不是真问题。
同理,“不会音乐怎么开展音乐教学”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主体来说也不是真问题。
这正如“不会数学怎么开展数学教学”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主体来说并不是真问题。如果你是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应聘程序入职的数学老师,那么你能“不会数学”吗?
请允许我点出这样一个事实:在笔者《音乐教师,请认清您的专业》两千字的短文中,“中小学”“基础教育”“非专业音乐教育”共出现了12次。重复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也请允许我重复这句专门放在短文段首的话:“音乐教师需不需要音乐技术?当然需要。但这个问题并不是‘真问题’,因为音乐教师在原本的求学过程中普遍以音乐技术为重心,在当下的工作过程中也是以音乐技术为重心。”
“真问题”并非高蹈的问题,它必然是结合具体时代特征和具体人群向往的。我们都唱过“你耕田来我织布”,“如何织布”对农耕时代的女性来说是需要解决的真问题,对电气时代的绝大多数女性群体来说并不是真问题。
“不吃饭那不饿死了?”这个问题对非洲难民是真问题,对我国古代灾患中“易子而食”的饥民是真问题,对我的朋友却是完全不必考虑的假问题。如果我还抬出各种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来“道德绑架”我的朋友,那么我的这个问题已经和晋惠帝“何不食肉糜”一样是恶问题了。
“不会音乐怎么开展音乐教学?”这个问题在四十年前或许是真问题,在每年音乐院系毕业生多达二百万的今天已经不再是真问题。
在音乐院系中,音乐师范生和音乐表演生的培养方式区别不大。
二十多年前,作为音乐师范生的我和作为音乐表演生的朋友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他每周上两节一对一的声乐小课,我每周上一节一对一的声乐小课;我有两门教育类的合班大课(各一个学期),他没有。
近两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扭转巨大惯性也非一日之功。整体而言,目前音乐院系中的师范生的师范性较差,即便是师范大学中的音乐师范生也是如此。
在笔者涉及7个院校的小范围调查中,没有听说任何一个音乐师范生接受过“教师使命”教育(喊两句口号不能算接受教师使命教育)。很多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师不热爱自己的教师岗位,事出有因。
接下来我们再来粗略回答一个问题:假如你所在的音乐学院中的教师的所有课时加起来共有1万个课时,那么,音乐教育类和教育类老师的课时能占多少?
如果他们的课时加起来能有5千个,那么恭喜你,你大概是读了一个全世界最好的音乐教育专业。
如果他们的课时加起来能有2千个,那么也要恭喜你,你大概是读了一个全中国最好的音乐教育专业。
如果他们的课时加起来能有1千个,那么也不错,你大概是读了一个全中国很正常的音乐教育专业。
10%,再往前一步就在社会学的合理误差范围之内了(5%)。事实上,很多师范生占比更大的音乐学院中,音乐教育类和教育类老师的课时占比就在5%上下。
“不会音乐怎么开展音乐教学?”这个问题在四十年前可能是真问题,在音乐教育类加教育类老师的总课时占比超过40%之后也可能是真问题,现在则远远不是。
音乐教育要发展,就需要大家来发现真问题和解决真问题,就不需因牵涉切身利益遂赶上来搅浑水。没有音乐教育的大蛋糕,就没有音乐教师的小蛋糕。
笔者之所以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因为其覆盖所有学生,“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音乐发展自身”,乃真正的大蛋糕。而专业音乐教育或职业音乐教育只覆盖极少数学生,“只有极少数学生有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发展音乐和成为专业音乐家”,不仅低于“5%”,也低于0.5%,这是专业实力欠缺的笔者力不能及的。
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需不需要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当然需要,但这也是音乐教师普遍在做的。这时候,凸显出重要性的其实为另一个问题:学了多年音乐,却不会通过音乐来支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科是手段,学生发展是目的,这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应明晰的基本教育理念。正因如此,教师教育才成为一门专业(教学科容易,支持学生发展难),教育才真的是伟大事业(教书不伟大,育人才伟大)。
【争鸣】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参与讨论:
yyzb1979@163.com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